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兰  保燕  蔡学光 《全科护理》2011,(14):1224-1225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艾鹏  陈聪 《护理学报》2007,14(9):76-77
目的 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效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8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肢体疼痛程度和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肢肿胀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对于防治术后肢体胀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分为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并与健肢比较。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4、6天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肢肿胀和血栓复发的影响,选择2004-09/2005-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复发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显示经28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血栓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和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5.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开秀  涂莉莉 《全科护理》2013,11(3):195-1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采用常规降糖并给予凯时、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在肢端麻木、感觉减退、疼痛的改善及肌电图传导速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减轻疼痛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卧床术后DVT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循环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穴位敷贴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的周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的周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介入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22例病人术后患肢血流均通畅或改善,介入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2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均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加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血糖、健康教育并给予前列地尔、弥可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血管内径、血流量、踝肱指数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单易掌握,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肢体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肿胀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肿胀总发生率和肢体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肢体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肢体肿胀情况.结果:两组DVT和肢体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减轻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60-2361
选取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肢围的变化。观察组发生DVT2例,对照组11例,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和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显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安全便捷,即促进患肢消肿作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有效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状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构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50 min/次,12 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冰桶及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并减少了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URBANKOVA研究[1]发现,间断加压器械预防DVT和不预防的相比较,DVT发生率降低了60%.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使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上加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业智  魏进莲  余秀萍 《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刺血等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护理前后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肌力、肢体功能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减少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07年12月~2009年6月6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发生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经14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肢体周径缩小、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减少肿胀,且安全舒适、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30 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抬高垫在减轻下肢静脉疾病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按下肢静脉疾病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措施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使用下肢抬高垫。结果两组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疼痛、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抬高垫可有效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加速肿胀消退,明显缓解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