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瓦窑堡采油厂油藏低孔、低渗等特点,对比分析了注水开发效果及其规律。对各个公司历年在瓦窑堡采油厂做过的调驱、调驱井作效果评价,总结历年稳产措施成败,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瓦窑堡采油厂油藏有利的调驱技术及化学药剂组合。经过分析认为常规强凝胶调驱堵水技术和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不适合于低孔、低渗油藏的控水稳油。预交联颗粒通过吸水膨胀后能够有效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调整吸水剖面;考虑到中小裂缝与常规孔隙型油藏的差别,其渗流能力很强,缔合聚合物深部调驱凝胶有别于常用的强凝胶调驱堵水剂和弱凝胶深部调驱剂,具有中等的凝胶强度和较长的成胶时间,不仅能够有效驱替中小裂缝中的原油,而且可以进入地层深部,使注入水发生流向改变,显著提高波及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对适合于瓦窑堡油藏应用的预交联颗粒/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深部调驱体系应用性能进行了效果分析评价。在瓦窑堡油藏平均温度33.1-46.4℃和矿化度58788mg/L-97148mg/L条件下,预交联颗粒具有膨胀倍率高、耐温耐盐性能好、封堵效率高、调驱吸水剖面能力强和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潜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彦阅  黎慧  吕金龙  夏欢  宋鑫  肖丽华  马文国 《当代化工》2022,51(1):139-143,150
目前渤海油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单纯凝胶封堵或聚合物微球调驱效果逐渐降低,实现稳油控水目标任务艰巨.为增强深部液流转向能力,油藏开发中提出了堵调驱技术理念,但其提高驱油效果机理尚不清楚.为此,以渤海B油田储层及流体特征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开展了单独堵、调、驱和堵调驱技术的驱替实验,评价了堵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并结合C...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水驱的影响下,地层孔隙、孔喉、孔道逐步扩大,油田出现了严重的水驱"短路"现象,常规调剖堵水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场需求,近些年来报道并发展了深调技术(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它对油层改善效果明显。分析了国内外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充分认识油藏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对高含水油藏和聚合物驱油藏深部液流的转向,从而提高水和聚合物的驱油能力。  相似文献   

4.
华北油田赵86油藏断块为一个高温高盐断块油藏,油藏内油水井之间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常规的调驱手段存在有效期短和效果差的缺点,深部调驱作用有限,液流改向效果不理想,难以有效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近年来,纳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以其良好的调驱效果,逐渐在国内应用并发展起来。纳米微球在地面成胶,可降低矿化度、地层温度、地层剪切等环境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纳米微球初始尺寸小、粘度低、注入工艺简单、膨胀时间可控、可实现逐级封堵,在中、低渗透油田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油田水作为配液用水,研发了低温耐盐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确定了胶态分散凝胶调驱体系的最佳配方:稠化剂浓度为1 200~2 000 mg/L,有机铝离子交联剂用量为0.4~0.8%;详细地评价了环境因素对胶态分散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调驱剂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的交联延迟时间和凝胶强度可满足低温油田深部调驱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深部调驱已成为中高含水油田稳油控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结合辽河油田海1块,研究了现场影响凝胶成胶因素,结果表明,聚合物品种、聚合物分子量、交联剂品种、剪切作用、pH值等因素对成胶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同时对调驱配方体系进行了封堵效果评价。将配方体系应用于调驱先导试验,在实施的5井组含水率由89.8%下降到84.3%,日产油由73.1t上升到137.4t,调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20℃超低温油藏环境,本文进行了调剖体系优选。通过室内研究,对适用于20℃低温高含水油藏的聚合物——有机铬凝胶堵剂注入性能、封堵性能以及调驱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低温条件下,线性聚合物3640C与Cr(Ac)3的弱凝胶体系更适用于低温油藏环境,且可通过调整交联剂的量控制成胶时间,其中0.1(wt)%3640C+0.02(wt)%Cr(Ac)3的弱凝胶体系的注入性和封堵性效果好,填砂管封堵率达到99%以上,注入量为0.2PV时,采收率增幅最高,达到了23.1%。后续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注入方式进行优化,得出凝胶/表面活性剂的复合段塞注入方式,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剂增油16.5%,后续水驱增油8.2%,累计增油24.7%,且注入压差合理。凝胶可以放置在油层深部,实现后续注入水的转向,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埕岛油田已经过十几年开发,早已进入高含水期,海上油田独特的油藏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调剖技术的应用需要展开深入研究。依据埕岛油田的油藏特征,使用"边胶边注"的理论,选用溶解时间短、冻胶成冻速度快、冻胶强度大的配方,并使用双管分注工艺技术对特定油层进行调剖。堵水调剖后,油层深部液流转向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含水率大大降低,对今后海上油田开展堵水调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微裂缝简单调驱后,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发生绕流造成开发效果严重受限的问题,评价了泡沫体系起泡、稳泡性能和一种改性淀粉凝胶成胶性能,开展了泡沫微观调驱和裂缝性低渗岩心复合体系协同驱油实验,并利用径向流模型模拟油藏实际井网对复合体系协同驱油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1%,改性淀粉凝胶体系成胶后具有较高强度和突破压力;注入泡沫体系后水驱,小孔隙微观驱油效果较前期水驱提高14.21%,其在渗透率级差约为30时具有更好的调剖性能;裂缝性低渗油藏水驱过程中,采用改性淀粉凝胶联合泡沫协同驱油效果最佳,其较注入单一改性淀粉凝胶或泡沫体系后水驱采收率可分别提高22.17%和46.07%,且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协同驱油方法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月海油田海南3块为中低渗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含水上升过快,沿河道方向水窜严重,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很难达到标定采收率,通过开展深部调驱能够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扩大水驱波及范围,改善驱油效率,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濮城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部分区块块含水上升快,稳产困难的开发问题,采用新型调驱剂对区块进行了整体调剖。新型调驱剂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热稳定性。注入地层后,在近井地带水驱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向地层深部运移,驱动孔隙内的剩余油向生产井运移,起到驱油的效果;在油层深部,由于压差减小,将在孔隙内滞留,堵塞孔隙通道,具有深部液流转向作用,起到深部调剖的效果。在濮城油田实施5个井组,对应油井含水下降,产量上升,见到了明显的控水稳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调剖剂作为性能独特的新一代改善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油藏深部非均质性、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深部液流转向剂,近年来在油田获得了成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深度调剖剂调驱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调剖与驱油的新技术,介于凝胶近井地带调剖与聚合物驱油技术之间。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主体物质的大分子交联体系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交联剂的种类、配比,HPAM的分子量、水解度,交联体系的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凝胶类堵剂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油田调剖堵水作业,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如何实现深部运移和封堵,注入水高效波及,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海上油田开采特点,通过室内配方研究与物模实验评价研究,得到一种深部液流转向剂ZXT-01配方(聚合物0.3%~0.5%+交联剂0.05%~0.10%+稳定剂0.2%~0.3%+促胶剂0.005%~0.02%;各药剂加量为质量百分数)。通过控制体系成胶时间和强度,实现深部运移与封堵。2012年6月~2013年11月应用于QHD32-6油田6井次,注水压力平均提高1.9MPa,受益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累计增油40283m~3,累计降水75354m~3。  相似文献   

