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研制出以改性的国产γ-Al2O3为载体、以钨镍为活性组分的DZ-10D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通过了小试、中试和活性稳定性试验。工业生产的催化剂达到了实验室制备催化剂的水平。以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3.5 MPa、体积空速1.2 h-1、反应温度340 ℃条件下,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0×10-6的柴油。  相似文献   

2.
N-甲基吗啉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甲基吗啉是芳烃联合装置中的抽提溶剂,含有少量进入抽提产品之一的甲苯。研究了C9芳烃原料中N-甲基吗啉对ZA-9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 MPa、空速1.5 h-1、n(氢)∶n(烃)=6.7∶1、385 ℃条件下,原料中N-甲基吗啉质量分数≤100×10-6时,反应24 h后,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活性;N-甲基吗啉质量分数为50×10-6时,反应500 h后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HPA304新型预载复合脱硫醇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A304催化剂属Merox固定床无碱脱硫醇催化剂,其预载活性组分不但量大而且是复合的,因此催化活性高。在FCC汽油脱硫醇时,可不使用活化剂,将一种新型的有机碱作为活化剂用于RFCC汽油脱硫醇。汽油脱硫醇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硫醇硫质量分数可以降至1×10-6~3×10-6。  相似文献   

4.
UV/Fe3+/H2O2体系降解活性艳橙X-GN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器中,采用UV/Fe3+/H2O2体系光解活性艳橙X-GN模拟废水,考察了X- GN、Fe3+和H2O2初始浓度、初始pH值及温度对光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 W低压汞灯(λ=254 nm)照射下,UV/Fe3+/H2O2能够有效地降解结构稳定的X-GN,在pH=3.0、温度50 ℃、时间120 min、Fe3+和H2O2初始浓度分别为2.5×10-5 mol·L-1和1.5×10-4 mol·L-1时,含200 mg·L-1X GN模拟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0.15%。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该催化氧化反应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求得X-GN氧化和TOC降解动力学模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67 kJ·mol-1和25.38 kJ·mol-1。同时依据离子色谱 (IC)、GC/MS对X-GN降解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进行了鉴定,证实有导致X-GN氧化和TOC降解不同步的中间产物存在。  相似文献   

5.
DFP新型钒镍钝化剂在RFCCU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研究重金属镍、钒对烃类裂化催化剂中毒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具有一剂多能和协同作用元素间的复配和优化,并考虑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和成本,研制了无毒、高效和稳定性好的DFP抗钒、抗镍双功能水溶性钝化剂,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 Mt/a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U)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料油中掺质量分数为39%~42%的减压渣油,平衡剂上钒质量分数高达7.5×10-9~9×10-9,镍质量分数为5×10-9~6×10-9条件下,使用DFP钝化剂与国产钝化剂MP相比,轻质油收率提高0.45%,焦炭产率下降16%~20%,氢气产率下降25%~30%,平衡剂活性指数提高4~5个单位,使用方便,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用H2O2/液体酸AE催化氧化处理直馏柴油,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将反应中生成的极性有机硫化合物除去。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效果明显。当V(柴油)∶V(AE)∶V(H2O2)=100∶8∶12,60 ℃反应10 min,可将直馏柴油硫含量从2 329 μg·g-1降至147 μg·g-1,脱硫率达94%。  相似文献   

7.
COR系列抗钒降烯烃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和沧州石化公司催化装置专用COR系列抗钒降烯烃催化剂开发和工业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配合工艺的调整,COR系列能够在抗平衡催化剂上质量分数为4000×10-6左右的钒污染、维持理想的汽油辛烷值和产品分布的同时,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12~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橡胶改性尼龙6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凯  钱春香  乔淑媛 《化工学报》2007,58(8):1989-1995
采用酰基己内酰胺封端的丁腈橡胶(CHTBN)或丁苯橡胶(CHTBS)与NaOH作为引发催化体系,反应温度在145~160℃之间,通过绝热法测定反应过程的温升曲线,计算得到了动力学参数。采用CHTBN/NaOH时反应级数为一级,活化能在72.91~73.16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3.22×1011~3.38×1011mol 1-n·s-1范围内;采用CHTBS/NaOH时反应级数在1.23~1.34之间,偏离了1级反应,活化能在85.55~86.88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4.52×1011~5.09×1011mol 1-n·s-1范围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阴离子聚合绝热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与实验温升曲线具有很好相关性,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  相似文献   

