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83例行口腔颌面肿瘤术患者,术后引起各种感染57例。分析感染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1)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1.8%(57/483);(2)颌面肿瘤患者发生感染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0~3岁及大于60岁的幼儿中,感染比率为20.0%及25.6%,在4~18岁及19~60岁中,感染比率为13.5%及9.3%,P0.005;(3)感染与侵入性操作、误吸和制动有一定的相关性;(4)感染部位分别为创面感染22例(38.6%);上呼吸道感染5例(8.8%),下呼吸道感染30例(52.6%)。革兰阳性菌感染50例(62.5%),以金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及真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30例(37.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病菌重复率为23例。(5)住院时间15d者,感染率为6.19%,住院时间为27d者,感染率为10.1%,住院时间30d者,感染率为22.3%。卡方比较,P0.005。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部菌种类均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大于60岁,或小于3岁者,免疫力较低,发病率也较高。住院时间越长,患者的感染率越高。病菌感染以革兰阳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仍占用一定的比例;根据感染病菌抗菌谱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均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本院300例收治的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感染情况、不同术后感染症状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患者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为23%,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和涎腺手术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体内共有病源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7.11%,革兰阳性菌占66.10%,真菌占6.78%;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误吸都是导致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在23%,其病源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患者的年龄执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是改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52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对确诊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记录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 524例中术后发生感染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人群(P<0.05).感染患者术中均有侵入性操作.细菌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感染38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8例.经过治疗后,痊愈50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的感染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较低,感染则较大;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机会大.发生感染的患者多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但革兰阴性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11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颌面间隙感染多发于夏季;累计378个颌面间隙感染中下颌下间隙有88个(23.28%),咬肌间隙50个(13.23%);72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共培养7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星座链球菌24例(30.77%)、咽峡炎链球菌14例(17.96%),革兰阴性菌克雷伯菌8例(10.25%);年龄、季节、病因、糖尿病病史及感染间隙数目均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均P<0.05);患者临床特征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间隙累及数目、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结论 颌面间隙感染具有季节性特点,好发于面上间隙,多由革兰阳性菌引起,其治疗效果主要受感染间隙数目、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王婷睿 《现代医学》2014,(11):1314-1317
目的:调查和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413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55例发生了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9%,其中唇腭裂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22.73%),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34.55%);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呈正相关;0~3岁的婴幼儿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全麻者感染率(4.25%)高于局麻者(1.20%)。结论:下呼吸道是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较容易发生感染的一个部位,住院时间是与医院感染发生关系非常密切的因素,罹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老年患者与唇腭裂的患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有效防治。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头颅外科住院并接受口腔颌面肿瘤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8岁、16~60岁、60~78岁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0%、7.7%、50.0%,住院15天、15~30天、30天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6.7%、8.3%、28.6%,三者的感染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侵入性操作、误吸、制动因素造成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0.0%、12.0%、76.0%。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误吸,医院的侵入性操作、制动等因素均会引发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临床应采取措施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以2017年全年5 63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切口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科室、住院时间及手术等相关资料,分析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017年共手术5 635例,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73例,感染率为1. 30%;年龄> 60岁、骨科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5 h、切口长度> 10 cm、Ⅲ类切口、住院时间> 10 d及放置引流管等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 05); 73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30. 49%;革兰阴性菌51株,占62. 20%;真菌6株,占7. 32%。结论:年龄> 60岁、骨科手术、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5 h、切口长度> 10 cm、Ⅲ类切口、住院时间> 10 d及放置引流管等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欧洪波  王启晋 《海南医学》2016,(8):1329-1330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82例,调查发生术后感染例数、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感染32例(6.6%),分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57.4%),革兰氏阳性菌15株(27.8%)以及真菌8株(14.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20.3%,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4.8%.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伤口异物、手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时应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以免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 对该院 9年内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共 7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 5 0 % ,急性白血病 (AL)组感染率 (6 7.4% )明显高于非AL组(2 8.6 % ) ,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 (37% )、败血症 (2 4.1% )、口腔 (14.8% )。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 (43.3% )、真菌 (2 9.7% )和革兰阴性菌 (2 7% )。结论 老年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疾病性质、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间长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革兰阳性球菌所致感染居首位 ,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住院的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资料,观察感染发生率、感染疾病和部位分布及病原学分类。