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西植被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97,17(1):60-68
广西植被植物区系组成有217科,1025属,乔木层优势种430种。分层统计,乔木层278属,灌木层198属,草本层403属,层间植物145属。927属种子植物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19个变型,热带分布占73.0%,温带分布占23.8%。分层:乔木层热带分布占74.1%,温带分布占19.8%,草本层热带分布占68.6%,温带分布占29.8%;泛热带分布42.5%在草本层,22.5%在乔木层;热带亚洲分布37.5%在乔木层,20.7%在草本层;北温带分布48.4%在草本层,30.6%在乔木层;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37.5%在乔木层,17.5%在草本层;东亚分布44.4%在草本层,25.0%在乔木层。以优势种统计,热带分布占34.8%,南亚热带分布占28.8%,中亚热带分布占36.3%。  相似文献   

2.
云南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实地采集的4500余号标本,从科、属、种水平对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复杂,有159科640属1864种.(2)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北温带分布属127属,泛热带分布属99属,东亚分布属93属,热带亚洲分布属54属,4种类型共占总属数的60,94%,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主要来源.(3)该区植物区系较之滇中高原的小百草岭更近于华中植物区系的梵净山,应隶属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之华中区系,而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明显不同.(4)该区有中国特有科1科珙桐科,东亚特有科10科、中国特有属27属、中国特有种1063种,特有种的比例高达57%.丰富的特有成分,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深刻的热带亚洲的历史背景,而现代植物区系总体上已经是东亚植物区系中的华中植物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安徽祁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富  钱士心 《植物研究》2005,25(3):351-357
祁门地区位于皖南山区南端,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经调查种子植物有147科731属1822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17种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优势科为木通科、猕猴桃科、槭树科、金缕梅科、榆科等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科有11种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51.9%);属有14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占20.5%),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55.6%;种有13种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占50.8%),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33.1%,因此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温带区系性质。此外,该区系起源古老;替代现象和特有植物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现知维管束植物有205科(蕨类和拟蕨类 植物40科,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58科),839属,约1961种(包括154变种)。其中,古 和原始的科、属不乏其代表。从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该区具有我国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的14个,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该 地区的植物区系虽含有丰富的热带成分,但根据各类温带属占该区总属数的百分比以及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中的木本属几乎所有都是落叶的乔木或灌木,该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而且,这种温带性质可能与该区的山体海拔高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论述了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库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4科、401属、666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6属6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1科66属95种,双子叶植物99科329属565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居多,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48/28)。属的数量统计显示该区单种属和寡种属共有393属,占总属数的71.51%,说明本地区植物组成较为分散。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共94属,占总属数的23.44%;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有56属,占总属数的13.97%。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数相当(180/171)。通过大陆和岛屿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比较得出,生境片段化可能已经影响了千岛湖库区植物区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云南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现知种子植物240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230科),1,984属,约13,000种。无论从那一派分类学家的系统或观点来说,云南都有众多的古老或原始的科属。从云南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比较分析,云南区系明显是热带性质并且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的属占云南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61.89%,温带的属却占32.19%。中国特有属在云南分布约有83属,占云南总属数4.39%,并占中国特有属224个的37.05%。  相似文献   

7.
山东泰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共有种子植物100科407属757种。世界性单型属和少型属共有51属,占总属数的12.5%,并有不少起源古老的科、表明了本区系起源的古老性。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15种类型在泰山均有分布,其中北温带分布居首位,占34.5%,泛热分布次之,占19.1%,再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分别占14.3%和10.1%。类温带性质属共有257属,占72.2%,而热带质属有则99属,占27.8  相似文献   

8.
陕西留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桦  王东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66-475
陕西留坝地区有种子植物133科、635属、1480种。本文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裸子植物6科、13属、19种;单子叶植物18科、135属、297种;双子叶植物有109科、487属、1164种。木本种类566种,占38.2%,草本914种,占61.8%。(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种类多,15个分布类型及15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67.0%,有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伟斌 《植物研究》2005,25(3):366-372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分布有种子植物106科、464属、942种。对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不丰富,有裸子植物2科, 4属, 5种;单子叶植物16科, 88属, 173种;双子叶植物88科, 372属, 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有15个分布类型及12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73.25%,具有明显的优势。热带成分占23.75%。(3)古老、残遗、原始成分较多,反映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属,国家级保护植物11种。分析认为该地区是华北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庆辉  朱华 《广西植物》2007,27(5):741-747
基于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被调查资料,统计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记录有种子植物95科223属3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达41个,占总科数的43.16%。属的分布类型中,热带分布属共计187个,占总属数的83.86%。在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属最多,达61个,占总属数的27.35%;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计有47个,占总属数的21.08%。种的分布类型中,各类热带分布的种最多,占总种数的70.37%,其中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具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属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但同时也呈现出向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