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疤痕早期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8例子宫下段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前未明确诊断,其中1例流产术中、2例药流后清宫术中发生>1 000 m l的大出血。5例术前已明确诊断,先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而后再行清宫术未发生大出血。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有发生子宫下段疤痕妊娠的危险,行流产术时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是首选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本院38例瘢痕妊娠患者采用Seldinger法进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于双侧子宫动脉内分别灌注甲氨喋呤(MTX),并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术48h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8例患者化疗栓塞过程顺利,清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显著,未发生感染、子宫坏死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瘢痕妊娠是目前安全、有效、防止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的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诊断明确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3d后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结果 10例患者子宫动脉栓塞后进行B超监测下清宫手术,胚胎组炽易于分离,出血量平均为60ml,术后出血持续为2~4d,3d后复查B超疤痕妊娠处未见胚胎组织及明显血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有效阻断子宫疤痕妊娠的血供,为治疗子宫疤痕妊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入技术在终止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疤痕早期妊娠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疤痕早期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5月~2004年8月本院收治24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疤痕妊娠合并胎盘绒毛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9例术前未明确诊断,流产术中大出血,并行子宫动脉栓塞,其中1例栓塞后要求切除子宫;15例术前明确诊断,先行子宫动脉栓塞,而后再行流产术,无一例大出血保留了子宫。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有发生子宫下段疤痕妊娠的危险,行流产术时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是首选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91-429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资料,均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蝶呤(MTX),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 h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与手术前变化,第7天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结果:20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造影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血β-HCG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出血量少,在10~30 ml之间。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可有效地杀死胚囊,易于切除胚胎组织,防止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缩短病程,保全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及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在西门子AirU DSA数字血管减影设备的引导下对11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加栓塞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结果:11例子宫疤痕妊娠伴出血的患者中8例介入术后B超下行清宫术,愈合良好;3例介入术后保守治疗,其中2例愈合良好,1例2个月后疤痕部位仍有较小团块及阴道内间断性少量出血,行子宫疤痕部位局部切除术,术后愈合良好。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现象,术后1个半月内β-HCG基本恢复正常,2~5个月月经恢复正常,6个月内测卵巢功能无异常。结论: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加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既能快速止血、预防及控制大出血、避免清宫术中大出血的发生,又能通过药物灌注抑制滋养细胞生长、促进胚囊萎缩凋亡,是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董慧  黄光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573-3575
目的:研究经导管化疗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确诊为子宫疤痕妊娠合并出血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技术,经导管向动脉中灌注甲氨蝶吟(MTX)45 mg,给予明胶海绵条(2 mm×10 mm)栓塞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栓塞后停止出血,4例患者未行清宫术,妊娠组织自行脱落;19例患者行清宫术后妊娠组织脱落;无切除子宫患者;患者除下腹疼痛外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3个月内无阴道出血情况。结论:经导管化疗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阴道出血量少,子宫切除率低。  相似文献   

8.
许茵  黄华仪 《现代保健》2014,(11):39-41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部位妊娠终止妊娠时应用经导管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其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33例,宫颈妊娠(CP)患者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每侧各25 mg,然后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所有病例第2~7天行宫腔镜检查+刮宫术,术中出血量30~80 mL,平均60 mL,刮宫组织均送病理活检,病理可见大量坏死的绒毛组织。出院后1~3个月随访,B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均未见异常回声及异常血流信号。结论:利用经导管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宫腔镜下刮宫术具有降低大出血风险、保留妇女生育功能的优点,既安全有效,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无不良预后现象,可作为CSP及CP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宁华丽  马壮 《现代保健》2014,(5):117-119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大剂量甲氨蝶呤子宫动脉灌注治疗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孕70d内瘢痕处妊娠患者行右股动脉穿刺,在DSA监视下,将动脉导管经股动脉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将大剂量化疗药物(甲氨蝶呤100mg/m2)直接注入双侧子宫动脉内,同时用可吸收1m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8d内在B超指引下行首次清官术。结果:12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B—hCG均明显下降,首次清官无一例大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10±50)mL;其中9例患者经一次介入治疗和一次清官术后痊愈;2例是因为血B—hCG的值超过20000IU/L,所以介入治疗后下降不理想,行官腔镜下病灶清除术;1例因出血并血p—hCG下降不理想,行第二次介入治疗。12例患者均成功保留患者子宫,平均住院时间12.5d,术后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瘢痕处妊娠防止大出血效果良好,并能够保留患者子宫,可以作为CSP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疤痕子宫妊娠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我院诊治的疤痕子宫妊娠的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在我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例的所有有关资料。结果:1例未及时发现,致清宫时大出血,后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保留生育功能;另1例接受上一次的经验早期诊断,但由于患者的原因,未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切除子宫。