14.
处于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性的差异,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进入油层相对高渗透层,造成油井水窜,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有效的调剖堵水措施。普通调剖措施对处于注水多年的高渗透率油藏调剖堵水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为"注入量小、有效期短、增产低"。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主要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试验,并应用于现场试验,得到了很好的增油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赵57断块油藏地质条件,采用可动凝胶和网状树脂相结合的复合深部调驱技术,对12口注水井进行调剖.通过对深度调剖井组进行注采分析,进行调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调驱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和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某油田(M油田)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因长期注水开发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提出采用聚合物凝胶封堵高渗透带,使液流转向进入低渗透层,进一步提高厚油层的驱替效率。通过室内岩心实验评价了聚合物凝胶封堵剂体系的封堵性能、耐冲刷性、流动成胶性能。现场试验效果表明:该体系在污水配制条件下凝胶强度高,封堵后连通油井见到了增油降水效果,说明该体系适用于封堵高渗透带。  相似文献   

17.
胶状分散凝胶及其驱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将聚合物交联以提高其适应性的作法,在油田上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凝胶堵水和调剖就是使用交联聚合物来实现油井增产增注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交联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使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外应用的“凝胶体系油藏深部流体转向技术”、“胶状分散凝胶(ColloidalDispersionGel)”驱油技术已打破了聚合物凝胶堵水和聚合物驱油的传统概念,使聚合物凝胶向着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在聚合物驱油中,由于水中离子和机械剪切的作用,使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下降很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青海尕斯油田油藏条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交联聚合物凝胶+水膨体颗粒复合调驱体系的注入参数,并对配方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的配方为:1500mg/LHPAM+400mg/L有机酚醛+100mg/L稳定剂+100mg/L除氧剂+0.5%水膨体颗粒时,该复合调驱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注入水剖面,并有很好的驱油作用,其具体效果为封堵效率可达到90%以上,提高采收率可达到17.8%左右。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丽 《当代化工》2014,(9):1708-1710
针对吉林油田某区块低渗油藏的特点,以有机铬和酚醛树脂作为交联剂,研制出了HPAM/酚醛树脂-有机铬新型复合凝胶体系,该新型复合凝胶体系的最佳配方:HPAM质量分数为0.3%、酚醛树脂质量分数为0.8%、有机铬质量分数为0.4%,并对新型复合凝胶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0.0℃下,新型复合凝胶体系成胶时间为20 h左右,成胶强度大于15 000 mPa·s,注入0.3 PV凝胶体系的封堵率达到93.0%,满足该区块低渗油藏调剖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深部液流转向在QHD32-6油田的适应性,本文应用关联分析法从地质油藏、生产动态、调堵药剂体系、施工工艺四个方面对现场应用的深部液流转向井进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深部液流转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有油藏地质因素井组受益油井厚度、水井渗透率级差;生产动态因素产量(调前产液、累计产液);施工因素爬坡压力等因素是影响深部液流转向效果主要因素,为措施选井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和现场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