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入WTO后对玉米育种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玉米育种研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调整育种方向,怎样改变传统的育种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普通玉米育种研究要进行改革的调整。一要丰富和创新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材料,从面越过玉米育种所处的平台期,选育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水平。三是开展品质育种,注意选育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的玉米新品种。其次是在继续搞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积极开展特种玉米的研究与利用,选育甜玉米、糯玉米、青饲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 ,从而增强玉米育种的竞争力。最后是育种的改革,玉米育种与种业机构要走强强联合的道路,组建育种、制种、加工、销售和开发创收一体化的集团军,从而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增强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使玉米育种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各项承诺的指标逐步落实和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的全面启动,作为玉米产业重中之重的玉米育种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全面了解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做简要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各大跨国公司的纷纷进入已经对我国的农业造成冲击.同时对我们育种者也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利用好海南岛的热带气候资源.合理使用栽培技术加快育种进程.选育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优秀玉米新品种。由于海南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别于北方.南繁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根据从事玉米南繁育种的实践和体会,针对南繁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用广泛、简单有效的玉米南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平均年种植面积约133万hm^2。辽宁省的玉米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在于生产成本高,不具备价格优势,品种单一。加入WTO后将有利于玉米品种资源和育种技术的引进,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加速辽宁省玉米种子产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玉米深加工利用,实现产品增值。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对我国的玉米育种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政策引导正确,措施采取得当,机遇将会大于挑战,我国的玉米育种将会以加入WTO为契机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玉米生产调控对策之建议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才卓 《玉米科学》2003,11(1):098-100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以及WTO相关规定的深入分析,明确了加入WTO后,给玉米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十五"期间调整我国玉米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品种选育与市场开发脱节等,并根据辽宁省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努力创造新种质、引进新种质、增加早代自交系种植密度以及改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育种业,以适应国内外玉米育种形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能跟上或引领世界玉米育种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我国爆裂玉米科研和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2,10(3):003-006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爆裂玉米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并根据作者在爆裂玉米研究与产业开发方面的多年经验,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对我国爆裂玉米科研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玉米科学》2002,10(3):32-32
为了应对我国加入WTO以后玉米产业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加快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中国作物学会和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玉米产业发展论坛”于2002年8月26-28日在吉林省公子岭市召开。中国作物学会路明理事长、吉林省人民政府杨庆才副省长、农业部种植业司刘新录副司长、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院士出席了会议,参加的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米科技人员、企业家和玉米生产单位代表,共计140余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与转基因玉米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社梅  赵芝俊 《玉米科学》2009,17(3):149-152
在对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以及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转基因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结合当前实际,从转基因玉米的育种方向、推广品种、商业化前景3个方面对未来转基因玉米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1.
入世前后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兴龙  王凯  刘爱军 《玉米科学》2007,15(6):118-121
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分别从市场份额、净出口状况和出口规模等角度对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对我国玉米产业近期影响不大,尤其对我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玉米出口仅具有中度竞争力,并且很不稳定,年度间波动较大;与玉米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国内玉米加工需求的增加,我国将由玉米出口国向进口国过渡。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干旱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抗旱的玉米种质资源和选育抗旱玉米品种的方法。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通过第二性状进行玉米抗旱辅助选择,引入权重法构建合理的抗旱模型。回顾和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根本,中央更是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我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本文系统阐述了商业化育种的内涵,并总结了我国在水稻商业化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水稻及其他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育种发展动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及现代玉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对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品种选育朝着优质、高产、抗逆、高效、早熟等方向发展。在边缘化的环境中,干旱、土壤贫瘠和病虫草害等生物与非生物逆境对生产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培育和种植耐逆性强、水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是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继续提高产量的途径之一。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育种技术不断改造升级,给新品种选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一些内外因素的冲突对玉米生产与科技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强烈。本文简要综述世界玉米育种研究动态,并提出我们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娟  王罡 《玉米科学》2003,11(2):028-031
本文对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的育种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6.
鲜食玉米品种品质评价及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6,14(6):069-070
根据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玉米新品种的要求,结合育种科研和生产实践,探讨了鲜食玉米品种品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30年来我国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发展演变,通过对国外青饲(贮)玉米部分标准的分析与国内优质蛋白玉米(QPM)、青饲(贮)玉米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经济实用化(商业化)创新利用,加快青饲(贮)玉米、粮饲型玉米育种发展步伐的优先序:青饲(贮)玉米--粮饲型玉米--优质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入世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优质化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拓宽农业发展思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