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外眦锚着术在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眦锚着术在睑袋术后并发下睑退缩修复中的应用,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外眦锚着术修复下睑退缩126例(207只眼),对其中20例(33只眼)单纯施行经外眦眦固定术,以缩紧外眦腱;35例(57只眼)施行3mm睑板条外眦成形术;26例(45只眼)行经外眦眦固定术,同时行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45例(72只眼)行睑板条技术,同时行Hamra术。结果术后75例(123只眼)得到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防时间8个月。除1例(1只眼)较重的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外,其余美容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发生轻微的缝线刺激反应,在随访期间恢复正常。结论外眦锚着术在轻到中、重度的下睑退缩修复中是一项有效方法,既能达到改善眼睑外观,又能恢复眼睑功能的目的,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下睑下至术后下睑退缩的手术矫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7例下睑下至术后下睑退缩的病例(54侧)追溯原手术入路方式,结膜入路,共9例,占33.33%;皮肤入路共9例,占33.33%;双入路,同时行结膜入路与皮肤入路者,共9例,占33.33%。根据入路方式及临床表现,初步判断下睑前层、中层、后层退缩情况。手术均采用皮肤入路,拆除中层及后层固定缝线,采用Hamra释放弓状缘和保留眶脂肪的下睑成形术,松解眶隔及眶脂肪层的瘢痕挛缩,采用横切纵缝法恢复中层及后层弹性及解剖位置。对于前层的缺损和不足,采用悬吊眼轮匝肌及提升中面部皮肤加以补充。结果 27例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3.1个月。所有患者的下睑退缩均得到明显矫正,满意率达93.5%。结论 下睑下至导致的轻中度下睑退缩,拆除缝线,松解瘢痕粘连后复位良好,结合Hamra下睑成形术及眼轮匝肌悬吊术,可实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258例下睑退缩的患者,按退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①轻度:150例,外眦锚着术;②中度:80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Hamra的保留眶脂肪的睑成形术;③莺度:28例,联合外眦锚着术和经下睑成形术切口的颊提升术.98例患者获术后3~12个月随访,比较术后效果,总结不同程度下睑退缩的矫正方法.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98例获得3~12个月随访,其中,轻度51例,中度29例,重度18例.91例患者下睑退缩完全矫正,睁眼时下睑恢复至正常位置(即下睑缘位于角膜下缘,无巩膜显露),睑裂能完全闭合,外眦角变锐,瘢痕不明显.3例中度和4例重度患者下睑退缩矫正不全,即睁眼时角膜下缘仍有巩膜显露,睑裂闭合不全,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包括淤斑、球结膜水肿、睑球分离等.结论 根据下睑退缩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下睑退缩.  相似文献   

6.
下睑袋个体化修复20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下睑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8例下睑袋整复术者,针对其不同临床分型分别采用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术、皮肤切口入路眶隔缩紧和眼轮匝肌瓣骨膜悬吊固定术、眶隔脂肪移位眶隔膜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08例患者术后下睑皮肤平整,无睑退缩及下睑凹陷等并发症,下眶缘、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下睑缘轮廓自然,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睑袋形成原因及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眶隔缩紧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缩紧眶隔在提高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肤-肌肉瓣。②向下牵拉皮肤-肌肉瓣,显露眶隔与眶下缘。③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④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⑤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自1999年以来,共施术52例,其中2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除1例术后因发生下睑退缩做第2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眶隔紧缩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应视为继发性睑袋整复术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下睑老化的实质是组织的萎缩和松弛,临床上常将下睑老化表现分成四型:(1)下睑皮肤松弛;(2)眼轮匝肌肥厚;(3)眶内脂肪过多而致的脂肪膨出,或眶膈松弛致使脂肪疝出;(4)混合型。下睑成形术的术式较多,本文就下睑老化四个类型应采取的不同术式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皮肤松弛型可仅切除多余的皮肤。眼轮匝肌肥厚型可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同时做眼轮匝肌内外眦悬吊术,以减轻下睑低张。而对眶内脂肪疝出或膨出的患者,大多不切除脂肪,只有当眶膈缩紧术仍无法改变下睑袋外观时,才采取切除疝出的眶膈脂肪的术式。同时还强调了颞部除皱术和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在下睑成形中所起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瓣加肌皮瓣法(双瓣法)在下睑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皮肤入路行下睑成形术切口,采用皮瓣和肌瓣联合的方法,适当保留睑板前眼轮匝肌,在皮肤、眼轮匝肌表面和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进行剥离,直达眶下缘.术中采用Hamra′s法,沿眶下缘松解眶隔,释放眶隔脂肪,将其填充于眶下缘凹陷处,并设计下睑眼轮匝肌瓣,用以缩紧悬吊松弛下垂的下睑肌肉与皮肤,并适量去除皮肤.