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高脂血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人群分布广和危害性大的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1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1]。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在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2]。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  相似文献   

3.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可继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等严重疾病,亦是糖尿病、肥胖症、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晓莉 《光明中医》2010,25(2):325-327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dipi-demia),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尤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之一,我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其升高幅度却很惊人。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脂质一种或几种高于正常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其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有无合并症等差异而不尽相同,但均以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生化指标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异常病理生理状态,与肥胖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或脂蛋白异常血症、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现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上述异常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中医学则归属于"胸痹""眩晕""心悸""痰浊""血瘀"等范畴。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笔者运用靳瑞教授经过近20年临床总结及科学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 ,其主要是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 ,或两者兼有 (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文献中并无高脂血症的概念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痰湿”、“浊阻”、“痰瘀”、“眩晕”、“胸痹”、“污血”等范畴。目前有关高脂血症的中医药防治与现代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痰、湿、瘀有关 ,涉及到肝、脾、肾等多个脏器。顾耘[1] 认为 ,高血脂为血中痰浊 …  相似文献   

10.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称之为血脂异常(dyslipidemia),且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1].近年来,笔者运用调脂康口服液治疗血脂异常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简称IgAN)是一种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无症状性血尿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该病由法国学者Berger于l968年首次提出,故又称为Berger’s病,现已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  相似文献   

12.
小肠病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之处。小肠作为六腑之一,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性,故小肠病的发病,亦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1.内外相召,湿邪为患。内外湿邪最易留滞小肠而出现多种病证,同时在病机上常有寒化和热化的趋势。2.易虚易实,虚实相兼。小肠疾病极易出现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不仅表现在小肠本腑,而且可波及他脏他腑,乃至全身。3.或寒或热,寒热互见。小肠寒热不仅可引起本腑的许多病证,并可出现小便异常及体表病证。同时小肠寒热可互相转化,或寒热错杂,或伤及血分,或损及脾阳。4.可急可缓,病情缠绵。小肠病的发病,有的相当急重,有的发病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3.
骨性关节炎(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或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OA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关。后者是指继发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及其他骨关节病等。本病与中医学的“痹证”相似,可归属于“痹证、瘀证、痰证、骨痹”等范畴。笔者自1995年至2013年在临床中对15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是一种获得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一影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易诊断,治疗难.中医医学称之为"白癜风"或"白驳风".中药"克白抑扩合剂" "克白酊"能迅速控制白癜风扩散,使进展期转为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已提倡数千年,古籍叙述详尽。其治未病研究是近年提出的。所谓"未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状态,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称"亚健康"。本文从中医对治未病认识的理论基础,西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理论依据,对"未病"或"亚健康"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综述了治未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已提倡数千年,古籍叙述详尽。其治未病研究是近年提出的。所谓"未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状态,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称"亚健康"。本文从中医对治未病认识的理论基础,西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理论依据,对"未病"或"亚健康"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综述了治未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Poncet病误诊率较高,报道1例Poncet病。[方法]诊断的1例Poncet病,并就此病例进行讨论。[结果]该患经系统检查后确诊为Poncet病。[结论]并非所有RF或抗CCP抗体阳性患者都可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认真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 is a commonly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in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manifested by a series of symptoms such as low back pain, numbness and pain in one or two lower limbs, due to compression to the lumbosacral nerves by protrusion of the pulpiform nucleus after rupture of the fibrous rings. The author has treated 52 cases of this disease by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Now, the report is given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9.
张海湃  战梅  舒适 《吉林中医药》2014,(11):1087-1089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属于中医的情志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精神紧张等。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类型决定这个人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这个人所患疾病的类型。因此焦虑症的易感因素与个人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在治疗中坚持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等原则,以求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小脑梗塞、出血与中医病、证、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医学影像学角度研究小脑梗塞、出血与中医病、证、症的相关性,旨在将中医脑病的研究和颅脑的解剖、生理病理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医病、证、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收集11例小脑梗塞、出血患者实时进行中医辩证诊断和CT分析与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了小脑梗塞、出血与中医病证眩晕密切相关,与中医中风病有一定的联系,并出现头痛、呕吐症状,从属于中医症眩晕范畴,这对目前认为小脑出血从属于中医中脏腑范畴结论^0〔2〕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