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于水性防锈涂料的BA/St/AN功能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无毒环保的水性防锈涂料,采用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以及磷酸酯功能性单体合成了一种功能性乳液,通过对粒径、凝聚率、吸水率、钙离子稳定性、附着力等性能分析,确定了阴离子型乳化剂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按1:1混合配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自制的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时,乳液及其涂膜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用该乳液配制的水性防锈涂料漆膜在3%的盐水中浸泡时间超过720 h.  相似文献   

2.
乳液聚合中引入功能性单体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水性防锈苯丙乳液.分别研究考察了具有抗闪蚀能力的功能单体羟基磷酸酯、交联单体丙烯酸羟乙酯、环氧E44以及可室温固化成膜的功能单体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用量对乳液涂膜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羟基磷酸酯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丙烯酸羟乙酯为10%(相当于单体总量1.5%的-OH)、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为7%、环氧树脂E-44为6%时,所制备的乳液漆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磷酸酯涂料涂层性能优良,但其传统制备工艺复杂。采用一步法通过双酚A环氧树脂E44和磷酸反应生成了环氧磷酸酯(P-E44),用三乙胺中和及水稀释制备了自乳化环氧磷酸酯乳液,再与水可分散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环氧磷酸酯聚氨酯涂料,在Q235钢表面制备涂覆成膜,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环氧基团与磷酸摩尔比不同时,涂料涂层对Q235钢基体在3.5%Na Cl溶液中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自乳化环氧磷酸酯聚氨酯对Q235钢的防护效果较好,当环氧基团和磷酸的摩尔比为3.0∶2.5时,涂层的防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磷酸酯类和聚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磷酸酯类和聚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现状和进展,特别是聚磷酸酯类阻燃剂,可用于聚脂、环氧树脂、聚烯烃等塑料,正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丁酮作萃取溶剂 ,研究了环氧 /双氰胺粉末涂层自由膜在 160~ 2 30℃温度下经不同时间固化后的萃取固化度 ,分析了涂膜固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在研究温度范围内 ,固化反应表现出单一的表观激活能。环氧 /双氰胺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相当复杂 ,既有环氧基与胺基的加成反应 ,又有体系中羟基与氰基的聚合反应。文中讨论了固化反应机理 ,澄清了两种反应的相对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效阻燃剂—溴代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聚氨酯及其他合成材料的高效阻燃剂---二溴新戊基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方法,获得了工艺优惠条件。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磷酸酯在海水中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壳聚糖磷酸酯在海水中的缓蚀性能少有研究,为此,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磷酸酯,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壳聚糖磷酸酯在海水体系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酯在浓度为400 mg/L时缓蚀效率达到最高为73.05%,在较长时间内仍保持较高的缓蚀效率,在常温和高温下都能很好地抑制海水对碳钢的腐蚀,是一种高效的海水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提高淀粉基阻燃剂的稳定性和阻燃效果,以淀粉、多聚磷酸、三聚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下,当PPA用量为淀粉的60%,反应时间为6 h时,可以得到高产率的淀粉磷酸酯,其结合磷最高可达到4.2%.  相似文献   

9.
冯雍  师华  熊家锦  陆峰 《材料工程》2006,(4):44-47,51
通过微型电炉实验、差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研究了烷基磷酸酯胺盐的酯化率对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率高的烷基磷酸酯胺盐能较好地改善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隔热性能.当试样背面温度(简称背温)相同时,其能延长隔热时间间隔.当实验时间进行到120min时,烷基磷酸酯胺盐的酯化率愈高其试样背温愈低.高酯化率的烷基磷酸酯胺盐有利于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形成具有良好隔热结构的多孔炭质层.在氩气条件下,低酯化率的烷基磷酸酯胺盐的试样热失重较少.  相似文献   

