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造血重建顺利,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VP-16+G-CSF组全部采集成功,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3%(44/60),采集优良率为17%(10/60),且采集物中CD34~+细胞计数高于化疗+G-CSF组。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G-CSF方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估计动员效果差)使用化疗药物24~48 h后接受rhIL-11(25 μg·kg-1·d-1)和G-CSF(10 μg·kg-1·d-1)皮下注射直至干细胞采集结束.观察应用rhIL-11后的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 患者耐受良好,动员后(1.40±0.55)次干细胞采集可获足量CD34 细胞.移植后9~11 d内达到造血重建,血小板低于20×109/L时间为0~1 d,无出血表现.随访(28.8±8.58)个月,2例分别于移植后8、10个月复发,2例持续完全缓解,1例病情稳定.结论 化疗联合rhIL-11和G-CSF方案具有良好的动员效果,且血小板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自体干细胞动员方案均为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采用以马法兰和(或)硼替佐米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其中1例第3次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余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2例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MOED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联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最常用的动员方法。自2007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MOED(米托蒽醌+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具有动员效率高、干细胞采集数量充足、预处理后造血重建快及经济实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杉醇(TXL)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1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1d给予化疗动员TXL175mg7m2~190mg7m2,在白细胞1.0×1097L左右时联合rhG-CSF5mg7Kg动员,分早晚2次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NC),每日采集1次,共2次,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在给予化疗TXL中位8d后白细胞降至1.0×1097L左右,皮下注射G-CSF中位4d,即化疗动员TXL中位12d后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共采集20次。TXL动员获MNC6.12×1087Kg,CD34+细胞中位数7.05×1067Kg(1.89~11.84×1067Kg)。单次采集获得CD34+细胞大于2.0×1067Kg占总采集次70%;占总例数90%。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动员、采集全过程,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TXL联合G-CSF是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干细胞的有效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stransplantation ,A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9例SLE患者 ,应用BaxterCS - 30 0 0plus连续血流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处理方案 :分次全淋巴照射 (TLI) 12 - 16Gy ,环磷酰胺 5 0mg/kg(- 3,- 2 ,- 1d) ,ATG 10mg/kg(+1,2d)。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环磷酰胺 2 0 0 0mg/m2 ,G -CSF 5ug/kg/d。结果 :造血干细胞采集量 :MNC 3.32× 10 9/Kg(2 .6 7- 4.2 8) ,患者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免疫重建特征为CD4 ,CD19细胞减低 ,CD8,CD16+ 56细胞升高。随访 8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未发生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ABSCT治疗SLE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探讨。疗效机理可能与预处理后组织中免疫病理细胞的减少 ,免疫球蛋白降低 ,自身抗体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yper-CVAD/MA中的MA(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25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对照组)和Hyper-CVAD/MA+G-CSF方案(研究组)动员造血干细胞,观察动员效果、安全性。结果:研究组都1次采集成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采集次数(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的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45±4.63)×106/kg、(3.04±0.74)×106/kg,差异变化相近(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相仿(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yper-CVAD/MA+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又可起到移植前体内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安全性、疗效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体系培养扩增骨髓MSC,联合APBSCT治疗1例SLE.干细胞动员应用异环磷酰胺(IF0)7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 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 mg/m2·d-1,-6、-5、-4、-3、-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15 mg/kg·d-1,-3、-2、-1、0、 1d).结果 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是 4d,血小板未<20 × 109/L;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泼尼松用量<10mg/d.结论 MSC联合APBSCT治疗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G-CSF5μg/(kg·d)4~6d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绝对数,并观察应用G-CSF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结果:采集物中CD34+细胞为(2.68±0.89)×106/kg,单个核细胞为(2.98±1.19)×108/kg。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7d),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1~21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在G-CSF动员过程中有17例患者(50%)出现肌痛及乏力症状,未用药物治疗症状消退。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EDSS评分增加0.5分,与动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单用G-CSF动员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中的一个重要病种,尤其是年龄小于40岁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因含有造血基质细胞,在重建造血过程中,可从干细胞和微环境两个方面重建受者造血功能,而单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能否重建持久造血,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于2008—12—2009—01收治1例SAA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HLA6个位点全相合的同胞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初步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