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PRK术后屈光欠矫的再矫正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美国Laser-Sight2 0 0D型准分子激光仪对PRK术后屈光欠矫 1 1例 ( 1 9眼 )进行二次切削治疗 ,其中每膜混浊明显的病例 ,采用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TK)和光学性角膜切削术 (PRK)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角膜无明显混浊的病例采用PRK或Lasik治疗。结果 :PRK术后屈光欠矫为 - 1 5D~ - 9 0D ,平均为- 3.6 9D ;随访 3~ 6个月表明 ,1 1只眼 ( 6 4 7% )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 ,6只眼矫正视力较术前减少一行 ,2只眼矫正视力较术前增加一行。结论 :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PRK术后屈光欠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刘惠霞  王秋芳  景晓慧 《吉林医学》2010,31(16):2481-2482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发生屈光回退再次手术矫治方式的选择。方法:眼科中心行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瓣下切削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屈光回退患者32例,观察其术后屈光度稳定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严密观察病历3~24个月屈光回退2例,平均(2.00±0.25)D,其余均获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稳定,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致RK术后屈光回退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愈合的瘢痕合并散光,个体反应差别。LASEK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准确性均较为理想,应尽量避免行LASIK以减少严重角膜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接受RK手术4~15年,近视散光稳定2年以上的患者19例(38眼)分别行PRK和LASIK手术,其中PRK组8例(16眼),术前屈光度为:球镜-1.00~-5.25D,平均-3.12±0.87D,柱镜0~-2.25D,平均-1.27±0.36D,LASIK组11例(22眼),术前屈光度:球镜-1.50~-9.50D,平均-3.54±2.79D,柱镜0~-3.0D,平均-1.58±0.69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力和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屈光度均在±0.75D以内,术后1年裸眼视力33眼(86.84)≥1.0,38眼(100%)≥0.8,未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LASIK和PRK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PRK安全简便,LASIK稳定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单光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Single Zone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S PRK)和非球面多光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AsphericMulti ZoneP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A PRK)矫治近视进行比较。方法 根据屈光度 ,将所有眼分为A(≤ 3 .0 0D)、B( 3 .12~ 6.0 0D)、C( >6.0 0D) 3组。对 14 0只近视眼行S PRK手术 ,14 5只近视眼行A PRK手术。术后随访观察 1年。结果 在A组中 ,S PRK有 2 0眼 ( 87.0 % )、A PRK有 3 4眼 ( 94.4% )剩余屈光度在± 0 .5 0D以内 ;S PRK的屈光度平均回退量为0 .3 9D ;A PRK为 0 .3 4D。在B组中 ,S PRK有 67眼 ( 80 .7% )、A PRK有 5 7眼 ( 89.1% )剩余屈光度在± 0 .5 0D以内 ;S PRK的屈光度平均回退量为 0 .96D ;A PRK为 0 .64D(P <0 .0 1)。在C组中仅S PRK有 1眼 ( 2 .9% ) ,BSCVA丢失两行以上 ;S PRK有 2 1眼( 61.8% ) ,A PRK有 3 4眼 ( 75 .6% )裸眼视力≥ 1.0 (P <0 .0 5 ) ,S PRK有 16眼 ( 4 7.1% )、A PRK有 2 8眼 ( 62 .2 % )剩余屈光度在± 0 .0 5D以内 (P <0 .0 1) ;S PRK的屈光度平均回退量为 1.3 5D ,A PRK为 0 .71D(P <0 .0 1)。结论 对于中、低度近视眼 ,两种术式并无统计学差异 ;但对于高度近视眼 ,在可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面 ,A PR  相似文献   

7.
孙怡  朱启仲 《浙江医学》1997,19(6):321-322,329
应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正303例(596眼)近视,术前屈光度为-2.25~-12.00D。术后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49±0.53D,视力在1.0以上485只跟(81.4%),0.5~0.9为111只眼(18.6%)。未能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7眼(9.6%)。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99只眼(16.61%),术后用药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仅占6.9%。提示此手术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贺自力 《华夏医学》2007,20(6):1351-1352
由于人们对高质量的美好生活视觉质量的追求,眼屈光手术医师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院1996~2006年治疗9076例17852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矫正术后(RK、PRK、LA S1K LASEK)再次手术22例29眼,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选择对象选择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术后,视力效果不满意或视觉质量差、要求和需要再次手术患者22例29只眼,其中男11例15眼,女11例14眼,年龄18~41岁,平均(29.1±7.6)岁。手术时间半年至5年3个月,术前预期矫正视力0.4~1.2,平均0.82±0.196,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度D)近视20眼-0.38D~8.00D,平均1.90D(±1.…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i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 486例 ( 798只眼 )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 492只眼 ( - 1 .2 5~- 6.0 0D)和B组 30 6只眼 ( - 6.2 5~ - 2 0 .0 0D)行LASIK ,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及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 ,应用裂隙灯扫描角膜地形图 /角膜测厚系统 (ObscanⅡ )评估两组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4年。结果  ( 1 )A组 :回退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5 1只眼 ,占 1 0 .37%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 486.5 8± 35 .40 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35± 0 .2 8D。 ( 2 )B组 :回退术眼 1 1 4只眼( 37.2 5 % )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为 441 .38± 2 4 .5 3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95± 1 .0 5D。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屈光度为 - 1 .2 5~ - 2 0 .0 0D的近视眼。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薄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26例(84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55眼(-1.00--6.00D)、B组254眼(-6.25-10.00 D)和C组138眼(-10.25-18.00 D),行LASIK矫正近视,随访8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年三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47±0.27)D、(-0.86±0.64)D、(-1.24±1.15)D;平均裸眼视力为(1.07±0.15)、(1.01±0.23)、(0.83±0.37);屈光回退〉-0.5 D患者为10.76%、14.96%和38.41%。术前角膜校薄、术中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术中切削深度越深、术后曲率与预期相差越大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回退。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00--18.00 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切削深度深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1.
