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杨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96-31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3岁77例急性腹痛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和阑尾。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6例患儿,声像图均可见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1例患儿,超声显示肿大阑尾18例,诊断符合率85.7%。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鉴别诊断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春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57-505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7MHz高频彩超探头,对2~14岁64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观察,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及脐周最多见,具有典型的声像表现,长径与横径比值(C/T)≥2,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多数为低阻力型频谱,治疗14d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多数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高频超声检查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50例(89.3%)显示肿大淋巴结,其中39例(78.0%)位于右侧腹,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东芝Aplio 500高频探头(5~12MHz)扫查患儿全腹部,仔细观察脐周及右下腹部,记录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其他腹部异常.纵径>0.5 cm为淋巴结肿大.结果:病例组130例急性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显示率为100%.肿大淋巴结均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部,其中肿大淋巴结数目>5个124例(95.4%).50例经两周后超声复查,淋巴结无明显变化30例、减小20例.结论:高频探头可以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合适的扫查手法。用高频超声对年龄在3~14岁的3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检查。结果所有小儿肠系膜炎淋巴结炎病例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明文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06-420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对急、慢性腹痛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观察腹腔内有无增大淋巴结及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及分布特征。结果145例(91.8%)显示有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其中137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增大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及脐周多发为主,血流信号增多;11例为急性阑尾炎,9例无明显琳巴结增大。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急性阑尾炎患儿,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8例。患儿入院后全部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疾病的患儿在临床指标数据上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疾病的患儿在检出率上的数据对比也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较高,且高频超声下患儿的临床指标均可明显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病例组)和9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形态、数量、大小及血流显示情况.结果 病例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短轴径、长轴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病例组绝大多数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界限清晰、规整,包膜完整、光滑,中央髓质呈稍高回声区,周围皮质呈低回声区,皮、髓质分界清晰.可清晰地显示肾形结构,多见数个至数十个,呈散在、串珠状及簇状堆积分布,偶有重叠,但少见融合现象.结论 正常儿童中可以出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并非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异性指标.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治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诊断15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10~15天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t检验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4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 40例患者中3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2例未见复发,8例在1周和15 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高频超声像图的特征及两种疾病的超声鉴别.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确诊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及2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高频超声的主要表现及间接征象.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的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全部经临床证实,23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为20例,其中经手术证实15例,5例结合临床确诊;误诊3例,1例将单纯性阑尾炎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腹膜后阑尾超声未能查出,1例将梅克尔憩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是首选的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继发或并发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探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情况。本文重点对肠系膜淋巴结解剖知识、健康儿童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标准及局限性分析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均经临床诊疗或病理确诊。结果:80例淋巴结炎超声均可探及3枚以上肿大淋巴结,30例急性阑尾炎超声25例肿大阑尾,诊断符合率83.3%(25/30),漏误诊5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分别对78例腹痛患儿及同期70例健康小儿进行了腹部高频超声诊断,由超声科行全腹腔检查,在肠管间隙寻找肿大淋巴结,以淋巴结横径≥5 mm为肿大,记录其数量和分布区域,CDFI显示血流信号分布状况。结果:腹痛组78例中检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70例,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89.74%,对照组70例检出淋巴结肿大为5例,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7.14%;χ^2=100.70,P〈0.01。结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结合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1%(89/98)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2%(64/89),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7~10MHz,经腹壁对急性腹痛患儿25例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探查右下腹。结果25例腹痛患儿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缘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短径之比均大于2。结论使用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93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结果 93例超声均见多发性肠系膜淋巴结增大,二维声像图提示增大的淋巴结长径以8~20 mm多见,形态规则,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界光滑整齐,呈均匀性增大,皮质和髓质显示清楚,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肾形结构存在,纵横比均≥2。48例位于右侧腹,45例位于脐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腹部探头检查可排除其他病因,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报道尚少,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腹痛就诊小儿的发现率很高,有一大部分临床考虑急性阑尾炎患儿结果超声检查发现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现就近年来所检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17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9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其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横径的比值(C/T)≥2,治疗10d后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14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患者,并与9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经抗炎治疗后定期复查。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多枚大小不等椭圆型低回声结节(肿大淋巴结),治疗后7~14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或小于5mm,淋巴结特殊征象多见于并发阑尾炎及肠套叠者。结论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