9.
Co-Mo/γ-Al2O3非贵金属高效脱氧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γ-Al2O3非贵金属脱氧催化剂。利用XRD、SEM-EDS和 TEM等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常压微反脱氧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中氧体积分数为0.1%、空速3 000~12 000 h-1、活性温度80 ℃以上的条件下,尾气中残氧体积分数小于1.0×10-6。300 h连续运转表明,该脱氧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直馏柴油气-液相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投资大、操作条件苛刻及污染严重等问题,氧化脱硫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采用专用的柴油均相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TS-1和纯O2氧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可达到很好的脱硫效果且耗氧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150 ℃、08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m(催化剂)∶m(柴油)=1 500 μg·g-1的条件下,可将柴油硫含量从2 217.2 μg·g-1降到265 μg·g-1,脱硫柴油硫含量符合欧洲Ⅱ类柴油标准(≤300 μg·g-1),柴油收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1.
高丽霞  戴子林  李桂英 《化工进展》2014,33(12):3393-3398
将离子液体FeCl3/BmimCl与Schiff碱Co络合物CoL组成催化体系,以氧气为氧化剂,噻吩的正辛烷溶液为模拟油,考察该脱硫体系脱除模拟油中噻吩硫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脱硫条件为:模拟油25mL;IL-FeCl3/BmimCl摩尔比为1,8mL;O250mL/min;反应温度62℃;CoL0.13g;时间6h,最终脱硫率可达96%(质量分数),脱硫后油品中噻吩含量最终可降到50μg/g以下。噻吩的氧化产物为SO42-离子。离子液体再生4次后脱硫性能开始下降。该脱硫体系对实际柴油中的噻吩硫催化氧化脱硫效果可达100%,该脱硫体系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相催化剂经水热处理后,催化剂孔结构发生了改变,孔容、孔径和比表面积增加。采用小型加氢装置加工处理不同超深度脱硫难度的柴油原料,对水热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超深度加氢脱硫活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体相催化剂经水热处理后,提高体相催化剂的超深度加氢脱硫活性和芳烃饱和性能,加工处理超深度脱硫难度大的劣质柴油时,加氢活性提高更加明显。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精制油中硫含量小于10μg/g时,对比没经水热处理的催化剂,水热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温度降低了5℃。而以催化柴油为原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精制油中硫含量小于10μg/g时,水热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温度比水热处理前的反应温度降低了13℃。水热处理后的体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房斌斌  李会鹏  赵华  蔡天凤  周旭 《当代化工》2012,41(7):687-690,694
采用后合成法合成了HY-SBA-15复合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负载不同比例的磷钨酸(HPW)制备催化剂.用XRD对HY-SBA-15复合分子筛及HPW/HY-SBA-15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磷钨酸的引入并没有改变复合分子筛的介孔结构,但会使其衍射峰的强度有所降低.以硫含量为500 μg/g模拟油进行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钨酸负载比例、剂油比、氧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钨酸的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活化温度为300℃时的HPW/HY-SBA- 15催化剂效果最好,在模拟油用量为30 mL,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90 min,剂油比(催化剂与模拟油的质量比)为0.02,n(H2O2)∶n(S)=8,无水乙醇用量3 mL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磷钼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磷钼杂多酸盐催化剂,然后对其脱硫性能进行考察.实验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脱硫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磷钼酸的摩尔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干燥活化时间为10h.在上述的实验条件下,精制的磷钼杂多...  相似文献   

15.
李金瑞  张聪  闫锋 《当代化工》2014,(3):340-343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糠醛为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焦化柴油进行硫氮脱除反应,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50 mL焦化柴油为基础,在H2O2体积为7 mL、磷钨酸用量为0.28 g/L、四乙基溴化铵质量为0.10 g、反应温度60℃、氧化反应70 min、25 mL糠醛萃取三次的最优工艺条件下,柴油中硫质量分数由647μg/g降至62.58μg/g,脱硫率达90.33%;而氮质量分数由775.26μg/g降至29.85μg/g,脱氮率高达96.15%。氧化溶液与萃取剂回收后经处理均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杜春龙 《广州化工》2011,39(9):98-100
通过H2O2/HCOOH体系对柴油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考察了H2O2/HCOOH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等因素对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min,剂油比为1:15,在反应进行到25min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脱硫率达最大,油脱硫率可达90.0%。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氧化脱硫。在催化氧化溶剂抽提的基础上,同时又用功率超声作用于该过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考察氧化剂油比、氧化剂与催化剂的体积比、氧化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为28kHz作用下,以H2O2为氧化剂,甲酸为催化剂,萃取剂为DMF,萃取剂油比(体积比)为1:1,一次萃取20min,萃取次数为2次时氧化剂油比(体积比)为1:10,H2O2:甲酸体积比为1:1,氧化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0min为最佳,其脱硫率达到93.2%。  相似文献   

18.
以氧气作氧化剂,甲酸作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萃取脱硫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催化氧化温度、时间、氧气压力及萃取剂的用量等对催化裂化柴油硫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适宜的脱硫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充氧压力0.6 MPa,V(催化剂)∶V(柴油)=10%。经催化氧化,柴油硫质量分数可从1 694.2μg/g降到190.8μg/g,脱硫率达到88.7%;在V(萃取剂)∶V(柴油)=1.0和室温条件下,用NMP萃取3次,柴油硫质量分数为37.5μg/g,小于50μg/g,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