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及腹诊研讨会学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届研讨会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北分会联合举办的,1987年8月4日~7日在秦皇岛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全国近400篇论文(其中中医体质学说论文207篇,腹诊论文189篇),反映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和腹诊研究的现状和成绩。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会议回顾了体质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指出七十年代以来,薛崇成、曾昭耆、秦德平、匡调元等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悉心研究,王琦、盛增秀等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自上世纪,匡调原、王琦、何裕民教授对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基础及临床进行研究,王琦教授开创九种体质学说,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渐形成,研究体质特点指导疾病防治。高血压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国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差,运用中医体质理论提高高血压病防治水平是中医体质研究热点之一。笔者搜集近十年高血压中医体质方面研究文献,现将其进展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体质、朝医四象医学体质概况,论述中医与朝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完善,对朝医《四象医学》的形成、发展与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10.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进行展望 :即中医体质学的基础研究、体质学说将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发展中医体质学优势 ,带动临床学科发展及体质预防和康复学。认为体质学说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可逐步从中医体质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建立学科分支 ,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 ,使之进入新的研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熊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35-1436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从《黄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谈体质对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为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体质对疾病的影响方面做了较详细论述: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体质偏性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体质因素影响病机变化、病变性质和证候性质,并决定治疗原则及方法;体质因素影响病证转归及预后。辨体论治有利于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截断病势发展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肥胖指标与中医体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骨科疾病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给医疗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肥胖防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肥胖的判定方法和标准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宜的肥胖指标进行中医体质研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以及肥胖指标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常用的不同肥胖指标的优缺点,为筛选适宜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的肥胖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的学问,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医体质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特别是2005-2006年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进行了分析,阐述中医体质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痰湿体质是中医基本体质类型的一种。本文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痰湿体质特征进行表述,确立痰湿体质判定标准,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痰湿体质进行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初步为体质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本研究旨在规范和深化中医体质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海湃  战梅  舒适 《吉林中医药》2014,(11):1087-1089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属于中医的情志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精神紧张等。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类型决定这个人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这个人所患疾病的类型。因此焦虑症的易感因素与个人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在治疗中坚持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等原则,以求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南方医科大学学生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324例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实施横断面体质现状测评。结果 9类体质中,平和质137例(占42.28%),单纯偏颇体质17例(占5.25%),兼夹偏颇体质169例(占52.16%)。8种偏颇体质中按体质表达由多至少排列依次是:气虚质(136例)、湿热质(122例)、阴虚质(118例)、气郁质(115例)、痰湿质(106例)、血瘀质(94例)、阳虚质(88例)、特禀质(52例)。结论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人群中,约2/5学生为平和质,约3/5学生为偏颇体质,其中,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很多医家在中风病与中医体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对探讨中风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在中风病防治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收集近20年来医家在此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体质角度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并且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中气郁质的表现多与心理性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危机和压力使年轻人成为气郁质的高发人群,因此探究气郁质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气郁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从气郁质的人群分布调查研究、体病相关研究、调体干预研究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目前关于气郁质的研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提出气郁质研究应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或临床干预调体研究,揭示气郁质的本质和其量化诊疗标准,丰富气郁质的理论数据支持,促进中医体质学与多学科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