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涌黄地峒遗址是香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调查、试掘后认为,这是一处打制石器加工场,其范围之大(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50m)和石制品密度之高(试掘10m2,出土及采集石器3261件)实属罕见。出土石器种类比较丰富,旧石器加工技术大部分在此都能见到。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了解和解决岭南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问题将有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南国古生物宝库:广东省河源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化石》1999,(4):12-13
1998年1月13日,广东省河源市博物馆在东源县双江镇增坑管理区发掘一处全国罕见的菊石化石群遗址。《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相继报道了这一重大考古新闻。这个遗址最早发现于60年代初期。当时我的堂伯黄观妹在此修筑水圳,发现一块表面既象“菊花”又象“小石磨”内痕的石块,直径大约8厘米,他便带回家里收藏起来。直至80年代初,他的儿子黄汉光(当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将此石块交给我,我当时在双江公社任文化站长。我只是感到很奇怪,但弄不清…  相似文献   

3.
在富饶美丽的杭州湾南岸,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发现了一处原始社会的重要遗址,距今已近7000年。该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种类繁多的动物遗骨,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是少见的。这些动物的发现,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它和当时的原始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动物,种类之多,数量之丰富,几乎可以构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了。其中主要有:哺乳类灵长目的猕猴、红面猴;偶蹄目的猪、水牛、山羊、梅花鹿、四不像;奇蹄目的犀;长鼻目的象;食  相似文献   

4.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2018,37(4):590-601
晋西南古称河东,位于汾渭地堑中部,包括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中条山南麓黄河沿岸。这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发展、演化的重要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堑发现了3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这些发现业已证明晋西南的临汾、运城以及中条山南麓黄河沿岸,从早更新世初期直到更新世结束一直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其中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群、丁村遗址群、下川遗址群、柿子滩遗址群,代表了东亚旧石器时代人类200万年以来从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一个完整的演化历程。因此,这里成为中国大陆一个非常重要的远古人类演化场。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区域旧石器考古的回顾,找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并向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开拓者贾兰坡、王建、王择义等老一辈考古学家致敬。  相似文献   

5.
十二万年前的欧洲人与他们在欧亚的亲属大不相同。今天,人们在法国南部潜心研究,就欧洲人早期的祖先及其生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宝贵信息。巴黎人类博物馆馆长亨利·拉姆利在法国南部发现了好几处欧洲人原始祖先的遗址,成绩卓著,令人惊叹;在尼斯港湾上面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可称为欧洲第一个“人类建筑物”的,距今约十二万年的一间猎人的小屋;在特雷阿玛塔发现了迄今欧洲最早的人类脚印。  相似文献   

6.
湖北十堰发现3件大型尖状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恒富 《人类学学报》2001,20(4):314-315
十堰市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中上游。近年来在这一区域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多达数 1 0处 ,古人类化石地点 3处 ,本文报道的是来自 3个地点的 3件大型尖状器。图 1 鸳鸯寺大尖状器ThebigpointfromthelateritoidlayerofYuanyangsisiteinShiyancounty1 鸳鸯寺地点位于十堰市第箭区鸳鸯寺村。石器出土于网纹红土中 ,此处为泗河的二级阶地、石器出土地点高出河面约30m ,堆积厚约 1 0— 1 5m ,石器的原料为扁平的长条形黑色石英岩砾石。制作方法是先将砾石的一侧打去一小…  相似文献   

7.
位于北纬33°上下、秦岭南麓的汉水上游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自然生态系统最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早期人类生存的地区,也是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存发现较早、遗址密集和研究较为深入的区域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汉水上游干支流地区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数以百计,其丰富的古人类和动物化石资源以及旧石器文化遗存对研究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环境适应、石器工业技术和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对汉水上游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旧石器遗址相关调查研究现状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兼及丹江口库区周边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收获,结合本研究团队数年来在该区域研究工作的进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汉水上游地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给予前瞻。  相似文献   

8.
高星 《化石》2013,(2):83+1-3
谨以此专辑纪念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90周年水洞沟,一个略显土气的名字,但却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符号,在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1988年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藏着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静卧着见证过沧海桑田变迁的诸多文物古迹,印满了中外学者名流前来探考踏访的足迹,还因为神奇瑰丽的地貌景观成为当代的  相似文献   

9.
《化石》2018,(4)
正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启动以来,于1998年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古人类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与发掘距今已有整整20年了。在此重要的周年发现之际,作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笔者想借此机会聊一聊人字洞以及曾经生活于此的硕鬣狗  相似文献   

10.
1960年4月间,我到汉源县富林镇附近调查地质时,同县地质科的朱克远同志,在富林镇(汉源县所在地)背后的流沙河右岸,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经过短时间的发掘,在三个露头的地点里,除发现有零星的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石器、石片、炭屑和燃烧过的骨块等。年底,我又前往该地进行了一次调查,除对这一遗址的地层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外,又  相似文献   

