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土中CaCO_3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CaCO_3是黄土中含量较多而且有一定特征的化合物。它在黄土剖面中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土堆积时的古环境条件,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黄土物质成分分析中极重要的测定项目。黄土中CaCO_3含量的测定,一直沿用土壤中CaCO_3含量的分析方法。土壤中CaCO_3的测定,有重量法、容量法、气量法等。重量法和容量法的结果比较精确,但装置及其操作较为繁琐,不易掌握。一般的土壤分析,常用气量法。气量法操作简单,易  相似文献   

2.
以东部季风区浙江省舟山群岛嵊山岛黄土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光释光测年基础上,探讨黄土沉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并揭示其记录的古气候意义。光释光年代结果显示,嵊山岛黄土堆积于末次冰期时期。黄土中地球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占比90.22%,与黄土高原洛川剖面中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以及镇江下蜀黄土样品相比,嵊山岛黄土常量元素中的铝、铁元素表现为相对富集,钙、钠和钾元素相对亏损,化学蚀变指数CIA为85.1。从东部嵊山岛到西北黄土高原洛川,不同区域黄土风化强度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嵊山岛黄土>镇江下蜀黄土>陆源页岩>洛川古土壤>洛川黄土>上陆壳(UCC)。嵊山岛黄土沉积剖面磁化率平均值为70.9×10-8 m3/kg,磁化率随剖面深度变化明显。结合磁化率指标,嵊山岛黄土地球化学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间冰阶时期气候大体呈现由暖湿至冷干再至暖湿的波动特征,这与会宁黄土、下蜀黄土等所反映的MIS3时段气候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黄土~(10)Be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地球化学行为研究:~(10)Be主要吸附于细颗粒及粘土颗粒,在黄土中保存性好,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迁移过程;(2)古气候代用指标应用:~(10)Be在黄土和古土壤层中的浓度变化与代表气候变化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变化一致,且可借此进行黄土年代标尺的建立;(3)地球环境示踪研究:示踪地磁场倒转及漂移事件,恢复古地磁场相对强度变化,以及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地区古降水变化历史等。由于近年来黄土~(10)Be环境示踪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中国黄土~(10)Be研究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回顾,总结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未来黄土~(10)Be在环境示踪中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黄土~(10)Be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环境风险评价缺乏系统性及对于区域环境化学背景值的忽视,联合富集因子法与地球化学背景值,综合考虑环境化学背景、区域类别、城市群发展、元素特征4个方面因素,并以京津冀、黄淮河、长三角、长株潭4大城市群为例,分别对5类建筑垃圾,8种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环境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与城市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2)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具有地域性差异且受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3)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引入对建筑垃圾重金属元素总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深圳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作为调查范围,在深圳布设450个土壤表层点位、50个典型剖面点位,应用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方法采集土壤表层样品500个、土壤剖面样品100个.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范围为23.66~1246.26mg/kg,算术平均值285.99mg/kg,高于中国土壤和广东省土壤;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深圳市不同土类中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95%分位值高低依次为赤红壤 > 红壤 > 黄壤.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95%分位值大小顺序为变质岩 > 花岗岩 > 片麻岩 > 凝灰熔岩 > 砂砾页岩 > 灰色灰岩.不同剖面层次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95%分位值大小顺序为底层 > 中层 > 表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深圳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也逐渐增加,呈现底聚型特征.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首要因素,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要明显高于砂砾页岩;不同土类也会影响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分布,同一成土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要高于红壤.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铁、铝等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以及锰与重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黏粒与稀土元素背景含量存在弱正相关,这也侧面反映了土壤稀土元素对成土母质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四川的紫色土在全国紫色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重庆的灰棕紫坭又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紫色土,因此研究重庆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含量及其分异规律,不仅为我市农业规划、环境容量研究、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而且为全川土壤背景值的研究提供直接参考。为此,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组织了重庆环境科研监测所、西南农学院土化系、西南师范学院环境科研组共同组成科研协作组,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工作,完成了重庆地区土壤中11种元素背景值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 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 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 和Cr 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高原总体具 有较好的相似性,可能表明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干旱;伊犁黄土除 Sr、Zn、Co 和Ni 元素含量分布变化比黄土高原稍大外,其他微量元素变化均比黄土高原小 的多,可能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地区环境变化幅度总体较黄土高原小的多。此外,研究 结果还表明,伊犁黄土Zr 元素主要赋存在粒径>20 μm 的粗颗粒中,暗示着黄土中锆石组分 主要赋存于这种粗颗粒组分中;该剖面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迁移性由强至弱依次 为Zr > Y > Sr > Cr > V > Ga > Rb > Ni > Cu > Ba > Th > Zn > Co > 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富 集率均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可能指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沉积环境较为干旱且波动变化 较小。  相似文献   

8.
