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颗印”是昆明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从建筑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一颗印”作为住宅空间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在总结“一颗印”民居建筑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处境的基础上,探讨了“一颗印”传统居住模式与现代昆明生活的适应性,以及“一颗印”式民居的保护继承问题和更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郭峥  翟辉 《室内设计》2017,(2):108-112
“一颗印”是云南滇中地区的典型 民居,以昆明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整个云 南省均有分布。本文以云南大理诺邓村中88 号和127号民居为代表,分析该地区的“一颗 印”民居的平面形式,建构技术做法及特色 与常见的“一颗印”民居有何异同,以期对云 南“一颗印”民居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对 地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建筑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一颗印”民居又称“一口印”,是我国典型的民间建筑风格,主要分布于云南、安徽、陕西等地区,与广西杆栏式、客家围龙屋、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并称为中国五大古建民居。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近些年“一颗印”大部分建筑面临残破不堪、失修等亟待解决问题。“一颗印”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需要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的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4.
"一颗印"古民居作为汉人南迁至滇中地区后,由中原"合院式"建筑演变而来的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云南特色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在云南民居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滇中地区的"一颗印"古民居却日渐减少。本文从滇中地区"一颗印"民居的形成说起,通过探讨滇中"一颗印"中所蕴含的艺术特点和现实状况,对"一颗印"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红丽 《山西建筑》2010,36(33):56-57
从云南“一颗印”名字的由来及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颗印”是符合当地特色的民宅,希望能保持自己的特色一直存下来,对民居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一颗印”的图版补缺与联想朱良文《华中建筑》1996年第3期重刊刘致平先生的遗作“云南一颗印”,引起我的注目。在重读中发现图版有缺,并见编号附言“由于底本《刊》有残缺,原“图版”中的图版①⑧(17)(18)阙如。该《刊》珍稀,一时难以获得第二底...  相似文献   

7.
"一颗印"民居作为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之一,广泛流行于云南、陕西等地,其中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具有浓厚的云南本土气息,在云南的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实地进行测绘之后,详细介绍了海晏村"一颗印"民居的建筑技术特点,并以此为根据简单梳理了建筑技术与建筑功能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建筑发展的历史为脉络,论述建筑技术对建筑功能与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洪江"窨子屋"与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为案例,比较同一民居形态在不同地域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洪江和云南"一颗印"民居模式的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元素的异同,归纳出其在建筑形态上的特征,进而总结出"一颗印"模式传统民居的营造理念以及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昆明传统居住建筑形成的背景与当代社会背景的差异,并通过对昆明周边地区官渡古镇秀英村与沙朗乡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一颗印”传统民居在现代居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弊病,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梦思  田丹 《中外建筑》2014,(5):99-100
本文以“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建筑生命本源及其形式与人类文化心理的永恒关系。通过剖析“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以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颗印"式民居是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昆明民居的重要组成。该文以自然与人文引入,从民居发展与演变,对"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家庭关系地位方面对"一颗印"式民居的传统家庭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礼制观念渗透到中国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传统住宅中。以云南“一颗印”民居为主要案例.研究礼仪在中国传统住宅空间和家具摆放空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欢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2):98-101
"一颗印"传统古建筑作为海镜村的主要民居,是云南民居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典型代表。通过对"一颗印"古建筑进行问题分析,结合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保护实际,提出具体的修缮方案。  相似文献   

14.
昆明的“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其建筑的装饰设计,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通过对保存较好的海晏村及周边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从海晏村“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材料、色彩、装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析,探寻海晏村民居的装饰类型,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对当代艺术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风水学热潮逐渐兴起的今天,本文通过对云南当地传统民居和建筑风水学进行研究,分析了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中体现出来的建筑风水学文化,阐述了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学的关系,研究了风水学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学在保护、传承与更新中应采取的态度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滇南“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的调查与社会文化分析,彰显了营造仪式研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藉此尝试提出了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道门径。  相似文献   

18.
栏目主持:石克辉协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 “一颗印”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滇池之滨及杞麓湖畔,其间居民的族属有汉、彝、白、回、蒙古等,其中大以昆明地区的“一颗印”民居最为典型。主于其平面紧凑,平坝地区和山区都适宜,而独院式结构又合乎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其外形封闭坚固,适于昆明地区风大、紫外线强的特点,且有利于防盗。因此,“一颗印”民居深为当地群众喜爱,成为滇中民居的代表。 山地村落——乐居村 乐居村位于昆明市西团结乡,距昆明约25公里,是一个彝族村落(图1)。整个村子建于一个小山坡上,座西朝东,前…  相似文献   

19.
蒋昕萌  王冬 《华中建筑》2012,(10):159-163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洪江古城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有380余栋明清时期的"窨子屋"民居建筑群,本文初步分析了"窨子屋"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异同,论述了"窨子屋"民居的平面类型、空间组合与布局以及典型的建筑元素,探索了"窨子屋"民居作为湘西南"一颗印"建筑类型所具有的独特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