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本文以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模型为基础,引用1986-2007年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税收有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得到误差修正模型,并对序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政府支出的短期变动对私人投资存在负向影响,税收的短期变动对私人投资存在正向影响,税收不是导致私人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私人投资是导致税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受到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也是公共部门管理改革以及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在性质、目标、环境和过程上都有区别于私人部门的特殊之处。应重视差异,并且看到我国公共部门在战略管理实践中缺乏前瞻性、缺乏明确的战略实施步骤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软环境资源的现象,适度地借鉴战略管理的精髓对改善我国公共部门传统行政方式造成的困境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引资的重要渠道,如今中国已经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量最大的国家。但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长期以来大力的引资策略,必然伴随着某些市场份额的让渡,对国内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产生了挤出。是从中国现实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挤出行为,并分行业讨论不同行业所受到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一些对我国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凌靖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13):170-171
本文在Agosin和Maye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广东省19792012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FDI与民间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通过研究结论发现,FDI对广东省的民间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引发社会上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广泛的研究,从政府教育投入的角度入手,利用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结构和教育支出结构为视角研究老龄化对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财政支出结构内,当前的老龄化水平并没有因为要增加社会保障性支出而产生对政府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在教育支出结构内,初中等教育支出并没有因为老龄化和高等教育支出的作用而受到挤出,反而在高等教育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的深化会增加政府对初中等教育机构的支出。通过考察这两个挤出效应,可以判断当前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偏向,这对观察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方式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减少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不必要的挤出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求,但融资资金的竞争、垄断的存在、金融机构的偏好、国有企业投资的低效率及投资领域的竞争等问题是导致我国政府投资挤出效应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国际贸易问题》2017,(8)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术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在相应环节出现"挤出效应"。本文提出短期发挥人口红利余热,中期成为区域价值链的技术制高点,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双环流枢纽"、"夹心层中心"的分工地位调整。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FDI)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FDI如果带动了当地的投资会带来挤入效应,反之,如果FDI进入了与当地企业相竞争的行业,则会代替或挤出当地的投资进而产生挤出效应。本文采用Agosin和Mayer构建的国内投资方程构建模型,对FDI对天津地区工业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