结果 本组共26例患者,术后1例出现血肿,给予清除;1例因一侧眼轮匝肌瓣固定不牢致下睑退缩.其余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双瓣法下睑袋修复方法,既可有效矫正睑袋畸形,使下睑外观自然,符合美学要求,同时又可使面颊部得到提升,达到中面部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睑袋矫治成形术中,关于眶隔脂肪的处理,以及术后出现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的问题。在睑袋矫治成形术219 例中,随访的33 例,针对眶隔脂肪是否一律去除及睑球分离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并通过游离脂肪移植填充及眼轮匝肌外眦固定术矫治下睑颊区域塌陷、重度睑球分离。在获随访共33 例中,2 例下睑颊区域轻度塌陷;6 例程度不同的睑球分离,其中1 例术后2 个月逐渐加重;1 例轻度下睑轻度退缩。分别通过自行恢复及手术得以矫正。不是所有的睑袋矫治成形术都一律进入眶隔,并去除眶隔脂肪。术后的睑球分离,在排除水肿等原因后,应为皮肤切除过量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睑整复术后其下睑外翻的综合矫正方法。方法:本组病例采用皮瓣和肌瓣的游离,眶隔松解,切除下睑三角形组织瓣,眼轮匝肌悬吊等综合治疗方法予以矫正。结果:本组下睑皮肤松弛和睑袋整复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患者15例16侧,采用综合下睑外翻矫正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综合方法矫正下睑外翻是一种可行的下睑外翻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睑板提紧术防治下睑袋整形术后睑退缩及外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预防和降低下睑袋整形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睑板提紧术(The tarsal tuck procedure)的方法。结果 可以拉紧及稳定下睑,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 大多数睑袋(除原发性睑袋外)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是下睑支持结构的退行性变,致下睑及外此松弛下移,这是造成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的的基本潜伏因素。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睑板提紧术是针对这一病  相似文献   

13.
A common and challenging complication of lower blepharoplasty is severe lower eyelid retraction. This complication is esthetically displeasing and can result in ocular discomfort, blurred vision, and exposure keratopathy. The hard palate graft and cheek-lift procedures can eliminate the lower lid retraction without creating disfiguring facial scar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ir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lower eyelid retraction after cosmetic blepharoplas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预防和降低下睑袋整形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睑板提紧术(The tarsal tuck procedure)的方法。结果可以拉紧及稳定下睑,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大多数睑袋(除原发性睑袋外)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是下睑支持结构的退行性变,致下睑及外眦松弛下移,这是造成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的基本潜伏因素。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睑板提紧术是针对这一病理改变所进行的手术设计,确认可靠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多方法合用修复睑袋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睑袋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是一种难以修复的畸形,探讨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修复严重下睑外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于严重下睑外翻,应用颢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下睑水平缩短及下睑埋没导引缝合等多种方法予以修复。结果 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之间,应用上述方法共修复10例15只因下睑袋整形而导致的严重下睑外翻。对于大多数病例,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即可。但对于更严重的外翻则需要同时进行下睑水平缩短和下睑板埋没导引缝合这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有效的修复效果。结论 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下睑水平缩短和下睑板的埋没导引缝合这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可靠而稳妥地修复睑袋整形手术后并发的严重下睑外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预防和降低下睑袋整形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睑板提紧术(Thetarsaltuckprocedure)的方法。结果可以拉紧及稳定下睑,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大多数睑袋(除原发性睑袋外)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是下睑支持结构的退行性变,致下睑及外眦松弛下移,这是造成术后睑退缩和睑外翻的基本潜伏因素。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睑板提紧术是针对这一病理改变所进行的手术设计,确认可靠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