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了室外空气温度对采暖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热舒适的影响,利用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指标(PMV),分析计算了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由于辐射热损失的不同导致的舒适性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达到和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18.0℃时相同的热舒适度,广州地区的室内空气温度为17.2℃.因此,广州地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可以比北京降低约0.8℃.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舒适性方程的计算过程,提出室内空气综合温度的概念,在线性化服装热阻的基础上,绘制了室温及平均辐射温度与室内综合温度的关系图.依据室内空气综合温度与PMV的单值性对应关系,绘制了室内空气综合温度与PPD的关系图.当相对湿度为50%、风速为0.2 m/s时,测得围护结构表面辐射温度及室内空气温度,即可快速确定室内舒适...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热舒适是人体舒适感觉中的重要部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很多,以夏季上海气候区为例,着重分析了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对人体热感觉的敏感性问题,得出人体对这4个因素敏感性大小,把人们定性的感觉提高到定量的分析,从而为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提供一种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火用)概念出发分析了空调系统中的各类(火用)负荷,探讨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为此,以室外空气状态为参考环境,建立了各类(火用)负荷的计算公式,包括室内显热(火用)负荷、室内潜热(火用)负荷、新风显热(火用)负荷和新风潜热(火用)负荷。以长沙某办公建筑标准层为例,分析了其空调系统在夏季工况下间隙运行时的空调负荷与风冷和水冷两种情况下的(火用)负荷。结果显示,空调负荷和(火用)负荷在范围及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空调负荷的品质很低,应采用低品位能源;新风潜热(火用)负荷在空调(火用)负荷构成中最大,采用表冷器除湿将产生大量冷凝水(火用)损;室内显热(火用)负荷的峰值比室内显热负荷要推后4h;采用水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明显低于风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  相似文献   

5.
依据溴化锂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具有一种新的溶液循环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 结果表明:与普通循环相比,新的溶液循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而且吸收蒸发器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 当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器的温度分别为70、25和150 ℃时, 普通循环的(火用)效率是56.2%, 而新循环的(火用)效率是65.7%. 当在吸收蒸发器和再生器之间增加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时,新循环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 69.6% ,而且吸收蒸发器的操作范围进一步增加. 同时也讨论了其他操作参数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换热器的热量(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进行了分析。指出为取得较高的(火用)效率,传热单元数和水当量比应仔细选择,它们有一最佳值。对换热器进行了热经济学优化计算,得出换热器最佳参数与燃料种类、发热量、价格、换热器传热系数、烟气进换热器温度和换热器单位传热面积投资有关,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的不足,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自然通风房间为对象,对其室内温湿度、风速、墙面温度、地板温度、天花板温度、室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测试.对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进行了计算.为便于快捷预测和调控云贵高原湿季室内热环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PMV与平均辐射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在相似气候下对热环境预测和设计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的不足,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自然通风房间为对象,对其室内温湿度、风速、墙面温度、地板温度、天花板温度、室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测试.对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进行了计算.为便于快捷预测和调控云贵高原湿季室内热环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PMV与平均辐射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在相似气候下对热环境预测和设计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除湿转轮除湿性能及(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除湿转轮(火用)效率模型,应用除湿转轮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和实验装置分析了通道中湿空气的(火用)及炯效率,研究了影响(火用)效率及除湿性能的因素.结果显示:吸附通道中作为收益的扩散戈用所占比例较小,表明除湿转轮的(火用)效率较低,回收再生过程排气中的热(火用)可以提高装置(火用)效率;当传递单元数NTU在0-2.5时.除湿转轮的(火用)效率及除湿性能随NTU的增加而迅速升高,当NTU2.5时,这一趋势变缓;除湿转轮在最佳转速下运行时其除湿性能及(火用)效率同时迭最大;提高再生温度可以提高除湿转轮的除湿性能,但其(火用)效率却随再生温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火用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机组模型,根据火用平衡方程,计算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确定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为该电厂的运行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锅炉炉内燃烧火用损最大,其次是炉内换热面;汽轮机火用损主要集中在超高压缸和低压缸;该机组回热加热系统的火用效率较常规机组火用效率高约2.8%;低压缸更低的排汽参数使该机组凝汽器火用损约是常规一次再热机组的50%,能级利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广西甘蔗糖厂热能利用概况,并对一家日榨1000吨甘蔗的糖厂主要生产过程作出了热流图和(火用)流图。根据调查和测定数据对甘蔗糖厂节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用热效率试验数据进行热平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快装锅炉的计算分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该锅炉的用能情况,指出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分析室内热环境参数;再从热平衡的角度引入人体热舒适的概念,并提出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供应300m2左右用户采暖的燃气壁挂炉为例,利用热经济学方法对燃气壁挂炉的采暖和供生活热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天然气价格和采暖日平均运行时间下的平均输出成本.对影响平均输出成本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天然气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采暖日平均运行时间,燃气壁挂炉初投资费用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火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计算了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气联合循环(IGCC)各组成部分的效能,考查了能量在其中的合理利用情况,系统地提出了一种应用于IGCC的火用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个IGCC电厂算例的计算,从火用效率和热效率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评定,找到了循环中的薄弱环节,对进一步提高IGCC循环的效率和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在学校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该文的研究有利于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通过几点对比研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女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熵权理论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人体矿井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某高温铜矿6个不同中段的热舒适性评价,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不同深度的矿井热舒适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电厂HG-75/3.82-7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所进行的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得出锅炉的热耗损失。针对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的计算方法,运用Visual Basic编写出锅炉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厂HG-75/3.82-7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进行了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得出了锅炉的热耗损失。针对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的计算方法,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编写出锅炉热平衡效率和分析效率计算的通用程序。该软件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热效率的计算精度,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两步法磷酸生产余热回收改造及热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磷酸生产过程中的热浪费和热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分别从能和可用能两个角度对一种新的燃烧水合两步法制取磷酸系统的余热回收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得到了改造前后整个系统的能流分布和可用能流分布,以及各个环节的能效率和可用能效率,并使用热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结合环境政策和资源占有对改造前后的多元产品系统进行可用能成本折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余热回收改造方案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