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药降解不充分会随选矿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化学污染。为探究乙黄药的自然降解规律,采用紫外光谱检测法,进行了溶剂水质、乙黄药初始浓度、纯度、不同黄铁矿含量的铁矿石的吸附作用对乙黄药自然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水质对乙黄药的自然降解影响较小,乙黄药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自然降解的规律基本一致;2初始浓度对乙黄药自然降解影响较大,初始浓度越高,降解速率越慢,降解完全所需时间越长;3不同浓度的分析纯、工业纯乙黄药的降解规律相似,工业纯乙黄药的自然降解速率高于分析纯;4铁矿石对乙黄药的吸附可促进其自然降解,且经黄铁矿含量较高的铁矿石吸附后,乙黄药的自然降解速率较高。试验结果对于查明乙黄药的自然降解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提高黄药的降解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矿废水中存在的黄药严重危害矿山周围生态环境,对其处理迫在眉睫。以钛酸丁酯为 基底,利用 芽孢杆菌合成 TiO2@芽孢杆菌,将其应用于黄药废水处理,以黄药降解率为指标,考察了 TiO2@芽孢杆菌菌液浓度、 钛酸丁酯用量、黄药初始浓度、废水初始 pH 值对黄药降解影响及动力学规律,并通过紫外分 光光度计与离子色谱 探究黄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TiO2@芽孢杆菌矿化合成 TiO2为无定型;TiO2@芽孢杆菌光 降解黄药不同菌液浓 度、钛酸丁酯用量、黄药初始浓度的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TiO2@芽孢杆菌在 废水初始 pH=4~9 范围 内适应性较好,在TiO2@芽孢杆菌菌液浓度为90 mL/L、钛酸丁酯为150 μL/L、废水黄药初始 浓度为10 mg/L、初始 pH= 8、光照强度为 250 W 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光照 72 h,黄药降解率达到 96.3%;TiO2@芽孢杆 菌光降解黄药过程中各种 作用大小为:同化作用>TiO2光催化作用>吸附作用;黄药中硫元素能被 TiO2@芽孢杆菌转化 为 SO42-,最终被降解 为 CO2、H2O、SO42-等小分子物质。合成的 TiO2@芽孢杆菌对黄药废水处理具有实际应用价 值。  相似文献   

3.
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选矿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红  梅光军  周国华 《金属矿山》2011,40(3):151-153
研究了用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黄药的模拟选矿废水的降解效果,分别考察了光照与否、反应时间、废水的pH值、Bi2O3用量、黄药浓度、催化剂可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药初始浓度30 mg/L,自然pH=7.2,Bi2O3用量为1 g/L且无光照条件下搅拌反应60 min,黄药降解率可达99.74%,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仍有较好的活性,且在黄药降解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中间产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紫外光谱检测水中黄药含量的方法, 研究了水质、浓度、硫化矿吸附作用对乙基黄药自然降解的影响, 并讨论了自然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乙基黄药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两种水质中发生自然降解的规律基本一致;黄药初始浓度越高, 自然降解完全所需时间越长;硫化矿吸附作用可明显提高乙基黄药的自然降解速率。在试验条件范围内, 乙基黄药自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自然降解机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自然降解过程中只有中间产物过黄药产生。  相似文献   

5.
以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为光催化剂,可见光条件下催化氧化降解硫化矿选矿模拟废水中残余乙黄 药,分析了不同种类光催化材料、溶液 pH 值、光催化时间、乙黄药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 对光催化材料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乙黄药初始浓度为 20 mg/L、初始 pH=6.8、复合材料用量为 0.3 g/L、反应时间为 120 min,氙灯模拟可见光的试验条件下,模拟废水中乙黄药降解率可达到 94.54%,制备的高性 能复合材料重复利用 4 次仍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谱仪在 200~400 nm 波长范围内扫描对光催化氧化过程 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黄药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有过黄药产生,然后过黄药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继续氧化成 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高效降解选矿废水中残留的常用浮选药剂异丁基钠黄药,以锌片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光催化降解材料——氧化锌纳米线阵列,通过XRD、SEM、TEM、PL和DRS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晶相、形貌及光学性能表征,并研究了异丁基钠黄药初始浓度、模拟废水pH和光催化降解时间等对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异丁基钠黄药初始浓度为60 mg/L、模拟废水pH=7、氧化锌纳米线阵列(锌片规格为2cm×2 cm×0.8 mm)催化降解时间为60 min时,异丁基钠黄药的降解率为91.46%;氧化锌纳米线阵列循环利用10次仍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氧化锌纳米线阵列光催化降解异丁基黄药的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选矿废水中残留的有毒有害丁基黄药,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种高效复合型光催化材料BiVO4/ZnO。采用XRD、SEM和UV-Vis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考察了降解时间、BiVO4与ZnO不同质量百分比的BiVO4/ZnO和不同丁基黄药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BiVO4与ZnO按质量比25%复合的光催化材料BiVO4/ZnO对丁基黄药模拟废水具有强降解效果;丁基黄药初始浓度越低、降解时间越长,丁基黄药的降解率越高;pH=7、初始浓度为50 mg/L的丁基黄药模拟废水50 mL,在复合光催化材料BiVO4/ZnO用量为50 mg时的降解率为96.00%。②复合光催化材料BiVO4/ZnO可循环用于丁基黄药的降解,丁基黄药的降解率几乎不受循环利用次数的影响。③复合光催化材料BiVO4/ZnO对丁基黄药的降解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硫化矿浮选废水中残留黄药难以有效降解的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卷心菜 状钨酸铋(Bi2WO6),利用 XRD、SEM、EDS、UV-Vis DRS 对钨酸铋纳米材料进行物相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元素组 成、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而系统地研究光催化剂投加量、黄药初始浓度、溶液 pH 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黄药的影 响。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确定降解黄药的活性氧化物种,并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全谱扫描初步分析黄药 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 0.5 g/L,黄药浓度为 80 mg/L 的条件下,光催化 1 h 黄药的降解率高达 99.11%,COD 去除率达到 75.09%。超氧自由基(·O 2-)在黄药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过黄药为降解过 程的中间产物。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降解选矿废水残留黄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促进选矿废水的 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用最佳热分解条件下制备的WO3粉体为丁黄药模拟废水降解的光催化剂(可见光波长≥420 nm),系统地研究了WO3用量、丁黄药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降解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丁黄药模拟废水初始浓度为40 mg/L、W03用量为1.0 g/L、pH =7、降解反应时间为5h时,丁黄药降解率为92%、COD去除率为84%;在诸影响因素中,以溶液的pH对丁黄药降解的影响最显著,在酸性介质下,丁黄药降解速度显著加快,上述降解反应的pH =4时,30 min即可达到90%的降解率.动力学研究表明,室温下WO3光催化降解丁黄药的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丁黄药降解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在丁黄药降解过程中仅生成了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10.
欧阳振华 《金属矿山》2011,40(7):143-130
用最佳热分解条件下制备的WO3粉体为丁黄药模拟废水降解的光催化剂(可见光波长≥420 nm),系统地研究了WO3用量、丁黄药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降解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丁黄药模拟废水初始浓度为40 mg/L、WO3用量为1.0 g/L、pH=7、降解反应时间为5 h时,丁黄药降解率为92%、COD去除率为84%;在诸影响因素中,以溶液的pH对丁黄药降解的影响最显著,在酸性介质下,丁黄药降解速度显著加快,上述降解反应的pH=4时,30 min即可达到90%的降解率。动力学研究表明,室温下WO3光催化降解丁黄药的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丁黄药降解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在丁黄药降解过程中仅生成了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