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怎样预防骨质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一年.本刊“健康话题”栏目共列举了12种老年性疾病,讲了它们的来龙去脉、病理病状,重点是围绕着这些老年病的康复向读者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这虽然是必要的,却也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部分、也应该是养生保健的重点,要放在“预防”上——有多先进、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如不得病。古人早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也就是说对疾病要“预防为主”。这是养生保健的根本出路。有鉴于此。今年本刊就将重点移至预防,全面系统地向老年人介绍一些疾病预防的方法,努力争取帮助老年朋友们不得病或少得病.在健康和快乐中安享晚年。本期“健康话题”就先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2008,(3):22-27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思想价值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上工治未病”成为历代医学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几年前,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治未病”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正在试行一项简称KY3H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一个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就“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治未病”高峰论坛,大力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其实,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紧接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同时,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治未病”科研规划,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并及时转化推广成果。  相似文献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有“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说法,就是要重视预防和保健,防患于未然,这是中医预防疾病思想的最好体现。以医疗为载体、人民健康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健康建立在预防保健的基础上,就是“上工治未病”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了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以“治未病——把握健康”为主题,在回顾总结“治未病”健康工程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播“治未病”理念,交流推广“治未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探讨完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模式),促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推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1世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因此我们认为创建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之基础工作在于管理健康。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在社区中开展了系统的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就实践中具体的做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平 《中国卫生》2010,(4):72-73
作为全国“治未病”工作试点区,上海市长宁区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一服务模式,积极建设发展中医特色保健服务体系,区域人群不断增强对“治未病”的正确认识,接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队伍不断扩大,初步开创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新局面,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8.
魏萍 《中国卫生》2010,(4):67-6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近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表了主旨讲话,他在回顾总结“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维护提升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创立“治未病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海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力求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上海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已经准备在张江镇推广“治未病”项目,这将推动张江镇创建联合国卫生组织国际化安全社区及上海市安全镇试点等工作的开展。为此,2008年6月就张江镇居民对于在张江社区建立治未病站点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即将开展的“治未病”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刁氏脊椎保健”概念 “中医刁氏脊椎保健”是对人体的脊椎系统采用“辨证诊断与安全施治”的方法,进行“标本兼治“的自然疗法。属于治未病、治欲起之病的健康预防医学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2):I0005-I0005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规模较大的健康管理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2.
健康速览     
“全国治未病联盟合作表彰大会”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治未病诊疗师培训大会”在京召开 6月16日,由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健康指导中心和北京市世医阁医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治未病联盟合作表彰大会”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治未病诊疗师培训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理论精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008年4月,长宁区积极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工作,2008年10月经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本中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理念,分析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和中医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和治疗方法。结论: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予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社区“治未病”工作。方法从工作原则、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结果该工作的总原则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位一体”服务相结合、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在工作内容上,要逐步健全“治未病”工作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健康教育,开展体质辨识服务,建立覆盖全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结论社区“治未病”工作要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展开,不断进行评估总结,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瑛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385-385,427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思想与实践一直贯穿始终。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而后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不断丰富,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未病先防”强调未雨绸缪,摄生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儿童保健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以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为手段,为胎儿到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科学喂养、疾病预防、身心发展等提供保障,是现代儿童保健重要组成部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在儿童保健中,中医“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治未病"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挥各方作用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说明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对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未病先防”、“如何让老百姓少得病、慢得病甚至不得病”,是河北省邯郸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经常思考的问题。2013年,邯郸市以“健康邯郸”为总目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了600个以知名专家命名的公益性“健康小屋”,作为“未病先防”工程的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