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对本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输液过程中发生的86例不良反应,按病人的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的种类、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结果等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86例输液不良反应均得到了及时控制,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合理应用自控镇痛泵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自控镇痛泵的操作应用方法,而且还应了解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系统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10年12月184例老年骨科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09年3月~2009年12月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0年3月~2010年12月94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下"的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术后谵妄发生12例,发生率12.76%;对照组术后谵妄发生32例,发生率35.56%;干预组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对骨科老年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和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院近2年收治危重病人238例,将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危重病人11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总结对照组危重病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对观察组危重病人护理部实施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完善危重病人上报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护理细节的改进、主动征求危重病人及家属意见等措施,比较干预前后2组病人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98.40±0.86、危重病人满意度为99.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部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院高龄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院内肺部感染调查并总结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院内高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6.6%,干预后为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43例ICU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行肠内营养并发腹泻43例患者使用的肠内营养液的量、速度,以及患者低蛋白血症、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营养液供给的量和速度、病人并发低蛋白血症以及药物的使用等有关.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低蛋白血症,降低肠内营养病人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4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提高患者身心舒适程度的同时,还能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对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并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按照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路径可显著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本院就治并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重点做好特定的心理护理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可导致老年痴呆老人在入住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及纠纷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防范的措施.方法:将于本院入住的老年痴呆1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看护及护理;防范组采取综合防范护理;一年后对比两组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一年中意外发生率为42.86%,由此引发的纠纷发生率为33.33%;防范组一年中意外发生率为12 70%,由此引发的纠纷发生率为3.17%.结论:综合防范护理可提高防范的针对性,显著降低意外事件与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结论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4例初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的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生活方式改善、血压控制效果、饮食结构改善等指标,综合评价门诊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三个月的门诊治疗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健康知识了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血压控制情况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门诊健康宣教干预,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增强血压控制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98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发生感染127例,感染率为3.2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依次为41.73%、23.62%、11.02%.结论 精神科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日、年龄、病房管理模式,抗精神病用药,抗生素用药等有关.采取多种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医疗和护理行为,注重医院感染控制,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离子型和非离子型2种含碘对比剂在静脉肾盂造影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总结检查中应用含碘对比剂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0月~2009年10月482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应用离子型对比剂198例,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284例,2组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离子型对比剂,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应合理选择对比剂,掌握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严密观察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前胎心监测晚期减速对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门诊妇保科所开展的37周以后孕妇的胎心监测,现随机收集500例晚期减速作为研究组,与随机收集的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晚期行胎心监测病例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胎心监测对于评估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产科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及早认识和处理新生儿缺氧,减少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直未被有效地控制,因而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监测十分重要.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来自门诊和住院临床上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分析,菌株来自于痰、尿、血液、分泌物、咽拭子、脓液等7种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的测定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对来自各种标本的247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血管,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相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本科住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105例局部淤血的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后发生局部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造成局部淤血外渗的原因有5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按压因素、操作因素,其次是机械因素、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结论 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局部淤血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目标血压监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微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的危重患者160例,将2009年1月~6月微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的8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12月微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的80例病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低/高于正常值调节微泵血管活性药物的入速;实验组患者由医生与护士商讨,根据其基础血压、病情设立血压监测目标值,护理人员根据目标值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入速,比较2组患者的监测目标血压的达标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监测目标血压的达标率为75%,实验组患者的监测目标血压的达标率为9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药物在ICU较常用,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及监护者,护理人员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分析监测目标血压达标率低的原因、确立目标及制定相应对策,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监测目标血压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状况,有助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对我院2009年收集到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6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胃肠道系统反应.结论 由于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自2009年3月~2010年4月,为31例肿瘤患儿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埋置术,共完成输液港穿刺300余次,分析临床应用过程中输液障碍的发生及护理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输液港皮下渗液1例,输液港流速异常5例.认为输液港的使用既可以减少肿瘤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因每日的静脉穿刺所造成的恐惧心理,又能使患儿在输液期间自由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