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浙江省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该病在浙江省的流行范围、危害程度和流行季节、水域、发病率、危害对象等情况和规律,并对有关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流行一种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来势之猛,危害之大已给我省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笔者根据我市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暴发性鱼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客观条件 (1)池塘条件。通过对发病鱼池的测量、化验,发现发病池塘的水深在1~1.5米;透明度20厘米以下;溶解氧平均值在4.5毫克  相似文献   

3.
<正> 淡水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流行范围最广、发病种类最多、死亡率最高、危害和损失最大的急性传染病,故最初被称之为淡水养鱼暴发性鱼病即细菌性败血病。 几年来,笔者深入到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做鱼饵料、添加剂、渔药的售后技术服务,目睹此病的流行与危害极其严重,现将发病的原因、规律、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一种传染性鱼病,该病流行地区广,发病季节长,患病品种多,死亡率高。为解除该病之危害,我们利用已经分离到的病原菌,针对几十种抗菌药进行筛选试验,配伍成一种新型鱼用药物——败血宁Ⅰ型。通过两年的抑菌、鱼体防治、毒性等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抑菌效果好、安全浓度高等特点。现将败血宁Ⅰ型1992年在生产单位应用于防治暴发性鱼病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治情况试验塘分布在湖北的沙市、江陵、公安、荆门、松滋、孝感、枝江等七个县市,试验用败血宁Ⅰ型共350公斤,试验总水面达  相似文献   

5.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鱼病,它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从夏花鱼种至食用鱼)、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该种鱼病的流行时间是2月底至11月,发病高峰期是5月至9月。下面将该种疾病的特征及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地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鱼类病害已成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来势之猛、危害之大已给我地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几年来我地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该病进行了预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发病原因从大量的病例表明,暴发性鱼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发病池塘多属鱼放养密度大、鱼类生活环境恶化,疾病相互感染。池水溶氧长期处于低值.池水有机物耗氧量长期超标,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池水污染严重.细菌大量繁殖,致使地鱼运动能力下降,饵…  相似文献   

7.
1990年6月以来,湖南长沙、衡阳、益阳、常德、郴洲等地市相继暴发一种新鱼病,广东、江苏、湖北等省也有此病流行。该病暴发性强,感染率高。危害性大。国内过往未见系统报导。对该病研究不详。本文对该病病源、病症、危害及防治方法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为了论述方便,并对该病暂定名为鱼类弧菌病。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至1993年4月,安庆市5座中、小(一)型水库养殖鱼类相继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187.6公顷水面共死鱼28t。作者对5座水库鱼类发病原因、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在流行季节对其中3座水库的鱼病进行了诊断和药物防治。水库暴发性鱼病与高温季节水位大幅度下降而引起水质恶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防治暴发性鱼病方法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目前,对该病...  相似文献   

10.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近年来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的一种传染性病。目前这种病的名称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也有叫出血病等。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一、流行原因这种严重的暴发性流行病在全国20多个省、币广泛流行,主要原因如下:1.放养密度及单位水体产量均大幅度提高而鱼病预防工作未能同步加强;2.饲养管理工作做得不细、鱼池地水老化,底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鱼类长期生长在这种不良环境下,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3长期近亲…  相似文献   

11.
何京 《内陆水产》2003,28(3):29-29
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养鱼中,经常发生白鲢、鲫鱼、鳊鲂大量死亡暴发性鱼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就已在我国主要养鱼地区广泛流行。该病病原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鱼病组(1991)报告为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hydrophila),其特点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导致病鱼体表表现为细菌性败血病症状。据调查,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达50%~90%,给渔业生产带来威胁。为了减小损失、控制病菌蔓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推广、组织综合预防和治疗该鱼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流行与症状该病流行于每年6~10月份,死亡…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暴发病病因及综合防治最近几年,出血性败血病已成了我市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危害品种之多,损失之大,是鱼病史上前所未有的,尤以鲫、鳊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鲢、鳙、鲤等。现已从患病的鲫、鳊、鲢、鳙鱼体内分离出了致病菌,此种鱼病系由点...  相似文献   

13.
<正>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常在我国淡水鱼养殖地区暴发流行。该病是我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养殖鱼的鱼龄范围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水和淤泥是传播媒介,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鳃侵入鱼体。以往该病好发于花白鲢、鳊鱼、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鱼是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鱼病极易发生和蔓延,所造成的危害也极为严重。本文对网箱养殖建鲤所遇到的几种危害较大的鱼病作了描述,特别对暴发性流行病、竖磷病、烂鳃病、痘疮病和白云病的防治技术作了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9月份南方持续高温,池塘水温保持在28℃以上,导致鱼病暴发性流行.笔者在基层指导鱼病防治20年来,从今年的死鱼品种、死鱼数量看均大大超过往年.本文侧重分析人为因素造成鱼病暴发性流行原因,总结防治经验供养殖业者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近来,我省肇东、肇源等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病严重,许多养鱼户询问该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答: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我省出现的一种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的鱼病。这种鱼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鲤、鲫、草、鲢、鳙鱼等。1.发病原因:暴发性出血病一般认为是由于气单胞菌属病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性鱼病。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水中有这种病菌存在,但不致病。在池塘水质条件差,水体缺氧和氨氮水平高的情况下,可导致这类病菌大量繁殖,加之鱼在这种池塘条件下体质弱,  相似文献   

17.
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困扰水产养殖业的一个大问题,尤其在精养高产池中,常常引起大规模的死鱼。仅浙江省1989年因暴发性鱼病损失的各种鱼类就达3330万公斤。暴发性鱼病成为制约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危害严重,严重挫伤了广大养鱼者的积极性。一时间关于暴发性鱼病的防治研究报导很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的暴发性鱼病,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各地对暴发性鱼病作了研究,先后从暴发性鱼病病鱼分离细菌8种,有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产气单胞菌、孤菌、苏伯利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以及BCH—1—6,8,BCK—7,BSH—9和BSK—10等。而中科院水生所  相似文献   

19.
<正> 鲤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颗粒饵料的普及推广,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吨鱼塘、双吨塘屡见不鲜。暴发性鱼病也日趋严重,给养殖单位造成极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与有关专家探讨,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 发病特点 1.1 流行季节长 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该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6,(6):75-75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近年来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的一种传染性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一、流行原因这种严重的暴发性流行病在全国20多个省、市广泛流行,主要原因如下:1.放养密度及单位水体产量均大幅度提高,而鱼病预防工作未能同步加强。2.饲养管理工作差、底质恶化,有害物质多,鱼类长期生长在这种不良环境下,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3.长期近亲繁殖,引起体质下降。4.商品饲料多投喂价格便宜的菜饼、霉烂变质的小麦等,造成鱼类营养不全,且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