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红萍 《人民军医》2010,(7):533-534
1概述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骨质疏松常易引发腰椎、髋关节、桡骨远端等部位的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年病死率可达20%左右。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细胞微细结构退化而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早期的骨质疏松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到了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骨折和呼吸系统障碍。其中,腰、背、肢体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而骨折是骨质疏松对人体造成的最严重的伤害,它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两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骨矿化类、抑制破骨细胞类、促进…  相似文献   

3.
西宁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防治意义。方法:70例股骨骨折患者行股骨X光片观察,应用法国产LIBIS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的骨密度和骨强度与70名正常青年(20~50)岁比较。结果:70例患者的骨密度、骨强度值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潜在病因,非暴力外伤即可发生骨折,早期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预防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们常引起体内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骨量改变,导致骨量减少和/或骨质疏松,最终诱发骨折。本文综述常见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所造成的骨量变化。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预后差。募集的巨噬细胞极化为促炎M1型巨噬细胞及抑炎M2型巨噬细胞,两种亚型的动态平衡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和预后。但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严重影响骨折愈合。研究表明,通过一些生物学方法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如生物医用仿生材料和外泌体携载miRNA治疗等,可有效改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减少骨吸收,促进成骨分化,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因此,笔者从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延迟愈合及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等方面,就巨噬细胞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相对于普通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骨质量低下、骨缺损严重和骨愈合缓慢等难题,其治疗与康复具有相当难度,针对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疗的主要问题,“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强调积极抗骨质疏松、合理骨植入和加速骨愈合观念。笔者重点总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误区和修复策略?期望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同时推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考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骨的转换表现出从高转换到低转换的特点。许多定量骨扫描测量方法被用于研究骨质疏松,放射性核素定量骨扫描是一种评价骨质疏松相当精确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翠玲  黄德荣 《西南军医》2011,13(6):1148-1149
骨痿相当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列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我们于2011年01月调查了我科老年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导致骨折易发的骨病。骨髓微环境是骨吸收和骨重建的重要场所。其中骨髓微环境中的脂肪细胞的增加、微血管数目的减少和微循环的障碍是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骨髓脂肪含量及微循环变化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就骨髓微环境诸因素的影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们常引起体内不同部位、不同听骨量改变,导致骨量减少和/或骨质疏松,最终诱导骨折。本文综常见内分泌和代谢性所造成的骨变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正在日趋明显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诊治水平 ,介绍骨量和骨质量测定的新方法 ,交流骨量测定和骨质疏松诊断的研究成果 ,探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定于 2 0 0 2年 4月在重庆召开“骨质疏松诊断专题研讨会”。欢迎踊跃投稿参加。现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征文内容 :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及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表现 ;骨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包括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骨的转换表现出从高转换到低转换的特点。许多定量骨扫描测量方法被用于研究骨质疏松,放射性核素定量骨扫描是一种评价骨质疏松相当精确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不仅骨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其力学性能也降低.骨质疏松最常引发的并发症就是骨折,最常见的便是椎体骨折.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脊柱骨折是预测骨折危险的最重要因素[1].  相似文献   

14.
胡衍  王栋梁  陈晓  施忠民  周凤金  张建政  陈雁西  曹烈虎  王思成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韩庆林  李明  陈晓涛  顾峥嵘  黄标通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志伟  禹宝庆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刘曦明  周强  牛丰  杨伟国  张文财  陈世杰  贾金鹏  杨强  沈涛  于斌  张鹏  张勇  苗军  孙廓  林浩东  俞银贤  王金武  陶坤  万大千  王蕾  马昕  易诚青  刘宏建  张堃  刘国辉  张殿英  侯志勇  翁习生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4)
肩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术后常出现内固定失败、肱骨头缺血坏死、上肢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 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运动健康。相比骨量正常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复杂、愈合慢、康复效果差, 临床处理更为棘手, 且目前国内尚无该类骨折诊疗的指南或共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从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诊疗理念, 改善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功能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赵斌  崔宾 《武警医学》1999,10(3):173-17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老年化比重进一步增大,随之而来的老年性疾病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发病率较高的骨质疏松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骨质疏松指的是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其结果是骨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据其有无伴随其它疾病可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谱CT与MR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者80例(观察组)和绝经后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者80例(对照组),进行CT和MR检查比较图像差异,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与MR骨钙盐含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在两组患者年龄、BMI,绝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谱CT和MR测量观察组骨钙盐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MR预测价值高于能谱CT。结论能谱CT和MR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MR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髋部螺钉加骨水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股骨转子问骨折采用切开复位,于股骨头颈骨隧道内灌注骨水泥,与髋螺钉组成“强力螺钉”接骨板作骨折内固定。用上述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结果本组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髋内翻畸形、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移动或切出等情况。结论 强力螺钉能有效地解决因骨质疏松致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移动或切出致内固定失效、发生髋内翻畸形的问题。其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治疗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洪钢  孔晓川  王瑞 《武警医学》2010,21(7):636-637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为0.2%-0.4%。随着我国逐渐步人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因此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的骨折病例也相应增多,其中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即colles骨折)占了很大的比例。我院自2006-01至2009—10,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联合背侧有限切开、异体骨植骨治疗4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或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随绝经年限延长而增高的特点。临床中相当数量的绝经后女性并不重视骨质疏松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激素替代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预防过早绝经妇女的骨质丢失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缓骨丢失,而且还可使血清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质破坏的标志物较基础水平明显下降,起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作用。本文就绝经后妇女骨质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患者的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度升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骨质疏松现象开始于人的年轻时代。每个人骨量的高峰值与骨质疏松有着直接的父系。骨量的峰值越高,说明体内骨组织的储备量越多,即使每年逐渐丢失一些,其剩余部分也足以延迟骨质疏松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