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鼻颅底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鼻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但不是所有的鼻颅底肿瘤都适合经鼻内镜手术,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遵循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原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该文总结了该科近几年来所开展的鼻颅底肿瘤手术经验,就如何根据肿瘤病理学特点、原发部位、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同选择鼻颅底肿瘤手术术式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几种手术入路,包括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瘤手术,内镜下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蝶鞍、斜坡巨大肿瘤手术,内镜下经鼻-上颌窦后壁入路鼻颅底、侧颅底交通性肿瘤和经鼻内镜入路与经颅联合入路鼻颅底交通性肿瘤切除术。结果表明利用鼻内镜技术切除中线鼻颅底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已成为处理鞍区病变的常规方法,它具有不牵拉脑组织、视野广阔的优点。随着对内镜下解剖结构的进一步了解、止血技术的成熟、内镜器械的改进、颅底重建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又出现了内镜扩大的经鼻入路(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并用于处理颅底中线区的多种病变。  相似文献   

3.
吴惠文  洪丽霞 《全科护理》2013,(29):2713-2714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的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的手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吸氧、出血观察、鼻腔护理、预防癫痫、口腔护理、切口感染护理。[结果]3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出现鼻腔滴液,经予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1周后均消失;18例病人术后原有症状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及修复颅底缺损需多专科合作,术后护理知识需跨专科护理,系统专业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已经突破了鼻腔鼻窦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多的颅底手术可以经鼻内镜完成,但由于颅底外科特殊的解剖结构,手术仍存在风险较大、容易损伤毗邻结构等缺点。而影像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术前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并可使术者在术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能顾及到术野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如颅底、眼眶、神经及血管等,并伴随手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呈恶性,容易局部侵袭性生长并具有局部破坏性。内镜辅助下经鼻碟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微创性的特点,现已成为治疗颅底脊索瘤的主要手术方法。为探讨内镜辅助下颅底脊索瘤手术切除术后护理方法,现将我院1例内镜辅助下颅底脊索瘤切除手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入路颅底修补术治疗脑脊液漏的术中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应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入路颅底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病人11例,根据术中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11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追踪回访1个月~3个月,10例病人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对手术效果满意,1例病人经二次手术修补成功,鼻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熟悉手术医生习惯、了解手术步骤、熟练运用各种精密器械、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密切配合完成每一个手术步骤等是确保手术顺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前中颅底沟通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在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切除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后密切观察、加强切口护理,注意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内镜下手术全切除10例,内镜下次全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神经鞘瘤3例,脑膜瘤3例,垂体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恢复较好,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11例完全恢复健康,2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行前中颅底沟通瘤切除术创伤较小,术中视野较好,切除完全,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总结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入路多发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护理经验.对5例(7侧)多发脑脊液鼻漏者,同时累及额窦后壁及筛顶、筛板交接区颅底,伴颅内积气,行额窦后壁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及鼻窦镜下蝶、筛顶区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均一次修补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诊,至今均已超过1年,无任何并发症.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入路手术修补,方法 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正确精心的护理更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在治疗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方法:15侧垂体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结果:14例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1例因瘤组织侵犯鞍旁颈内动脉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尿崩,1例出现出现短暂性垂体功能低下,无余并发症发生。5例术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术后血清水平低于5.0,随访3-60个月,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入路至视神经和眼眶的相关解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用30具骨性颅底标本,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选5具成人灌注尸头,采用两种内镜经鼻入路显露视神经和眼眶。结果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可显露双侧视神经;采用经中鼻道入路,可显露同侧视神经和部分眶内结构。结论经鼻入路的内镜手术是治疗视神经和眶内病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泪前隐窝入路,B组25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入路,术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患者行1~5年随访,A组治愈19例,感染1例;复发1例,二次手术治愈。B组治愈23例,感染2例;复发2例,二次手术治愈,其中1例恶变,行上颌骨部分切除,1例二次手术霉菌感染,鼻内镜下清理病灶,抗霉菌治疗治愈。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路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区别在于柯陆手术入路(尖牙窝入路)需在口内做切口,凿开尖牙窝骨壁方可进入上颌窦腔内,而下鼻道泪前隐窝入路手术野在同一部位进行,此位置骨壁较薄更易于开窗,手术路径短,内镜下操作上颌窦底壁暴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治疗的Rathke囊肿患者18例,术前行头部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接受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中清除囊肿内容物,部分切除囊肿壁。结果该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MRI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Rathke囊肿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在导航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例患者的齿状突。结果:齿状突切除满意,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导航内镜下经鼻切除齿状突作为一种齿状突切除新的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有改善视野、避免切开软腭和术后鼻饲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孟蕾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08-909
内镜颅底外科是近20余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拓展的内镜经鼻人路涉及范围可从额窦到寰椎,从颅底中线到颈静脉孔.但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拓展,使其微侵袭特性变得具有侵袭性,主要表现在对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和脑干以及脑血管的侵袭[1],不仅会出现出血性并发症,还会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并给予妥当的处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2007年2月~2011年9月经鼻内镜行颅底病变切除465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分析15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15例手术医护配合默契,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密切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3例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加强切口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和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经过及时治疗与护理,术后病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采用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性小,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尽早接受手术,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唇龈沟入路在鼻前庭囊肿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住的鼻前庭囊肿患者共38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采用唇龈沟入路手术,实验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减少[(65.45±27.51)vs(34.72±17.61)min,P=0.000]、术中出血量减少[(22.35±18.41)vs(3.17±1.69)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35±0.75)vs(3.61±1.19)d,P=0.000]和术后并发症减少(16 vs 1,P=0.000),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vs 0,P=0.783)。结论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技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相对于传统唇龈沟入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和疗效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6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7例病变均经鼻腔内镜辅助下行额下入路,一期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均恢复良好,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11.8%。无死亡病例。病理结果:脑膜瘤8例(其中不典型脑膜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嗅神经鞘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鼻腔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入路开颅行颅鼻沟通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并进行颅底重建疗效肯定,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实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切除上颌骨囊肿,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骨囊肿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手术[1]是在"孔小洞深、沟壑纵横"的鼻腔、鼻窦内,通过鼻内镜才能达到良好的照明,光线通过鼻内镜的不同角度的折射,可以将周围解剖结构清楚的显示出来,再加上特殊的手术配套器械,和术区较好的皮肤准备(修剪鼻毛),就可以使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手术人路直接、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微创小等特点,对鼻、鼻窦、鼻眼相区域、鼻颅底进行微创手术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