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  刘鹏  周颖  崔一民 《药品评价》2011,8(2):33-36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方法及进展.方法:查阅有关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文献.本文就子宫肌瘤目前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副作用等问题加以综述.结果:子宫肌瘤药物治疗,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和生育期妇女的术前准备.药物治疗虽可使子宫肌瘤缩小,减少贫血等症状,但停药后激素水平恢复,肌瘤有可能再次增大.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普遍存在停药复发的缺点,故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结论: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但一般不能完全消除及根治.药物治疗多用于术前或年轻希望保留子宫及围绝经期病人.但对于有肿瘤家族史,肌瘤短期增长迅速者,往往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围绝经期或术前辅助治疗使用,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李怀珍  冯翰 《江西医药》2006,41(3):166-168
目的 总结子宫肌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6例中有76例药物治疗,其中44例治疗有效,352例施行手术治疗。结论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发展的速度、有无症状和患者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等综合因素而决定。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经后肌瘤逐渐萎缩。有报道,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可达70%~80%[1]。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近年来出现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新方法。本文就子宫肌瘤患者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述。1西药治疗1.1西药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劳恒明 《黑龙江医药》2011,24(1):142-143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1.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郭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32-133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不同临床治疗方式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14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静脉栓塞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药物组、静脉栓塞组、腹腔镜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31%、87.50%、100.00%,复发率分别为26.92%、8.33%、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及静脉栓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与临床资料针对性应用,以达到提升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止痛化症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35岁的妇女中,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但考虑到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年龄轻、有生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多数病人不愿意或者不适宜手术;也有不少药物治疗存在反弹现象,有的药物价格昂贵或副作用大不能坚持整个疗程.我院根据子宫肌瘤的发病原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补了以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期妇女约有20%的发生率[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缓解或手术切除。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对子宫肌瘤患者50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良性子宫肌瘤患者50例,年龄31~52岁,中位年龄39.5岁;有出血等症状,不愿服用药物及手术治疗。经B型超声检查,黏膜下肌瘤8例,浆膜下肌瘤16例,中肌壁间  相似文献   

9.
张同  王巍 《黑龙江医药》2002,15(4):312-3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盆腔最常见的良性肌瘤,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其发生率大约在30%。临床常表现为月经改变、腹部肿块、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局限性、我院从1998年开始其对2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目前普遍认为它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肌瘤,雌激素可诱发并促进其生长,且其肌瘤内环境呈高雌激素性。至少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多无效,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笔者总结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其药物治疗现状做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2.
12例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以往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或手术摘除肌瘤 ,常需一并将子宫切除。不但手术创伤大 ,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采用子宫动脉栓塞 (Uterine artery embolism,UAE)治疗子宫肌瘤是目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在国外 1995年 UAE便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并取得显著疗效。国内对 U AE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起步较晚 ,我院介入科率先在我省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新疗法 ,现将 12例子宫肌瘤 U AE术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13.
张世翠 《河北医药》2001,23(8):626-627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 ,以往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学者们对其病因学进行研究 ,现已提出保守性治疗———药物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和生育期妇女的术前准备。本文就其发病原因 ,目前常用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等问题加以综述。1 理论依据子宫肌瘤是多源性单克隆肿瘤[1 ],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卵巢甾体激素密切相关 ,尤其是雌激素 (E)和孕激素 (P)。既往认为 ,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以后的研究能够证实子宫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手段,药物保守治疗特别对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妇女的治疗方法正在探讨中。方法本文采用米非司酮片25mg于月经第1天,1次/d睡前口服,连服90d。结果第180天复诊,发现肌瘤体积平均缩小0.72cm,停药6个月后有95.28%患者恢复月经,但绝大多数经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组、腹腔镜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日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2.5mg,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复查B超,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肌瘤数量及体积的变化;子宫动脉栓塞组,经股动脉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剂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腹腔镜组,手术剔除肌瘤。结果:药物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子宫动脉栓塞组治疗后瘤体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成功率〉80%);腹腔镜组子宫肌瘤剔除率达98%,术中、术后流血少,对机体损伤小。结论:3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药物保守治疗可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避免手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或瘤体较大者可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6.
张娟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1):1638-163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每组30例患者,对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米非司酮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子宫肌瘤有所减小,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减小程度优于米非司酮治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比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3种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应用是不同的,医院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3例子宫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子宫肌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并发症处理得当。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4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58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289例,占63.10%。无临床症状169例,占36.90%。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占73.36%。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于需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应根据其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来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体质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减少对患者内分泌的功能影响以及机体组织损伤。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优点及缺点。方法本次录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共62例,比较观察组(腹腔镜组)与对照组(剖腹组)在手术方式上的异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腹腔镜组)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剖腹组)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较观察组长(P<0.01)。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注意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应的手术方法,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术,做到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又能保留患者发病器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