11.
去年九月,京郊碧空无云,秋高气爽。沃野五谷黄金,香飘万里,一派丰收景象。在这样的季节,我有幸跟随张先生重访了扁担窝遗址。说来也巧,这次复查是由一个偶然的机缘促成的。一天,标本室给张先生送来几件石器标本,只见上面写有“LOC.25”字样。看笔迹,颇似贾兰坡教授当年的手迹,于是求教贾老。贾老肯定地告诉我们:这是西扁担窝的东西!接着,我们又查阅了有关文献,得知该遗址的概况。西扁担窝系一洞穴,位于周口店以西约8公里的松树窑村附近的山上。当地还有一个叫东扁担窝的,二者分别在遥遥相对的两山坡上。这两个洞,传说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插扁担的地方。洞穴是贾老1935年秋发现的,大约在1958年前后,将出土有石器的西扁担窝编为周口店第25地点(LOC.25)。从  相似文献   

12.
路石 《化石》2003,(2):32-34
今年是中国第一个旧石器遗址———水洞沟遗址群发现 80周年 ,也是裴文中先生领导的系统发掘该遗址、弄清诸文化层时代关系的 4 0周年。 1963年的往事浮现脑际 ,历历在目 ,仿如发生在昨日。那年的金秋 ,在张三小店前坐着两位边抽烟 ,边聊天的老人 ,缕缕青烟在他们间袅袅升起 ,昵昵交谈 ,象老友重逢。两者之一是小店主人张三 ,另一位是来此考察的裴文中教授。此时的他与村民融为一体 ,自然地显露乡土科学家的本色 ,以至发生稍后的一幕。当裴先生津津有味地听张三讲 192 3年德、桑神甫发现和发掘水洞沟遗址奇闻轶事时 ,一位过路的中年人插了进…  相似文献   

13.
《化石》1979,(3)
《化石》1975年第1期,发表了江苏省南通地区发现古代麋鹿的报道。从那时以来,我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麋鹿亚化石分布点,而且通过麋鹿,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南通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里成陆较晚,开发较迟,历史较短,因此,这里是考古学者足迹所不到的地方。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的Atlit-Yam遗址中发现一些疑似有结核病理损伤的人类骨骼遗存。之后通过对其中两具骨骼遗存(一例妇女,一例婴儿)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其生前的确患有结核病。Atlit-Yam遗址为一处前陶新石器遗址,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9000年。所以,该遗址中发现的病例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结核病例。这是结核病古病理研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15.
七角井是新疆地区最早发现的细石器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西北部、天山南麓东段的一处山间小盆地内。2019年调查首次在该遗址发现原生地层和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活动面遗迹,遗址出土石制品847件,年代为1.1万年。分析显示,该遗址石制品以优质燧石为原料生产小石叶和细石叶,多为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工具加工简单,体现出明显的权宜性特征;这些迹象表明遗址为一处打制石器的临时性活动场所。这一发现为探讨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中亚干旱区古人类适应方式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前,著名的苏联考古学家奥克拉德尼科夫发现一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乌拉林卡。该遗址座落于阿尔泰山区乌拉林卡小溪处。由于学者们对这个最古老的西伯利亚文化遗址的年代出现了分歧,所以这一遗址最近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能准确地检定这一文化遗址的年代,便可以确定人类在这一地区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地震来时,我正带着一台照相机和一台摄像机站在跌水崖环路边的一个向外突出的陡崖上面,这个山是东西走向的,我面朝北.背后就是青川的唐家河保护区,我站的这个地方是大熊猫觅食时常走的路的上方,因为在竹林里想拍到大熊猫实在太难了.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这里是拍摄大熊猫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8.
徐淑彬  邱播 《化石》1997,(1):16-17
金秋10月的鲁南山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到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为了配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宗冠福先生在山东省临沂市部分县的古象考察,我们在鲁南平邑、苍山、郯城、临沭四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一、桥墩下的大象下颌骨平邑县是临沂市最西边的一个山区小县,西部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相邻。不久前,我们刚刚在县城北面不远的南武阳城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宗冠福先生帮我们研究了该遗址产石器的层位,实地考察了考古工地。当他得知平邑县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古象的下颌骨化石时,饶有兴趣地观察了这件出自平邑…  相似文献   

19.
大同青磁窑旧石器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青磁窑旧石器遗址中发现了石制品近1000件,哺乳动物化石8种。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文化上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后一阶段。这是大同市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20.
象骨变矿物     
青海省西宁市南山盛产“龙骨”。经鉴定,这里的“龙骨”是距今一千多万年前中新世时的象化石。对象化石作 x 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化石变成了一种矿物——碳磷灰石,化学成分有钙、镁、磷、钠、碳、氧、氢、氯、氟等元素。一般动物骨质成分主要是钙、磷等元素,镁、钠、氯等元素如何大量进入象骨而形成碳、磷灰石?原来,埋藏象骨的岩层是富含钙、镁、铝、硅、钾、钠、碳等元素的白云石质粘土岩;从这种岩石氧、碳同位素计算出成岩时介质温度是50℃左右;埋藏象骨的岩层上面覆盖着100多米厚的岩层,在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