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苯海拉明对普鲁卡因传导麻醉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海拉明(D)与普鲁卡因(P)传导麻醉的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醋酸扭体实验及热板法致痛实验观测其镇痛作用,并用神经盒及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其对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普鲁卡因及D P复方制剂组对醋酸致小鼠腹痛,热板法致小鼠足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苯海拉明有弱的镇痛作用,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阻滞作用。D P复方制剂的镇痛及抑制神经动作电位传导作用,均大于其组分苯海拉明和普鲁卡因。结论:苯海拉明对普鲁卡因传导麻醉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吗啡和普鲁卡因对家兔外周神经兴奋性的影响. 方法分别用吗啡、普鲁卡因及其混合液整体浸泡家兔外周神经, 分别测定他们对家兔外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 结果 神经干在浸泡吗啡药液后潜伏期及动作电位均受到抑制;吗啡和普鲁卡因完全抑制了复合动作电位,在一定时间后仍可部分恢复.结论 吗啡能加速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延长局麻药物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实验观察和比较了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麻醉剂在给药后1 ̄6分钟内可明显抑制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并随时间推移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与同浓度普鲁卡因相比在4 ̄6分钟,前者抑制作用的速度明显快于后者(P〈0.05)。与同浓度利多卡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可通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取蟾蜍坐骨神经-胫腓神经,用电生理方法分别测定其在三种高渗葡萄糖溶液(任氏液中分别加入10%,20%,40%葡萄糖),及20%甘露醇注射液中其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三种高渗溶液均可使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在一定范围内其效果与渗透压高低明显呈正相关.结论 高渗透压能通过脱水作用等机制对神经动作电位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氟普鲁卡因注射液臂丛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60例,其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各80例,每种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2%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臂丛神经阻滞组(试验组,n=40),1.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n=40);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组(试验组,n=4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n=4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及给药后不同时相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中枢和全身等不良反应。结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起效较快(P〉0.05),痛觉消失与运动阻滞较快(P〈0.05)痛觉恢复较早(P〈0.05),一旦痛觉恢复很快感觉明显,并随即出现运动恢复;硬膜外麻醉时,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阻滞效能相当,但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起效更快(P〉0.05),痛觉消失与运动阻滞出现较早(P〈0.05),痛觉恢复相近,一旦痛觉恢复5分钟后痛觉即比对照组明显(P〈0.05),运动也几乎同时恢复。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生姜汁及普鲁卡因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A纤维动作电位 (AP)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 ,分别观察三种药物对A纤维AP幅度影响并分析比较。结果 :①三种药物可使AP幅度下降 ,以至最终消失 ,其中普鲁卡因使AP消失时间为 ( 8.3± 1 .3)min ,生姜汁 ( 2 6.0± 2 .5 )min ,复方丹参 ( 39.5± 2 .0 )min ,任意二者之间比较P<0 .0 1。②AP消失呈可逆性 ,复方丹参组在用任氏液冲洗即恢复AP ,生姜汁浸泡 ( 2 0 .0± 2 .1 )min ,普鲁卡因浸泡 ( 1 0 0 .0± 4.4)min。结论 :同普鲁卡因一样 ,生姜、复方丹参镇痛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A类纤维AP有关 ,但其作用较后者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液 ( NGD)及神经再生素 ( NR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用生理盐水( NS)、NRF桥接以及 NRF桥接 +口服 NGD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肌电图。结果 :行为方面 NGD+ NRF组比 NS组恢复早 ,NS组、NRF组、NRF+ NGD组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平均值分别为 5 .72 0 m/ s、16 .5 14 m/ s、2 1.310 m/ s。NS组与 NGD+ NRF组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NGD+ NRF组与 NS组的肌电图比较 ,前者的潜伏期短、峰谷值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结论 :NGD+ NRF具有良好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电针、补阳还五汤治疗,进行神经电生理和HRP追踪观察。结果 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高、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多,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电针组优于补阳还五汤组。结论 电针、补阳还五汤均能更好地促进神经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Ⅳ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与电生理。方法对24例CKDIV期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振幅进行测定。结果 CKDⅣ期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仅有双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电生理分析表明已有双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而腓肠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变化最显著。结论 CKDⅣ期患者已有部分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2.5%,5%,7.5%和10%)高渗氯化钠溶液抑制蛙离体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后.任氏液浸泡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高渗氯化钠溶液作用于神经干30min之久,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均可在一定时间(80min—100min和30min~240min)恢复至基值水平。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高,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再现和恢复时间均延长(P<0.001)。  相似文献   

11.
