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东北地区实际工程设计案例的分析,主要研究居住建筑设计中,如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地域气候情况,实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为太阳能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促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作为目前经济和环保的高效清洁能源,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为了促进太阳能与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技术融合,进行了国内外太阳能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通过对太阳能热水系统、采暖系统、光伏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技术比较,总结了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并研究了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与太阳能设备的结合方式,提出了太阳能与钢结构住宅建筑的一体化结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主要研究绿色居住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特点及设计原则.为太阳能在绿色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太阳能在绿色居住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能耗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发展高效低耗建筑已刻不容缓。文章从高效低耗建筑的发展途径进仃论述,提出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建筑形式是追求舒适、健康、高效、低耗的绿色建筑,是高效低耗建筑最理想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电技术与太阳能光热技术。太阳能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且可永久获得,因而太阳能光热利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节能减碳项目之一。然而在我国民用建筑太阳能使用和推广中已出现诸多问题:太阳能光热产品市场无序竞争,小区住户安装太阳能光热产品遇到技术、管理和法律层面的阻碍。建议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节能强制政策与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制定民用建筑太阳能热利用强制政策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规范,清晰楼顶产权,建立政府补贴制度,成立太阳能光热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建筑物内耗,减少环境污染,介绍了太阳能为建筑的采暖供热、制冷、发电、采光、调湿和通风等系统提供能源供给的方法.首先介绍了7种太阳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组成,然后,提出了在智能建筑中对太阳能应用系统应实施集中式中央管理,最后,指出了太阳能应用于智能建筑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太阳能应用到智能建筑中,使智能建筑在自动和便利的基础上更绿色节能,但是,由于各地能源结构的差异,太阳能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会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操作中,除了要求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外,还应注意设备与建筑的一体化及系统管理的集中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太阳能利用潜力的高校公寓设计研究是实现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为校园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文章以济南市高校学生公寓为调研样本,以学生公寓立面及屋顶的太阳辐射量接收值为评价对象,利用数值仿真软件和控制变量法对影响学生公寓外表面太阳能辐射接收量的相关设计参数逐项进行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在公寓单体设计中,建筑面宽与光热利用率呈负相关,与光伏利用率呈正相关,而建筑进深与光热利用率、光伏利用率均呈正相关;在公寓建筑的行列式布局设计中,公寓外表面光热利用率与其东西向间距为同向递增关系;在公寓设计中,应尽量增加建筑进深以增大建筑外表面光热可利用面积;当以太阳能利用最大化为设计目标时,建筑东西向间隔以12 m为宜,并以18 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必然的选择.在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结构住宅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融合设计研究,探索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钢结构住宅部品的融合形式,将太阳能光伏绿色发电技术作为建筑室内照明、空调和采暖等系统的重要电力补充.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融合技术应用,对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解决电力紧张局面,缓解环保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在夜间和连续阴雨天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一体化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基于振荡热管作为热传递媒介,将瞬时太阳能或者集热器中相变材料储存的太阳能传递给热泵系统蒸发器,并利用热泵循环加热热水,用以提供生活热水.对系统进行相变材料的选择和蓄能特性的分析.以南京冬季为例,开展了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节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热水器在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都优于目前市场上的热水器.在建筑物密集化、单位居民住宅太阳能辐射占有率较低的情况下,建筑一体化的提出将节约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热水器研究状况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一体化.提出了集太阳能集热、储能和提热为一体的热二极管太阳能集热器概念.同时对热二极管传热特性进行了基础性实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闭式太阳能系统一般应用于整体供热的大系统中,不应用于分散独立的单元中,探讨闭式太阳能系统应用于分散独立单元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在居民建筑顶面(或是南方位立面)安装太阳能聚热器、太阳能光伏板、小水泵,在卫生间、厨房等热水应用点安装热水保温箱,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板电能驱动水泵,对闭式太阳能系统进行强制循环,保证室内保温箱上部充满热水满足使用需求。实践证明闭式太阳能系统应用于独立单元能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较协调的建筑视角效果,提高太阳能热水的利用效率,有效节约水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种蓄能型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该系统将太阳能集热器、蓄能容器以及热泵系统的蒸发器集于一体,减少了现有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系统多级中间换热的热损失及制造成本.在集热/蓄能/蒸发器中加入相变材料,以固~液相变潜热对太阳能进行储存,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制得热水,将显著提高热泵的制热效率,同时有效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所带来的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虽然初投资费用有所提高,但是该系统无论是在节能还是在节约运行费用方面都优于市场上的各种热水器,和现有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相比则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系统,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因其突出的优点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而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仅仅出现在少数示范建筑设计当中,推广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对建设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情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浪费水资源的设计缺陷和节水太阳能热水器因操作失误而损坏的潜在可能性,给出具有同步保护功能的节水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冷凝式天然气快速热水器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产通过试验得出冷凝式天然气快速热水器热效率与其排烟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冷凝式天然气快速热水器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两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对不同形状吸热板的集热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穿孔吸热板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出风口温度和集热效率均明显高于使用无孔波纹吸热板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该集热器可增加对太阳辐射热能的吸收,加强吸热体和空气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