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26例肝门部胆管癌与癌旁及5例正常胆管组织中N-cadherin表达差异。Western blot对比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与癌旁中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示26例肝门部胆管癌癌组织中有14例N-cadherin表达阳性,癌旁组织中6例阳性(P<0.05)。正常胆管阳性表达0例。N-cadherin在低分化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 Western blot示N-cadherin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8±0.12vs0.43±0.09,P<0.05)。结论 Ncadherin可能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NA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PCNA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19%和25.00%,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胆管癌组织的PCNA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胆管组织,且PCNA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即肿瘤的病理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了PCNA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3.
田舍  张弛  孙跃明 《江苏医药》2012,38(12):1413-1414,1360
目的探讨FHL2基因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胆管癌组织、10例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HL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表达率为91.4%,显著高于正常胆管黏膜组织的10.0%(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和周围组织浸润深度而增加(P<0.05)。结论 FHL2蛋白在胆管癌的高表达,在预示肿瘤的发展与侵袭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eprase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rase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转移有关(P<0.05)。结论:Seprase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胆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沈彦  周颖  赵敏  魏艳芹 《河北医药》2013,(13):1931-1933
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V6和HIF-1α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8.9%,低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率90.0%(P<0.05),CD44V6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7.8%,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6%(P<0.05),HIF-1α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1.1%,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7%(P<0.05)。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均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还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肠癌中CD44V6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 E-cadherin、CD44V6和HIF-1α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eprase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rase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转移有关(P<0.05).结论:Seprase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胆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2018年手术切除肝组织的患者90例,将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131例,正常肝内胆管患者分为对照组229例。比较3组EGFR表达阳性率、观察组EGFR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EGFR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1高于对照组2(P<0.05)。观察组中EGFR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本研究随访率达100%。52例未接受EGFR靶向治疗患者中10例表达阳性,42例表达阴性。EFGR阳性5年生存期、生存率低于EFGR阴性患者(P<0.05)。结论长期的肝内胆管结石使胆管长期感染和胆汁滞留上调EGFR的表达,对胆管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EGFR表达增强为本病的诊断和分型等提供依据,也有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法)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标本及20例伴慢性胆管炎的胆管壁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27kip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13/43),而伴慢性炎性反应的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胆管癌中P27kip1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远  王永忠 《江苏医药》2013,39(9):1034-1036,111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E-cadherin和MMP-2、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88.33%,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0.00%(P<0.01)。MMP-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9%和73.91%,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31.54%和21.47%(P<0.0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453和r=0.579,P<0.01)。结论胃癌组织高表达MMP-2和MMP-9,同时低表达E-cadherin,提示E-cadherin和MMP-2、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于海峰  张逊  徐美林  王菁  卢喜科 《天津医药》2015,(2):170-174,228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XQ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ESCC组织(ESCC组)及其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正常组)中FOXQ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SCC组FOXQ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64.29%vs 28.57%,χ2=5.384,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52.38%vs 90.48%,χ2=7.691,P<0.05)。FOXQ1的表达强度在不同TNM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的表达强度在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CC组织中FOXQ1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5)。FOXQ1高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18.52%vs 66.67%,χ2=9.737,P<0.05),E-cadherin高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59.09%vs 10.00%,χ2=10.996,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OXQ1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OXQ1和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ESCC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前后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胃管组和三腔胃肠管组,术后进行相同的EN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腹泻、呕吐、恶心、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胃液的引流量及其术后第8d时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普通胃管组患者肺部的感染率为7.0%,明显比三腔胃肠管组的1.0%高,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胃肠管组患者的呕吐和恶心的发生率为3.0%,明显比普通胃管组的12.0%低,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液引流量、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8d对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复查,与术前相比,其胆红素含量显著下降,且肝功能明显恢复,而肾功能表现均正常,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三腔胃肠管行EEN时具有安全可靠、耐受性好等优势,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接种裸鼠,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FRH-0201细胞系(120代)接种于50只Balb/c裸小鼠脾脏,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分为未用药组和三氧化二砷组。用药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中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三氧化二砷组对原代移植瘤瘤体体积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组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值,降低PCNA的表达,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代人肝门部胆管癌动物模型中.三氧化二砷能缩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降低肿瘤细胞的PC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血管切除和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1999-2005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16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89例实施了姑息性治疗,74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联合肝切除者51例,未实施肝切除者23例,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15例,联合肝动脉切除者56例,同时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切除和重建7例,根治切除率为45.4%(74/163).根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2%,35.7%,14.3%;根治切除术中联合血管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0.3%,15.2%.姑息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12.3%,无5年生存者.结论 血管浸润不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禁忌征,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可以提高其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7—2003年期间经手术切除的临床病历资料齐全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进行研究,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8个临床病理学因素,将其对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和神经浸润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32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剖腹探查取活检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4d。单纯胆管引流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6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18例(56.3%),平均存活时间为18.3个月。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胆道引流亦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剖腹探查取活检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4 d.单纯胆管引流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6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18例(56.3%),平均存活时间为18.3个月.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胆道引流亦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接诊的37例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手术。结果:37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术后20d出院,未出现胆漏,无复发;2例患者手术后20d肝功能恢复情况不是很好,出现胆漏、肝坏死等症状。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动脉切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度引流在肝门胆管癌ERCP治疗前的作用。方法肝门胆管癌患者39例行内镜置管引流术,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患者不造影鼻胆管过度引流(ENBD),4~7d后胆管造影放置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对照组21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管引流。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两组效果满意。研究组1例高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死亡1例,转开腹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金属支架通畅期略长于塑料支架,但价格昂贵且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肝门胆管癌内镜治疗可达到姑息减压、减黄的目的,但要慎重造影和置放金属支架。术前过度引流可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MSCT和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多排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每例的MSCT、MRI进行独立、盲法阅片,进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T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分别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36例,姑息性手术为9例。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78%、44.44%、51.11%、0.95、1.06,MRI则分别为69.44%、55.56%、66.67%、1.56、0.5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MS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上升为83.33%。结论联合行MSCT及MRI分析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分型、T分期的准确率,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