复方盐酸普鲁卡因对蟾蜍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外电极引导动作电位方法,观察了4种浓度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呈剂效反应关系。其中1.9%复方盐酸普鲁卡因与同浓度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相比,前者可显著增加复合动作电位的衰减率,并呈时间反应关系(2分钟P〈0.05,3 ̄8分钟〈0.01)。复合动作电位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pH值的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和腓肠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120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用pH值为3、4、5、6、7、8的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溶液浸润,测定浸润前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和腓肠肌收缩力.结果 pH值为6的普鲁卡因和pH值为7的布比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和腓肠肌收缩力影响最大.结论 不同pH值的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表刺激法记录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电生理恢复的动态监测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术后2、4、6周通过足迹试验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通过体表刺激记录术侧腓肠肌CMAP,测量CMAP平均振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缺损组大鼠均未记录到CMAP,SFI约为-100;而假手术组大鼠均能记录到稳定的CMAP,SFI值0左右。夹伤组大鼠术后SFI逐渐恢复,术后6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夹伤后2周未记录到CMAP,4周时CMAP波幅较小,6周时CMAP振幅大约恢复到假手术组的80%,MCV大约是假手术组的58%。结论通过体表刺激可稳定地记录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复合肌动作电位,因此体表刺激记录法可无创、动态地监测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传导电生理恢复。  相似文献   

14.
对产后臂丛神经病(OBP)进行早期预后评估,有助于合理选择婴儿行臂丛手术。本文对33例(10~60日龄)OBP婴儿行运动神经传导研究,包括双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中间神经和尺神经,比较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振幅。所有婴儿随访至6月龄,根据肌力和上肢功能对预后进行分级。与健侧相比,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振幅减少超过90%预示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严重无力(P<0.01)。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神经传导研究可以早期评估OBP预后。运动传导研究可用于产后神经丛病变的预后评估@Heise C.O.$Av. Lacerda Franco, 220, S.ao Paulo SP, Brazil @Lo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和甲钴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血流变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58%,治疗组在疼痛感觉、血流变、神经传导速度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pH值的普鲁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阻滞蟾蜍坐骨神经传导的半数有效pH值。方法制备30条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6组,每组5根,分别用pH值为3、4、5、6、7、8的普鲁卡因溶液浸润,测定浸润前后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分离26只蟾蜍左侧坐骨神经,用pH值为5、4、3.2、2.56、2.05的普鲁卡因溶液通过序贯法测定普鲁卡因溶液阻滞坐骨神经的半数有效pH值,观察指标为有无屈反射。结果 pH值为6的普鲁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影响最大,普鲁卡因溶液阻滞坐骨神经的半数有效pH值的95%可信区间是2.28~2.77。结论不同pH值的普鲁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和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人体成分相关参数(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及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电生理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等),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体脂肪率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及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呈负相关,与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负相关.肌肉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及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内水分比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腰围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及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呈负相关.结论 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可能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成熟与发育过程中坐骨神经髓鞘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大鼠(1周、1、3、9、15、21月)坐骨神经横切面的髓鞘形态,计数髓鞘板层;采用电生理学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记录其潜伏期及振幅,计算神经传导速度,并分析与髓鞘板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髓鞘层数从1周到15个月逐渐增加,21个月时没有显著变化;神经传导速度9个月时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3个月时复合肌动作电位振幅达到最大,潜伏期最短,后随年龄的增长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并且神经传导速度、振幅、潜伏期与髓鞘板层数之间不呈线性相关.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髓鞘板层及电生理功能在成熟与发育过程中发生改变,且两者变化之间不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其他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I、Ⅱ级病人 30例 ,随机分成 3组 :①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组 (n =10 ) ,②盐酸氯普鲁卡因冻干粉针剂组 (n =10 ) ,③对照组 (n =10 )。观察 :起效时间 (痛觉消失时间 ) ,痛觉恢复时间 ,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及给药后不同时相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盐酸氯普鲁卡因比盐酸利多卡因起效快 (P <0 .0 5 ) ,且痛觉及运动恢复亦快 (P <0 .0 1)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与冻干粉针剂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相点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及其冻干粉针剂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并且比利多卡因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局部麻醉 (浸润麻醉、区域麻醉、神经阻滞 )手术患者 5 6例 ,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实验组 (n =2 8)用 1%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 ,对照组 (n =2 8)为 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用药量 ,并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局麻效果均满意 ,但实验组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 5 ) ,麻醉持续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且稳定。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麻醉起效较快 ,能有效、安全地用作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