廖志强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02,23(6):613-61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9例36只眼RK术后残留近视进行PRK治疗,并随访5年。结果 术前平均屈光度-5.83D,裸眼视力0.11。术后平均屈光度-0.14D,裸眼视力0.88。结论 PRK治疗KR术后残留近视的5年随访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前应用国产0.1%双氯芬酸钠眼液(佳贝眼液)控制屈光回退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PRK36例(72眼)。患者左眼术前滴0.1%双氯芬酸钠眼液,右眼作为对照眼滴0.5%环丙沙星眼液作为安慰剂。观察术后1,3,6,12月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角膜Haze。结果:术后第一天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3天两组上皮愈合程度无差异。0.1%双氯芬酸钠眼液能减轻PRK术后的疼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同时期实验组(左眼)与对照组(右眼)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Haz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可以缓解PRK术后疼痛,但对PRK术后1年屈光稳定性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35例(60眼).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为(-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01 5,P<0.05;F=3.086,P=0.043 3,P<0.05),术后3个月时15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iukeratomileusis ,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 2 0 1例 (386眼 )近视患者 (- 1 .2 5~ - 2 0 .0 0D)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 2 1 8眼 (- 1 .2 5~ - 6 .0 0D)和B组 1 6 8眼 (- 6 .2 5~ - 2 0 .0 0D)行LASIK ,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A组 :正常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1 95眼 (89.4 5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 (5 4 9.5± 31 .5 ) μm ,术中平均激光切削直径为 (4 .96± 0 .35 )mm ;回退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2 3眼 (1 0 .5 5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 (5 4 7.5± 37.0 ) 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1 ) ;(2 )B组 :正常术眼 1 0 5眼 (6 2 .5 %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6 0 .9± 30 .9) μm ,术中平均激光切削直径为 (4 .5 1± 0 .2 8)mm ,术后回退术眼 77眼 (4 5 .83% ) ,术前平均角膜厚度为 (5 38.0± 31 .0 ) μm ,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99± 1 .0 1D。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 - 6 .0 0~ -1 5 .0 0D的近视。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薄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有69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 D以下)、B组(-3.0~-6.0 D)、C组(-6.0~-9.0 D)、D组(-9.0以上)4组,将4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的屈光度、间隔时间、激光切削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B、C、D各组回退发生率分别为0.21%、0.61%、1.47%、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屈光回退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术后屈光回退程度就越高.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度回退与术前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角膜伤口愈合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广大的眼科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等各种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技术日趋提高,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屈光度数回退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自1983年Trokel将准分子激光首次用于眼科手术以来,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治疗中低度近视具有预测性好,准确性高,恢复快,不需住院,治疗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部分患者,尤其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回退、欠矫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仍是其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二者可单独或并发出现,为了解PRK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和Haze的再次手术效果,现将我科应用再次PRK手术治疗的12例(15只眼)1年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者行二次手术的最佳方案。方法,对在我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LASIK应用0.95mm光斑高速飞点切削术后产生屈光回退者24例(36眼)各时间段散瞳后的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得出二次手术的最佳方案。结果术前屈光度在-1.00~-6.00D者二次手术时间为术后6个月,屈光度在-6.25~-12.00D者二次手术应适当推迟,最好为术后12个月分。结论。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者行二次手术要根据患者第一次手术前的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地形图情况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动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plasty combiend with excimer laser keratectomy,ALK-E)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用自动板层微型角膜刀和KERATOM-F准分子激光机对85例(167只眼)行ALK-E手术并对手术患进行术后天在,一个月,三个月的视力观察。结果:术前屈光度-5.75D以下的术手三个月94.59%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4.75D以下的术后三个月77.6%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30.00D以下的术后三个月66.67%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ALK-E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比较满意,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手术技术及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4例(217只眼)近视患者(-6.00~-15.00 D),根据屈光度数分为甲组98只眼(-6.00~-10.00 D)和乙组119只眼(-10.25~-15.00 D),所有患者均行LASIK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年。结果甲组正常术眼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乙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回退术眼患者屈光度数与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近视眼患者,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较薄者术后发生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