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分析3例临床使用注射用血栓通致过敏性药疹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临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输液反应,输液后应该实行必要的留观,加强对特殊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并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与浓度,谨慎选择药物溶媒,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86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86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原疾患以脑血管疾病最多(46.67%),其次是眼底疾病(33.33%)。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5d的发生率最高(49.10%),其次为用药后6~9d(21.82%)。皮肤损害是血栓通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34.88%,其次为局部反应、药物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过敏体质者慎用血栓通,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并考虑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颖  林昊 《医药导报》2011,30(5):677-680
目的了解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09年广西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对检索到的102例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血栓通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过敏样反应、药物热为主。 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应用中应增强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注射用血栓通和血栓通注射液"降压物质"和"过敏反应"检查项,提高其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注射用血栓通和血栓通注射液与组胺对照品引起麻醉猫血压下降程度进行比较,以确定降压物质检查法的限值。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和血栓通注射液豚鼠腹腔和静脉给药的无毒反应剂量,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的方法设定腹腔致敏和静脉过敏激发的剂量限值。结果:降压物质检查中,注射用血栓通和血栓通注射液限值分别为15,7 mg·kg-1;过敏反应检查中,注射用血栓通和血栓通注射液限值试验浓度分别为5,4 mg·mL-1,致敏每只用0.5 mL,激发每只用1 mL。结论:为减少本品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建议在其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中增加"降压物质"和"过敏反应"项目。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不良反应,提出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医院的7例和检索1979—2009年文献资料中的16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不良反应案例,进行评介和分析。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致过敏反应,心血管、神经肌肉等系统的不良反应,尤以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临床应了解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96例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海琳 《安徽医药》2009,13(9):1149-1150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库检索1994~2008年12月国内医内医药文献,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了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等多个方面,过敏性休克占一定比例。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要引起我们重视和探讨,而且它主要作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患者应用比较多,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在我院临床应用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48‰,其中3例为单独使用血栓通(37.5%),5例为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使用(62.5%)。结论应重视应用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5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在我院临床应用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48‰,其中3例为单独使用血栓通(37.5%),5例为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使用(62.5%)。结论应重视应用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4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对照组40例,给予血栓通注射液400 mg,均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1,连用14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疗效优于血栓通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中国药业》2012,(20):80-8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1年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居前4位的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1996~2007年期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5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涉及27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居前三位的是: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以本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院并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观察病例1 830例,其中18.42%患者无用药指征;6.45%患者用药时间过长;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属于偶见。结论:我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欠规范,提示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及疗程,并密切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注射剂出现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36例,分别是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卫东  高天  何燕  郭雅静 《中国药房》2010,(36):3390-3392
目的:考察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用开放式方法观察比较其临床不良事件。结果:血塞通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不良事件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用药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表现除类型外其安全性无差异,但发热寒战及局部用药反应为说明书中未有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类型,探讨临床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40例,对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史、单次给药剂量、溶剂的选择及联合用药。结论:应充分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4例脑梗死病人,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显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血塞通与血栓通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网有关血塞通与血栓通注射液的27例不良反应报告,对1例因血塞通注射液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阐述及简单分析,并对患者性别与年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7例的ADR报告中,女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3.5:1),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0.71%),严重不良反应3例(11.11%)结论:血塞通与血栓通注射液所致ADR较为常见,其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血栓通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697例血栓通制剂所致ADR报告,统计分析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原发疾病和过敏史、用药方法,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因果关系及转归、累及系统 器官等。结果:血栓通制剂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会使血栓通制剂ADR增多;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24 h内,且引起了一定数量的严重ADR;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多达十余个,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血栓通制剂使用不当可引起ADR,临床应严格遵循说明书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测,同时生产厂家应对药品说明书做出补充和完善,从而减少该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经 CT 或 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20例,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给予血栓通粉针治疗组;单纯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3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 评分)情况。结果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血栓通粉针治疗组(65.0%)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67.5%)(P 〈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血栓通粉针治疗组和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P 〈0.05)。结论血栓通粉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