结果:共发生感染25例,平均感染率为38.46%,呼吸道感染占40%,尿路感染占20%;病原菌分布最多的为革兰阴性菌占39.29%,以大肠埃希菌为多;革兰阳性菌占32.1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最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281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食管癌患者281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7.83%。共培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68.57%),革兰阳性菌7株(20.00%),真菌4株(11.4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以及术后使用呼吸支持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5 d(OR=3.713,95%CI:1.273~10.836)、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10 d(OR=2.982,95%CI:1.099~8.088)以及术后使用呼吸支持(OR=6.849,95%CI:2.087~22.480)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以及术后是否使用呼吸支持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防控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3 098例,医院感染率为3.00%。中心静脉置管千日感染率为2.37‰,呼吸机相关肺炎千日感染率为1.89‰,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1.21‰。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率逐步增高。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医院感染率逐步增高。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为:革兰阴性菌占64.52%、革兰阳性菌占22.37%、真菌占9.57%、病毒占2.19%、支原体及衣原体占1.35%。病原菌分布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7.79%、铜绿假单胞菌占13.74%、鲍曼不动杆菌占12.80%。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医院感染,应注意对其防控。高龄、较长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显著多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另选取106例非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6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革兰阴性菌82株,真菌5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6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5.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高于7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85.0%;两者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偏低,均低于25.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对腹股沟疝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术的患者214例,采集切口感染患者切口脓性分泌物实施细菌培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14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0.28%(22/214),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真菌占3.13%(1/32)、革兰阴性菌占31.25%(10/32)、革兰阳性菌占65.63%(21/32);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极高(100.00%);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青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实施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后药物合理使用率高于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为引发腹股沟疝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应给予联合用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9%;呼吸道感染是首位感染部位;糖尿病肾病和狼疮性肾炎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年老、肾小球滤过率低、血清白蛋白低、贫血、住院时间长者医院感染率高。结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原发病、肾功能、血清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选择荔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菌痰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痰培养资料及药敏试验资料。结果: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菌痰标本中,阳性90例,阳性率为45.0%;在90例阳性菌痰标本中,病原菌为10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57株(57.0%)、革兰阳性菌30株(30.0%)、真菌13株(1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多;革兰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7%、84.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1.4%;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0.5%;57株革兰阴性菌中,ESBLs阳性菌株20株,阳性率35.1%;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0.0%;其次是头孢呋辛,耐药率为66.7%;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6.7%。在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菌株4株,阳性率40.0%。结论: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其病原菌大部分为较易产生耐药及引发院内感染的特殊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对少用的新一代抗生素仍有一定的敏感性,临床需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耐药性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提出术后有效的预防对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进行口腔颌面肿瘤治疗并发口腔感染的4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病原菌种类与药物耐药性.结果 408例口腔颌面...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6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采集感染患者伤口脓液或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64例,感染率为8.50%.共检出1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9.45%,革兰阴性菌51株占46.79%,真菌15株占13.76%.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外,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0%,尤其是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非常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8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很敏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2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经调查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4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艾滋病(AIDS)患者细菌、真菌感染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单纯病菌感染的艾滋病(AIDS)病患者根据已确诊的三种感染类型:革兰阳性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分为三组,分析hsCRP水平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革兰阴性菌感染组hsCRP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hsCRP有助于鉴别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中出现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并指导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相关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1例,院内感染率为7.00%。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头皮静脉留置,为21.43%,其次为贵要静脉和腋静脉。21例院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为51.72%;革兰阳性菌9株,为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相关并发症者;留置时间越长,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穿刺部位在头部和上肢静脉感染率明显高于下肢静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并发症、留置时间有关(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所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相关并发症、留置时间是导致静脉留置针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