渝西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渝西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用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并研究其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岩石风化成土过程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以及表层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该区重金属元素Cd、Cr、Hg、Ni基准值较高,As较低,Pb、Zn、Cu与全国值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偏高,仅K、Mn、P、Cl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水平。对比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发现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Se、Hg、S、N等14种元素在表层土壤富集,人为输入作用显著。不同母岩区表层土壤元素(指标)分布表现为,碳酸盐岩区多数元素含量较高;就不同pH值范围而言,CaO、MgO、K2O、P以及除Hg以外的重金属元素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较多元素(指标)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我们对黄土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较多工作。本文试图将黄土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新近获得的含量范围、配分特征、分布模式及有关的稀土元素比值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地区近地表黄土的磁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犁盆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其特殊的构造和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具有特殊的气候 环境。分布在盆地内的黄土记录了该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但是由于受到区域气候、海拔及 近地物源的影响,使得磁化率在该区的表现和环境意义与黄土高原黄土中的会有差异。为了较 准确的应用磁化率指标表征气候环境意义,就必须理解磁化率变化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本文通 过伊犁盆地近地表采取的38 个黄土样品(相当于黄土高原马兰黄土顶层),应用粒度,磁化率, 元素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形和气候因素,初步探讨了近地表黄土的磁性特征、地域分异和受控 因素,指出了磁化率在伊犁古环境研究中需考虑的问题。结果表明,近地表黄土样品的磁化率 与<2 μm 的粘粒含量、Fe2O3 含量成负相关,与>63 μm 的粗粒级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样品的频 率磁化率与<2 μm 含量、Fe2O3 含量呈正相关;成壤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对磁化率的贡献有限, 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近地表黄土磁化率与降水、海拔高度、局地物源等多种因子有关, 在黄土古气候解译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子对磁化率变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历的化学风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亚黄土是研究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对于受到广泛研究的黄土 高原黄土来说,对中亚东部塔城黄土的报道较少。基于对塔城黄土粒度的系统分析,与伊犁盆 地黄土、典型黄土高原的黄土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粒度频率曲线、粒度结构散点图、还是三 角图,塔城黄土与伊犁盆地清水河黄土较相似,而与黄土高原黄土不同,塔城黄土粒度频率分 布曲线为三峰分布,粒度组成比较分散,分选较差,细、中颗粒含量较少,主要以粗颗粒物质 为主,属近源风成黄土。结合当地地形和现代环流分析,我们认为中亚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 为塔城黄土提供主要的物源,盛行西风为粉尘的搬运提供足够的动力,向西开口的山间盆地地 形为粉尘的沉积提供有利的沉积中心,这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塔城盆地厚层黄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辽南黄土光释光年代地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辽南地区七顶山黄土沉积剖面,对黄土年代地层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研究,结合古地磁数据资料,并与东部丘陵平原区已有释光年代比较,结果表明,七顶山黄土堆积的开始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离石黄土与马兰黄土的分界年代为100~110ka左右,这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反映地球轨道参数控制的气候变化。马兰黄土的堆积时间集中在末次冰期的早期(MIS4-5d)和晚期(MIS2),对应时代分别为86~113ka和22~31ka,而在末次冰期中期(MIS3),由于较高的气温和丰沛的降水及地势条件的影响,造成本区大约4~5万年的地层缺失。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区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马兰黄土堆积是比较连续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Instrument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has been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32 elements in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in the soil mainly retained those in the parent materials (loes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ractional deposition among grain sizes in the process of loess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the bioclimate in which the soil developed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variations of elemental distribution in soil on the plateau. Contour maps of element concentrations plotted from the trend analyses exhibit the major patterns of the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n the plateau. Furthermore,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aeolian theory of the loess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伊犁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西北部,为天山山脉环绕。