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超高强锚杆支护技术体系,提出了在沿空掘巷中采用超高预应力支护技术。通过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以及矿压观测,研究巷道围岩在超高强支护下的变形状况,结果表明超高强锚杆支护技术能够增强巷道围岩的承载能力,改善围岩的应力分布,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并结合谢桥矿1252(1)轨道顺槽的工业性实验,对沿空掘巷巷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分析,矿压观测表明巷道的支护效果良好,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2.
郭春生 《煤炭技术》2015,34(2):34-35
针对巷道围岩为复合岩层且其变形难以控制的情况,在分析巷道复合围岩变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梯式立体支护技术。分析了阶梯式立体支护的原理和围岩控制机理,结合平煤公司现场实际进行了支护参数确定和现场实施。现场观测表明,复合岩层巷道阶梯式立体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对某矿-900 m水平轨道大巷进行矿压观察及围岩变形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巷道弹塑性区变形力学分析,揭示了该类型巷道采用二次支护的控制机理,进一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巷道围岩变形量与支护强度的关系。结合现场工业试验,提出了"大让压-强支护"刚柔结合支护技术:一次支护锚网索联合支护让压,二次支护全封闭金属支架+围岩壁后注浆加固。现场巷道围岩变形监测表明,该支护技术对典型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泉店煤矿地质条件,对东翼采区辅助轨道上山巷道变形失稳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U型钢+锚索+壁后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对破碎软岩巷道围岩进行控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唐世界 《中国矿业》2022,31(2):121-127
为解决14040工作面下顺槽底抽巷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问题,针对巷道地质条件及原支护变形情况,分析了巷道变形原因,研究了深井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机理,同时根据巷道条件提出了强力一次性支护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岩控制效果,并进行现场观测验证了支护技术的围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原支护围岩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泥岩...  相似文献   

6.
深井高应力高突区域回采巷道变形特征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山一矿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围岩强烈变形的难题,综合现场调研、煤岩试验、理论分析及井下试验与实测等方法,对其变形破坏特征和巷道支护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此类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巷道变形速度快、底鼓严重、巷道累计变形量大是首山一矿回风平巷变形的主要特征;采用的高预应力高强锚杆支护系统、锚杆锚索协调支护技术、让抗结合、预留断面技术以及关键部位支护补强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支护后的巷道两帮变形量基本控制在180 mm以内,巷道顶板下沉量基本控制在170 mm以内,提出的支护技术对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平煤四矿大埋深高地应力巷道支护现状及围岩特点,总结了深井高地应力巷道支护原则,提出采用高强可变形让压锚杆+鸟巢锚索+W钢带支护技术控制深井巷道围岩的持续变形,并进行了支护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采动动压影响下煤层上山巷道围岩破碎严重、变形大等支护难题,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得出了在采动支承压力作用会使煤层上山巷道围岩岩性变差,破碎区和塑性区范围增大,致使围岩发生强烈剪胀变形的矿压显现特征,从提高围岩强度、支护阻力和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3方面研究了此类巷道围岩控制机理,提出了U型钢支架基本支护+锚索结构补偿的新型支护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对前修后扩的煤层上山巷道两帮最大位移量仅160 mm,顶底板最大位移量180 mm,表明了提高围岩强度、支护阻力和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此类巷道围岩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12):13-15
针对车集煤矿2308工作面两帮变形量大、支护失效等情况,2308工作面下顺槽围岩条件、支护现状等进行分析,通过观测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失效的表现形式,确定支护失效的原因,提出控制巷道变形的技术措施,制定新的桁架锚杆支护方案,并确定相关参数和具体要求,最后进行现场试验并观测巷道变形量。观测表明,新的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和变形量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能满足现场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钊 《现代矿业》2012,(9):141-144
余吾煤业北一进车巷道围岩破碎、变形量大,锚注联合支护控制该巷道围岩变形效果不好,多次返修。分析原有的巷道支护方案现场支护效果不好的原因;提出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加强支护及支护参数。从支护原理上分析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方式有机结合后的支护效果,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而又可行的支护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矿西翼运输大巷围岩变形严重问题,对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高强度锚网喷支护+帮部二次锚网梁索的综合支护技术,现场矿压观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1105回风顺槽围岩节理裂隙发育,采用常规锚杆锚索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通过对围岩破坏特征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优化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峰岗矿井埋深大、地压大、岩石松软、构造发育等复杂地质条件决定了巷道支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在分析总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常规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提出在巷道的变形过程中适时进行锚、网、喷+锚索+底脚锚杆+注浆加固等先柔后刚的整体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证明,优化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治理王坡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巷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选取王坡煤矿3209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分析了3209工作面回风巷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大的诱因,提出高压注浆配合强力锚索支护的复合支护技术方案,通过现场应用对支护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护巷道围岩整体完整,破碎离层区较小;优化支护巷道两帮相对移近最大值为54mm,优化支护顶板最大离层量为19mm,优化后的围岩变形与顶板下沉距离较小,有效控制巷道变形,优化支护技术方案护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郑煤集团某矿半煤岩轨道下山支护难题,通过对巷道围岩及支护变形破坏特征的现场调查分析,得出围岩强度低、U型钢支架结构稳定性差、无控底措施是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据此从提高和充分发挥支护体承载能力出发,提出了全封闭支架+锚索结构补偿新型支护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证巷道的正常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主要为围岩变形量大、变形具有持续性和不可控性,提出采用长锚杆支护技术进行深部巷道的支护。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系统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深部条件下巷道塑性区范围较大,加大支护强度对塑性区改变较小,普通锚杆锚索支护不再适用;深入研究了长锚杆的围岩控制机理,并说明了其在深部大变形巷道支护中的优越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长锚杆支护后,围岩控制效果更佳,且帮部长锚杆在扩帮时能够被重新利用,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首旺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破碎,围岩软弱,变形量较大。基于围岩松动圈理论,对首旺煤矿回采巷道的破碎机理和围岩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锚杆支护的具体参数,设计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来控制巷道的破坏变形。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支护后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屈服破坏特征、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巷道围岩位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明显降低,巷道完整稳定,可以很好的控制破碎软岩巷道变形,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巷道宽度对围岩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宽度3~8 m时围岩变形特征。巷道围岩位移随巷道宽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大于某一临界宽度后,位移明显增大,围岩出现整体移动的趋势,产生离层,得出了顶板中部和巷帮中上部是超宽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部位。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和不同巷道宽度围岩的变形特征,采用高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进行支护,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锚喷柔性让压支护技术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滕东生建煤矿大埋深裂隙发育围岩巷道支护问题,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进而指出了原有支护体系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柔性让压支护技术措施,即先采用锚网喷一次支护,充分利用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允许围岩适度变形,实现有控制让压,待围岩压力适当释放、变形稳定后再进行二次支护。经现场实践证明,这种支护方式对于大埋深裂隙发育围岩巷道支护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巷道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渝阳煤矿深部巷道N3702运输巷围岩变形严重、原支护方式效果差的问题,为保证巷道长久稳定与安全,通过巷道矿压监测与松动圈测试量化了围岩变形特征,研究了围岩变形与支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顶底变形大于两帮变形。基于悬吊理论与最大水平应力理论进行支护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有效的支护优化方案及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程试验。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分析,支护优化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