10.
张爱黎  刘海 《材料保护》2014,(6):31-34,7
有机硅改性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耐候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并增加其韧性。以自制有机硅改性环氧乳液为基料,钛白粉和玻璃鳞片为颜填料,优化配方制备了水性环氧防腐蚀涂料,并对优化配方的涂料涂膜进行了耐酸碱盐、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和热重分析等测试,并按照建筑用钢结构防腐蚀涂料技术标准JG/T 224-2007对涂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涂料最优配方为玻璃鳞片35.0%,颜料钛白粉18.0%,乳液45.0%,硅烷偶联剂0.8%,乙二醇1.0%,六偏磷酸钠0.1%,羟甲基纤维素0.1%;优化配方的涂料性能满足JG/T 224-2007,热稳定性良好,抗腐蚀性较基体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含氟树脂粉末涂料的开发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论述了粉末涂料的市场动向,着重阐述了含氟树脂的特性与粉末涂料性能的关系、以及热塑性和热固性含氟树脂粉末涂料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耐高温涂料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硅树脂为成膜物,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耐热性和耐蚀性,在500℃下可长期使用的耐高温防腐蚀涂料.研究了氧化铁红粉,复合磷酸锌粉,TiO_2粉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填料均能提高涂层的耐水性及耐盐水性,其中,复合磷酸锌粉的效果最为明显,且随着复合磷酸锌粉加入量的增加,涂层的耐水性及耐盐水性得以进一步提高.当磷酸锌粉的加入量为15%时,涂层可耐500℃高温,并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鹏  薛向欣 《材料保护》2011,44(3):47-49,53,90
常规光固化涂料性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制备了环氧丙烯酸酯-云母粉复合涂料,采用紫外光固化对复合涂层的硬度、耐冲击性、附着力、耐腐性性及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找出了云母粉时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涂层的硬度、耐冲击性及附着力先随云母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量为10%时,涂层附着力达1级,涂层铅笔硬度达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形成的梯度涂层材料,其中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采用了工业级的601环氧树脂和NX2015固化剂,丙烯酸树脂为自制合成,在其链段中引入有机硅链段,硅元素可作为梯度涂层表征的示踪元素。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能谱分析表明,合成的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漆形成了梯度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环氧树脂/纳米SiO2灌封材料.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纳米SiO2灌封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纳米SiO2含量而变化,当其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二者出现最大值,与纯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98%和112%.同时纳米SiO2的加入也使灌封材料的电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改善,线膨胀系数明显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碳纤维表面性能以及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对PAN基高模量碳纤维(HMCF)表面进行聚合物涂层处理。研究了不同潜伏性固化剂含量的聚合物涂层对HMCF表面以及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的影响。IR分析表明,聚合物涂层与纤维或树脂基体发生了化学反应。扫描电镜和动态机械热分析的结果也说明,聚合物涂层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制备出双酚A类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并用马来酸酐进行改性,配制成紫外光固化新型涂料,考察了涂膜性能;研究了涂料成分中用TiO2作颜料,光敏剂二苯甲酮对紫外光固化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对金属有较好的附着力,显示了较好的流平性;涂料中增加TiO2,其对金属的附着力有所增加;使用光敏剂增加了涂料的光洁度.  相似文献   

18.
超细玻璃粉增强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玻璃粉/环氧树脂封接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子多功能实验机、SEM、热分析仪等测试粉料粒径、结构形貌以及机械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玻璃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活性剂(硬脂酸盐),可以大大降低玻璃粉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范围.将超细玻璃粉用偶联剂处理后,与环氧树脂混合制备成封接复合材料,比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激光熔覆陶瓷超微粉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陶瓷超微粉作熔覆材料 ,对常规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可以极大的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介绍了激光熔覆陶瓷粉的工艺过程 ,并对熔覆层的硬度、粗糙度和熔覆与基底之间的结合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制环氧值为0.19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改性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基体的隔热涂层材料,以提高涂层材料断裂伸长率为主要目标,研究了EHTPB与环氧树脂的质量配比,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以及低分子量聚酰胺固化剂含量对改性体系拉伸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的影响规律,改性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断裂伸长率从未改性时的0.25%提高到改性后的30.84%,超过了实际应用的需求(≥5%).同时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改性后涂层能更好地适应高温下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