区内降水自西向东递增,而温 度则由于海拔高度的抬升而逐渐降低。上述地理环境有利于分析和探讨温度和降水与黄土沉积 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颗粒数量之间关系。本研究在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对不同海拔高度黄土表 层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环境磁学分析结果显示:黄土沉积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含量与降 水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结合黄土高原的研究结果可 以发现:温度对黄土沉积物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的数量影响微弱,降水是控制其含量的主要 因素;即:在黄土古气候研究中,次生细粒强磁性矿物的磁化率可以作为古降水量的代用指标, 但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兽药抗生素在西北黄土中的吸附行为及机制,以环丙沙星(Ciprfloxacin,CI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平衡实验法研究其在黄土中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pH值和粒径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黄土中的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6h内表现为快速吸附,6~10h表现为慢速吸附,10h后吸附达到平衡;环丙沙星在黄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颗粒内部扩散和外部液膜扩散共同影响;吸附热力学过程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型,表明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受溶液中溶质和水分子共同作用影响;焓变ΔHθ、熵变ΔSθ和吉布斯自由能ΔGθ均<0,表明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是混乱度减少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pH=5时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最大,pH值为2~5时,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呈上升趋势,pH>5时,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呈下降趋势,表明强酸和碱性环境均不利于吸附;吸附量与黄土粒径呈反比,与初始浓度呈正比.由实验结果推断黄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主要吸附机制为环丙沙星分子中氨基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天山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两个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位于海拔2074m的鹿角湾剖面与海拔527m处的大佛寺剖面黄土粒度特征比较相近,但鹿角湾剖面黄土整体细于大佛寺黄土,并且其细颗粒分布范围也大于大佛寺剖面,而粗颗粒的则相反。鹿角湾剖面中全新世以来地层磁化率与成壤作用相关,显示成壤增强模式,其下末次冰期地层磁化率及大佛寺剖面磁化率与粗颗粒沉积相关,显示风速论模式。造成两个剖面粒度及磁化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导致的沉积颗粒分选及降水量不同引发的成壤作用差异。全新世中期以来大佛寺剖面记录的气候整体处于干旱状态,而鹿角湾剖面同时期地层受地形影响则记录了相对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18.
钱鹏  郑祥民  周立旻 《环境科学》2013,34(5):2010-2017
采集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上海市普陀、闵行、青浦这3个区的大气颗粒物(包括沙尘暴期间),并在南通、郑州、西安、北京等沙尘暴输沙沿途城市追踪采集春季大气颗粒物样品,运用XRF及ICP-MS分别测试了样品的主量及稀土元素含量.闵行、普陀、青浦区这3个区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非常相似,表明样品物源相似.将主量元素数据UCC标准化显示,沙尘暴样品主量元素含量较非沙尘暴样品更接近于黄土,可能主要来源于西北内陆地区,部分为局地源物质.北方各城市沙尘暴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且与黄土相似,说明沙尘暴样品物质来源与黄土接近,以壳源物质为主,说明非沙尘暴样品与沙尘暴样品和黄土物质来源不同,有非壳源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邵立明  任俊达  吕凡  章骅  何品晶 《环境科学》2021,42(9):4500-4509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气候干旱和暴雨侵蚀等因素,土壤养分贫瘠、微生物量稀缺且盐碱化严重,限制了土壤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土地荒漠化主要成因之一.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发酵液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并且可工业化生产和配施,有望成为一种针对黄土特性的土壤调理剂.以我国黄土高原代表性的甘肃兰州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发酵液配施后的黄土进行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分析,发现施用发酵液后,黄土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363%、577%、308%和204%;结合白茎盐生草和苜蓿等植被种植后,土壤综合肥力进一步提升,土壤全盐含量年均分别下降2.3 g·kg-1和1.2 g·kg-1;黄土的结构得到改善;发酵液能够促进部分微生物生长,细菌和古菌生物量提升了22倍,真菌生物量提升了8.3倍,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餐厨垃圾生物发酵液结合耐盐碱植物种植,能够有效提升黄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9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延安新区马兰黄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以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马兰黄土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去有机物、碳酸盐或加分散剂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显著减小,粒度分布曲线向细粒方向偏移;马兰黄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会影响粒度测量结果。因而,在粒度测量前处理时,需要加双氧水去除有机质;在使用盐酸进行前处理时,可能与矿物发生反应,使得所测粒径变大,且使细颗粒含量减少。综合考虑除去有机物、碳酸盐和加分散剂,前处理方法 7使样品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和细粒含量变化最为显著。因此,对马兰黄土进行粒度分析时,建议使用方法 7,即给样品加入15 m L浓度为10%的H_2O_2溶液(除去有机质)煮沸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给烧杯注满蒸馏水,静置24 h,抽去蒸馏水,加入15 m L浓度为4%的(Na PO_3)_6(分散剂)溶液后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