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技传真     
警惕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在美国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公司“美国网”的800万用户中,近来时常有人受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骚扰。用户阅读这种电子邮件时,个人帐号和密码就会被窃取。计算机专家提醒网络用户,要像警惕邮包炸弹一样警惕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美国网”公司和美国计算机安全协会近日说,大约有数千名网络用户收到过被称为“特洛伊木马”的电子邮件。这种电子邮件许诺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色情图片或  相似文献   

2.
只因为漂浮在海底的几条光缆的断裂,中国网民上不了大部分国际网站,国内外的电子邮件收发受阻,1 500万MSN用户无法正常登录,那些依赖HSN联系客户的人一筹莫展,亚洲地区部分市场的外汇和其他金融交易被迫中止,海运和物流行业无法与客户及时沟通.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电子邮件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商务通信工具.黑客常常利用电子邮件系统的漏洞,结合简单的工具就能达到攻击的目的.电子邮件的持续升温使之成为那些企图进行破坏的人日益关注的目标.如今,黑客和病毒撰写者不断开发新的和有创造性的方法,以期战胜安全系统中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在Outlook中使用WordMail,就可以在电子邮件中使用WORD的所有强大功能,包括格式、拼写、语法检查、自动图文集等等.你甚至还可以把自己的签名设计为特定的格式,并让WordMail自动添加到电子邮件当中!  相似文献   

5.
附件是随邮件一同寄出的文件,文件的格式不受限制,不仅能够传送纯文本文件,而且还能传送包括图像、声音以及可执行程序等各种文件。附件发送功能大大地扩展了电子邮件的用途。许多用户都使用Foxmail管理邮件,以下就是Foxmail撰写新邮件时,添加附件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从英国东安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泄露出的一批电子邮件,这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言简直是一份圣诞大礼.在这1000多份电子邮件中,怀疑论者对一些尚有争议的评论断章取义,指出气候科学家们一直在向公众隐瞒了一些什么.由此引发了一场"气候门"事件,并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7.
美国CH·1公司于2001年推出了因特网与电视相交容的36英寸高清晰度网络电视机,这种电视机的非凡之处在于用户能直接通过因特网浏览其中五光十色的众多内容: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购物、聊天等等。该电视机没有内置解调器,通过数字用户线或有线电视光缆上网,是因特网与广播电视联姻后的又一结晶。  相似文献   

8.
当国内用户沉醉在WAP、“彩信”、“彩e”等所提供的移动电子邮件功能时,“黑莓”却以更简便、更安全的特性而在北美独领风骚。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黑莓”大出风头。在美国通讯设施几乎全线瘫痪的情况下,“黑莓”仍然能让美国副总统切尼及时接收关于灾难现  相似文献   

9.
郑会芳  崔丽娟 《科学》2007,59(4):14-17
近年来,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玩网络游戏,查找网页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和进行网络聊天,这些成了新的流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电子邮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桥梁。但它也可能成为人们违法犯罪,甚至泄露机关、企业机密的工具。据报道,目前美国大约有1/3的大型企业,都开始利用特殊软件记录并检查员工的电子邮件,并设专门机构来管理电子邮件、管制机密信息。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履是一场深刻的现代社会革命.以电子邮件为主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已取代传统信函成为重要的通信手段.通过部署安全电子邮件系统,可以为电子邮件系统提供加密和签名功能,增强其作为电子证据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Microsoft Outlook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之一,它集电子邮件管理与日程安排功能于一身,非常符合日常办公需求。本文重点介绍Outlook的一些实用技巧,让它真正成为我们日常办公的贴心助手。  相似文献   

13.
Word文档中隐藏了一些“不可见”的信息,以下我们就着手来纠正这些信息,防止它们成为泄密的“内奸”(操作以Word2003为例)。一、文件属性中删除个人的信息1.在“工具”菜单中,单击“选项”,再单击“安全性”选项卡。2.选中“保存时从文件属性中删除个人信息”复选框。3.保存文档。选中“保存时从文件属性中删除个人信息”选项后,当需保存文档时,下面的个人信息将会从文档中删除:1.文件属性:作者、经理、单位、最后保存者。2.与批注或修订有关的名称:名称改为“作者”。3.传递名单:传递名单被删除了。4.由“电子邮件”按钮生成的电子邮件信…  相似文献   

14.
再品"爱因斯坦精神" 据悉,在德国,纪念爱因斯坦的活动被看成是激发国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强心剂.而在我国,和"希望之光"一起通过电子邮件传来的10道物理题也引起了青少年爱好者对物理学无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电子邮件(E—MAIL)现已为人熟知,被广泛使用。但对于作为一种整合群发、传递讯息迅速有效的邮件列表(MAILINGLIST)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实,邮件列表与电子邮件、网络传真、网络电话一样,同样也是因特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首次赴东非大裂谷科考队在全国公开招募中青年科学家的消息公布后,已经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开来.短短十余天时间,就已经有在国内外工作的1 000多位博士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等方式与科考队进行了联络.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交是运用网络媒介进行的社交活动,可以分为"互联网社交"和"即时通讯"两种形式. 网络社交的远古时代 E-mail 互联网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其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问题,时至今日,它也是互联网上使用人群最多、最普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上网之后干什么?发E-mail是很多人常做的事.当你申请上网之后,ISP会给你提供一个E-mail地址.但这个地址很长,不好记.如果读者是在网吧上的网,就压根没有邮箱.如果一台机器上很多人都要用电子邮件,只有一个邮箱显然不方便.所以,申请免费E-mail邮箱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只因为漂浮在海底的几条光缆的断裂,中国网民上不了大部分国际网站,国内外的电子邮件收发受阻,1500万MSN用户无法正常登录,那些依赖MSN联系客户的人一筹莫展,亚洲地区部分市场的外汇和其他金融交易被迫中止,海运和物流行业无法与客户及时沟通。我们曾经无比欣喜的数字化生存竟然悬于一线!这彰显出今天人类世界的脆弱。科技越来越发达,一些体积很小的东西承载了越来越大的分量,似乎是一根小小的杠杆具有了撬起几万倍或几十万倍于自己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5,(15):66-67
手机--变"瑞士军刀" 只希望用一款老式普通手机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因为手机正迅速成为电子消费品中的"瑞士军刀",手机可以做任何事情,拍摄高质量的数码相片、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播放MP3音乐、摄制短片.当然它还可以用来打电话,只是不适合用来开酒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