结论:疤痕子宫妊娠通过了解病史、结合B超是可以早期诊断的;治疗的最佳方法是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等子宫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三所医院的1069例妇科射频治疗病人进行回访,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B超的变化.结果 子宫肌瘤有效率为94.74%,子宫腺肌瘤为88.31%,功血为96.91%,宫颈糜烂为100.0%.结论 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肌瘤(<6.0cm)、子宫腺肌瘤、功血和宫颈糜烂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直径300-500μm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单纯子宫动脉栓塞与采用直径300-500μm及500-700μm PVA颗粒的多水平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症状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应用300-5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停滞、螺旋状动脉不显影;B组应用300-5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变慢后再应用500-7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直到子宫动脉主干血流停滞、螺旋状动脉不显影,并比较2组症状缓解、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比较:A、B 2组的临床症状(经期时间、月经量、贫血、痛经、下腹坠胀、尿频和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A组肌瘤平均体积由87.45 cm3缩小为48.65 cm3,B组肌瘤平均体积由91.87 cm3缩小为38.25 cm3,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组间术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并发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直径300-500μm的PVA颗粒相比较,应用直径300-500μm及500-700μm PVA颗粒的多水平子宫动脉栓塞,可显著提高子宫肌瘤坏死缩小程度,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提示子宫肌瘤的多水平栓塞治疗技术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药物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增加,宫缩乏力已成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主要探讨药物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研究近况,包括单种药物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从而对此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种能源形式可以用于子宫肌瘤的消融治疗。消融后及介入治疗后去血管化的肌瘤在体内可逐渐吸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功血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57-3258
目的:寻求一种既迅速又安全有效的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方法。方法:将50例更年期功血病者分为两组,单纯孕激素治疗组25例和刮宫加孕激素治疗组25例,统计归纳两组数据。结果:刮宫加孕激素治疗组在完全止血、周期正常上明显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组,并且复发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刮宫加孕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确切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94例异位妊娠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49)和对照组(n=45),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方案,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方案。结果两组在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能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瑞  张媛  张新清  黄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9-177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用药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较用药前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对丘脑、垂体、卵巢的作用亦较明显,其阻碍增生的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反应而使子宫内膜萎缩。本资料在服用米非司酮对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效果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经宫腔镜结合超声对6例青春期少女进行检查、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先天无阴道患者表现为周期性腹痛。②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6例病例中诊断盲角子宫3例,残角子宫3例,其中5例合并与病侧子宫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③手术方式:以切除残角或盲角子宫为基本术式,盲角子宫者行大部盲角子宫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盲角子宫内子宫内膜,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均行囊肿核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及另侧子宫,最终旨在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可在术前早期明确诊断青春期少女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保证青春期少女的生育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UAE)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子宫血供、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组39例,聚乙烯醇(PVA)组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超声影像学指标、子宫肌瘤内部血供[平均流速(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阻力指数(RI)]、卵巢功能[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及术后综合征。结果术后3个月,PVA组总有效率为92.68%,PLE组为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较术前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9.216、22.361、46.388、22.393,均P<0.05),而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Vm、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5.022、26.973、16.932、14.620、26.535、12.462,均P<0.05),而两组R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39.333、39.254,均P<0.05),两组术后Vm、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SH、E2、P、LH水平较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且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A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术后综合征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LE组(χ2值分别为4.782、7.179,均P<0.05),而两组盆腔感染、闭经、恶心、呕吐、发热、下腹坠痛等术后综合征发生率单独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LE或PVA作为介入治疗的插管栓塞材料均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促进子宫肌瘤内部血供的恢复,并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PVA材料术后综合征总发生率及短期内复发率更低,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结合应用B—Lynch缝线法和子宫环形缝扎治疗瘢痕子宫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行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瘢痕子宫产妇.在常规治疗无效时,立即采取B—Lynch缝线法和子宫环形缝扎结合,处理子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瘢痕子宫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产妇既往的剖宫产次数呈正相关;术后产妇产后出血缓解有效率100%;所有产妇产后3个月内复查,月经复潮均无异常,B超检查未见子宫及附件异常,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B—Lynch缝线法结合子宫环形缝扎处理宫缩乏力的瘢痕子宫,压迫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处理瘢痕子宫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