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建筑学家理查德·帕多万所著的《比例——科学、哲学、建筑》是一部探讨建筑比例和科学、哲学的关系的书,其主要目的是对建筑比例本身进行认识论的分析。该文对其进行了简要解读,同时,也提出了几点不足和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去年,《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研究报告在本刊2007.1期发表,受到了一些建筑系同学关注,李行教授在学校也举行了讲座。内容包括:问题、症结与出路;“建筑”概念与范畴;建筑本质和特征;建筑与艺术;目的律;地点律;时间律;“人、地、天”建筑三律整体机制;建筑与城市根本关系。现将讲座讨论参考的科学思维系列题分4期刊登出来,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思索研究,也便于相互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4.
去年,《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研究报告在本刊2007.1期发表,受到了一些建筑系同学关注,李行教授在学校也举行了讲座。内容包括:问题、症结与出路;“建筑”概念与范畴;建筑本质和特征;建筑与艺术;目的律;地点律;时间律;“人、地、天”建筑三律整体机制;建筑与城市根本关系。现将讲座讨论参考的科学思维系列题分4期刊登出来,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思索研究,也便于相互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去年,《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研究报告在本刊2007.1期发表,受到了一些建筑系同学关注,李行教授在学校也举行了讲座。内容包括:问题、症结与出路;“建筑”概念与范畴;建筑本质和特征;建筑与艺术;目的律;地点律;时间律;“人、地、天”建筑三律整体机制;建筑与城市根本关系。现将讲座讨论参考的科学思维系列题分4期刊登出来,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思索研究,也便于相互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去年,《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研究报告在本刊2007.1期发表,受到了一些建筑系同学关注,李行教授在学校也举行了讲座。内容包括:问题、症结与出路;“建筑”概念与范畴;建筑本质和特征;建筑与艺术;目的律;地点律;时间律;“人、地、天”建筑三律整体机制;建筑与城市根本关系。现将讲座讨论参考的科学思维系列题分4期刊登出来,便于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思索研究,也便于相互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什么是哲学?即使在哲学研究中很多人已给出了定义,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一直备受讨论的问题,它依旧是一个值得探讨追寻的问题。在罗素的《西方哲学》中他首先就哲学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学习探讨,对于我的学习而言,有助于我进一步深入了解学习哲学;对于我们社会而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科技日益创新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学习并反思当代哲学含义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
伦理道德的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的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的统一。黑格尔所建立的"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现象学",揭示了伦理道德的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史的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的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的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的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的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的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对国家权力"为政以德"的道德诉求和对财富"为富不仁"的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的道德警惕和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的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的超越,三者构成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高清海先生晚年所提出的"类哲学"思想,由于有着深刻的独创性和未完成性这两种相互交错的特点,因而人们在对其理解中多有误读之处。鉴于此,从一个不同于通常主要是关注对于事实世界之解释的视角,而是从改变世界所必定预设的价值世界给予理论奠基的视角,对高清海先生的晚年哲学思想予以阐释,当能深化对于"类哲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赵芾 《规划师》2008,24(5):93-95
什么是旧城改造的灵丹妙药呢?有人认为是房屋产权私有化因为从世界经验来看,至少房屋产权私有化是住房产权改革的一种趋势.但是,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发表名为<房屋产权私有化是拯救旧城的灵丹妙药吗?>的文章[1](以下简称"<房>文")痛陈房屋产权私有化在我国的种种不是,并指出只有"共有"产权才是拯救旧城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1.
李卫  费凯 《华中建筑》2006,24(10):10-12
该文对《建筑哲学》一书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建筑哲学》是以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采系统阐释宇宙整体物质能量运动和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及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并将此延仲应用至人类的建筑认识实践活动当中去,以此在最广阔的普遍联系之中重构人类连筑学。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141-142
无论是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前还是之后,"中国梦"都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是整个中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的焦点话题。"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每一个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更是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6)
"美是什么"是美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前沿最困难的问题。众多的美学家为此不懈努力,从哲学、科学以及经验总结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每种答案又都让人不免遗憾,无法充分解释美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该充分认识到美的复杂性,用综合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层次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3):27-29
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对儒家文化的持守,共同催生了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梁启超立足传统文化,从基本内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发展脉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内在神韵。其学术价值在于,梁启超对儒家哲学的独特见解,对我们当代传承和改进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现代化城市一般具有工业集中、商业繁荣、人才荟萃、科技发达、交通便捷、信息灵敏、金融力量雄厚等优越条件,从而构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统筹学、建筑学、生态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科学原理的综合运用,以求达到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和方便舒适的效果。由此可见,规划一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城市更难。可谓“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管理,管理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方可担当其重任,使城市规划得以实施。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日研读山东画报社2006年出版的中译本《建筑的七盏明灯》([英]约翰.拉斯金著张磷译),对此书颇有“相见恨晚”之慨,笔者认为,《建筑的七盏明灯》是约200年前硕果仅存的高层次的建筑哲学专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
杨国荣教授的新作《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是一部熔中西哲学于一炉的实践哲学专著。实践哲学须解决三个问题:何谓实践哲学?实践哲学是否要取代思辨哲学?实践哲学有没有一般(或基本)原理?实践哲学有双重含义:作为哲学的性质、形态,与思辨哲学相对;作为知识学科的名称,与思辨哲学中的第一哲学、本体论和知识论相对。可以从与思辨哲学相对的意义上理解实践哲学。思辨和实践同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两个方面,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有发展先后和成熟程度之分,并无地位上的高低优劣之分。传统思辨哲学经历长期发展,有过繁荣辉煌的历史,如今已走向式微;实践哲学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但并非要取代思辨哲学。实践哲学并不排斥理论或思辨,无论作为哲学的性质还是作为知识学科的名称,实践哲学都需要自己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0,9(12):42-42
<正>探寻建筑哲学真谛之路是没有止境的。《建筑哲学概论》这本书,是我探寻建筑哲学真谛、从哲学层次对建筑本质的认知。建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内容博大精深,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探寻建筑哲学真谛之路就更为艰难曲折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6)
历经十多年才完成的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艺术必读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是托尔斯泰多年来对艺术的感悟,虽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包括艺术情感说和真善美。本文是笔者在拜读过托尔斯泰的《艺术论》及《浅析"艺术情感说"之"瑜"》与《艺术何为》这两篇《艺术论》读后感过后所产生的一些有关《艺术论》以及对艺术的看法观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的"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的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的观照中,秦汉之际的哲人们建构了与众不同的"身体哲学";试图以源于身体认知的经验理性去弥合天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天与自然的深度体认与把握。因此,他们通过"身体映像"类比出"天地映像",提出了"同气"、"同数"与"同构"等具体诠释范式,完成了身体哲学的体系化建构。这一点,无论是在道家作品《淮南子》那里,还是在儒家作品《春秋繁露》那里,乃至在黄老作品《黄帝内经》中,均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