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一、我国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存在的问题(一)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职能转移—承接过程不顺畅尽管我国政府在党的十八大后密集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但有关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政策法规仍然不能满足实践探索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政策时滞性的存在,职能转移—承接过程的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一是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困难。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事关多个部门(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来说更是如此),如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面临着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待加强、政府治理安全性存在隐患、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划力、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创新维度是夯实基础、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包容错误。面向政府治理变革的领导力提升,应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基于新技术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式;结合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坚实的政府治理支持体系;从人民利益出发,搭建精准化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治理变革为背景,推进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的政社(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互动关系,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与优化政社之间的资源配置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新机制,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哈尔滨市在社会组织履行职能过程中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尝试、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应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充分考虑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重点领域分步实施,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处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生力量,在我国社区治理、生态治理和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与实现形式,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5.
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举措: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的资源要素交换制度,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村党的组织和村民自治制度,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构建城乡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带来了新的、颠覆性的机遇。目前,在我国"互联网+"也正在与多种传统行业相结合,同时也给政府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方面带来了新契机,"互联网+政务服务"也成为目前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化产物运用其中,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效率。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因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本文对哈尔滨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点领域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介绍,对促进哈尔滨市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是中国管理学的重大研究议题之一,相关研究对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治理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中国背景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专家会议研讨为基础,本文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管理学界应围绕中国特色政府治理实践的变迁模式及规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公共服务与资源配置规律,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影响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前沿理论与规律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展开学术探索,解答相关科学问题,持续增进政府治理领域的理论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是中国管理学的重大研究议题之一,相关研究对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治理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四五”发展战略优先领域“中国背景的政府治理及其规律”专家会议研讨为基础,本文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管理学界应围绕中国特色政府治理实践的变迁模式及规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公共服务与资源配置规律,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影响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前沿理论与规律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展开学术探索,解答相关科学问题,持续增进政府治理领域的理论积累.  相似文献   

12.
<正>公众参与,是指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共事务或公共治理时,由相关机构通过开放途径,从公众和利害相关人或组织获取信息、听取意见,并通过直接与政府互动,对公共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政府职能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界定,逐步建立政府的有效限权、放权和分权体系,即建设有限政府。政府既要"有限",对权力加以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正>与党的执政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相比,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一是直接管理能力过剩而社会整合能力不足,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三是依法行政能力不足,四是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五是引领社会思潮能力不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背景下领导干部能力的建设和重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正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力和渗透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互联网+政府""数据驱动政府""智慧政府"等概念,为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新视角,成为政府职能转型发展中重要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利用信息化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  相似文献   

15.
秦德君 《决策》2014,(6):43-43
"五政治理模式"为构建中国特色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切实提升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生态保护的治理能力,无疑更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办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党和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制定政策方针,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论坛编写、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大国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政策背景】2014年,上海市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一号课题"并举全市之力推进,拉开了上海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基层社会改革。2014年12月,"一号课题"结出硕果,形成"1+6"文件,主要解决街镇体制机制,基层队伍力量建设,管理、执法等治理资源配置,基层组织基本经费托底保障等突出问题。让街道转职能:给基层增能力职能转变:呼应基层群众需求街道主要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治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公民作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理应承担起治理现代化的重任。社会治理与协商民主制度的推进,要求给予公民更多在公共场合进行商议的空间,从而使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必须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培育出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成熟的公民素质,真正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在社会治理活动中,从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及公民与公民的关系层面建构社会治理体系中公民素质的应然状态,有助于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治理事业。通过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能够促使公民用符合民主法治程序的方式实现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在善治中形成公共性的累积,在社会和历史中实现公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正>政商关系不仅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官员和商人的关系,其更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政府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问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具体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这一问题上,政府治理是根本,以法治规范政府行为,用效率减少政府干预,执公平兜底和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挖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式发展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有效整合协调政府职能,实现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最终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式常态化,使制度的力量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