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齐齐哈尔市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50年代布病曾广泛流行,80年代基本控制,1990~1994年无新发病例。1995年龙江县人间布病暴发7例,1996年甘南暴发13例,2002年发病上升为346例、2003年409例、2004年780例,2005年截至5月31日新发病例934例,占全省1663例的56.16%,位居全省13个  相似文献   

2.
1疫情概况内蒙古是布鲁杆菌病(布病)历史流行高发地区,全区97个旗(县)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50~60年代,全区布病流行较为严重,最高年新发病人数达5 174例,70年代后疫情逐年下降,到80年代最低年新发病人数仅3例,人间布病发病降到了最低程度。进入90年代后,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到2011年,全区人间布病病例报告数达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1990~2000年布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在经历了 2 0世纪 6 0、70年代较大范围流行后 ,于 80年代中期达到基本控制 ,数年之后 ,1990年布病再次在我市一些农村出现。为掌握布病流行规律和特征 ,探讨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指导今后防治工作 ,现将我市 1990~ 2 0 0 0年布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报告如下。1 布病流行和分布   1990年在布病老疫区对 80年代前感染的慢性布病病人查治过程中 ,观察到登封市石道乡、巩义市鲁庄乡部分偏远农村新近出现一些具有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布病病史的患者 ,进一步调查证实这些地区存在新发布病疫情[1] ,1991年后疫情扩…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80年代已得到基本控制。进入90年代以后,布病疫情不断上升,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经常出现流行或暴发。2000年以后,山东省每年都有布病疫情发生,为控制布病蔓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年3起布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疫点与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齐齐哈尔市是布病老疫区,50年代曾广泛流行,80年代末基本控制,1990~1994年无新发病例报告。从1995年龙江县发生7例,1996年甘南县暴发13例以来,我市布病疫情死灰复燃,疫情逐年上升,疫区范围逐渐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摸清人间布病流行特征,制定防治对策,现将齐齐哈尔市1995~2007年布病流行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市赤城县布鲁氏菌病爆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12月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陀乡高栅子村发生了一起发烧、出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疾病的流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验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张家口市地病所对该村布病爆发流行进行了调查与处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兵团农六师新湖总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2002年,采用布病皮内变态反应、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农六师总厂所属八个分场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查564人血清学阳性89例,阳性率16%。结论新湖总场布病疫情点状散发流行非常严重,应采取有力措施,扼制布病的流行发病。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河北省流行历史较长,据资料记载,30年代初某县就有布病爆发流行,70年代中后期全省布病病情稳定,近年由于农牧业发展迅速,饲养量增加,饲养形式改变,牲畜交易频繁等因素影响,致使布病又呈局部爆发流行,本文通过对全省布病流行现状分析及新形势下防治对策的探讨,进一步控制布病流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50年代该县属重流行区,1985年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为了掌握该县现阶段布病疫情动态,预测布病疫情流行趋势,给 全国布病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按照《全国布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连续8年开展了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以来四川省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的布鲁氏菌病 (布病 )主要流行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 ,以羊、牛种布病为主 ,在内地部分农区尚有犬种布病流行。针对我省布病流行的实际 ,自 6 0年代初开始 ,分阶段对人畜布病进行综合防治 ,至今已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将防治的措施及效果简要分析如下。1  畜间布病防治措施及效果1.1  畜间布病防治阶段 :自 6 0年代以来 ,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6 0~ 196 6年 ,为全省布病调查摸底与防治试点阶段 ,羊种布病在若尔盖地区流行较猛烈。第二阶段 :1970~ 1979年 ,为我省布病的调查与…  相似文献   

12.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锡林郭勒盟流行历史久远,1922年已有人间布病流行,1952年被确定为布病疫区,疫情十分严重。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防治,特别是全盟普遍推行畜间布鲁杆菌猪2号苗饮水免疫,采用"检疫、免疫、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科右前旗地区流行历史久远,在1980年以前曾有不同程度流行,由于当地畜牧业发展有限,加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农村、牧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畜牧业日趋繁荣,也使得布病疫情死灰复燃,2002年再次发生人间布病疫情,目前波及到6个乡(镇)、2个国营牧场,均为人间布病暴发点。为更好地控制布病暴发,掌握流行趋势,对各暴发点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重点对科右前旗全部暴发点15~60岁密切接触畜牧业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1.2调查方法及标准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确掌握西安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疫情动态、人群感染规律和变化特点、及时控制发病和流行并预测发病趋势,科学评价防制效果,按照"陕西省2000~2002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市地办[2000]1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02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  相似文献   

16.
三角城种羊场是青海省唯一的细毛羊原种场,也是青藏高原唯一的细毛羊繁育基地,90年代以前无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调查记载.为配合查清青海国营牧场人间布病流行情况,1998年10月对三角城种羊场进行了人间布病流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四平市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历史疫区,过去疫情比较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布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几年来,布病疫情又有所回升。1防治现状1.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近年来,由于我市人、畜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已引起我市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市布病疫情回升的严重态势,2002年市委副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布病防治专题会议”,研究和布置全市布病防治工作,要求各级畜牧部门对所管辖区内所有羊、牛全部进行检疫,查出阳性畜一律捕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卫生部门要做好人间疫区的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治监测工作基本上未开展,为了尽快摸清和掌握全区人间布病流行范围、疫情现状和流行趋势,制定和建立全区人间布病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长效机制,2009年6~8月,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地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的基线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北县2004~2008年布鲁氏菌病流行态势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北县地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于60年代高发,1967年发生人间第1次大流行,感染人数231名,1981年得到有效控制,1991年达到国家规定控制县标准,之后到2003年一直无新发病例报告。从2004年报告18例病例以来,布病疫情又死灰复燃,报告发病率逐年攀升,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探索布病的流行影响因素,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张北县2004~2008年布病流行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作为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历史疫区,自20世纪50~90年代布病发病呈波浪状上升,呈现高-低-高的态势[1,2]。进入21世纪,尤其在2005年局部地区布病呈爆发流行,发病率达104.03/10万,发病率创全市历史最高水平。为探讨21世纪第一个10年间人间布病流行趋势及发病规律,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对全市2001~2010年布病流行态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