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措施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城中村"的概念及类型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改造困境,并重点探讨了"城中村"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尚斌 《规划师》2009,25(7):91-94,9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城中村"改造与社会资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社会资本是"城中村"改造的奠基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可采用"发现、创造、联结"策略来积累社会资本,同时,还需关注"城中村"现有的制度规范、关系网络、居民参与和信任等四个决定"城中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改造可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柳州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从近年来柳州市城市规划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出发,分析柳州市"城中村"形成原因,就其改造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小城市"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文章通过黄竹小区的规划改造设计研究,重点探讨了中小城市"城中村"规划改造模式及住宅节能设计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中村在资源利用、人文景观、城市规划、环境卫生、村民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异逐步体现出来,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需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角度介绍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强调了城中村改造主要遇到的困难,最后结合改造主体和改造方式提出了六种基本改造模式,以及对配套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为背景,探讨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难点、改造模式及思路,以广州白云区棠涌村改造规划为例着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展望"城中村"改造为广州城市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相似文献   

8.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鸿源  徐燕 《山西建筑》2007,33(33):27-28
结合"城中村"的概念,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详细地阐述了"城中村"改造与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结合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中村"的出现是我国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一种畸形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应用新融资模式成为解决目前"城中村"改造资金瓶颈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的PPP模式,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改进"城中村"改造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罗爱道  王晓鸣  赖明华 《华中建筑》2006,24(7):117-119,129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改善的发展滞后现象,土地是实施“城中村”系统改造的基本资源动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资源特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立了由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和环境四个支持子系统构成的“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流程,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维灰模型的“城中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必须着力解决的难点。文章在对聊城市"城中村"现状以及改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改造的因素,提出了适合于聊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产权、拆迁补偿、外来人口居住、改造后余房买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集体资产的量化及处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妥善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震 《建筑施工》2021,43(5):813-815
以上海某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地下1层基坑工程案例为背景,对基坑工程中存在的基坑形状不规则、面积大以及基坑周边场地环境复杂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经济性角度阐述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常用的支护形式和支撑体系,探讨了适合该基坑工程的支护技术方案.实践证明,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中村改造遍地开花,改造后形成的新社区,笔者称其为"城中村改造"类社区.该类社区不仅外貌景观焕然一新,而且其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社区居民的诉求随之增加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在每一个社区形成和谐、有序的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是亟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欣  赵聃 《江西建材》2015,(7):48+50
"城中村"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城市问题,各大城市以改造城中村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这种改造确实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中村"的城市功能一直被忽略。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城市肌理,城市拥挤,城市交通,城市界面,空间个性和弹性以及新的城中村危机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被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提出"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这一发展定位的提出将会有力推动云南加快对外经济的步伐,提高利用外资力量、水平。然而作为云南省经济、文化中心的昆明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城中村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据统计,在昆明249平方公里的主城建成区内,目前有336个城中村,涉及城中村土地达9万多亩,村民约30万人,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西坝新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改造困难。根据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昆明市西坝新村的"城中村"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17.
乔鹏飞 《山西建筑》2004,30(22):19-20
通过分析“城中村”的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在改造过程中城市应采取的一些相应对策 ,探讨了太原市在“城中村”中所采取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鹏  徐晓燕  汪路 《建筑学报》2004,(11):23-26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发达的城市中出现了“城中村”,它就象是一个长在城市肌体中的毒瘤,影响着城市形态、城市开发建设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本文结合合肥市“文明村”的改造方案,从效益、形态、场所三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理论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重新界定了城中村与城中村改造的本质,认为"城中村"的本质是各种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相互关系的联结,"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协调的合约再安排,而"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是为各利益相关者有效地创造价值。论文认为,城中村改造应确立"动态平衡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多维利益要求"的基本原则,遵循改造后"实现价值的再创造"和"实现利益的重新均衡"的衡量标准,有效地协调并满足包括地方政府、村集体(及其村民)、开发商、外来暂住人群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多维利益要求。最后,论文尝试从城市规划角度构建城中村改造核心利益相关者"四位一体"利益协调机制,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城中村的成因分析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探讨了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解决"城中村"问题,把城中村打造成文明社区,实现城市建设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