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6-117
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是小麦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被列为检疫性病害。分析了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指导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减少全蚀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寄主范围较广,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及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的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蚀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的根部,危害严重情况造成整株死亡,减少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那么如何防治小麦全蚀病呢?作者提出了合理轮作与田间处理病茬;培肥土壤,增施磷肥;化学防治与其局限性等防范措施,以供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并提出多种防治方法,以指导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减少全蚀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服务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是世界性重要的病害,在我国严重发生始于60年代末期,首先在山东烟台地区大面积发生,此后在甘肃武威、辽宁旅大等地造成危害,目前已扩展蔓延到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共18个省(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增加趋势.全蚀病主要破坏小麦根系,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统计,轻病地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乃至绝收.由于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单一的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危害.为此,作者结合试验研究就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作一概要评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伟 《河南农业》2020,(4):30-30
近年来,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条锈病连年在全市偏重流行,麦田杂草尤其是野燕麦、猪殃殃等发生程度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程度居高不下,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因此,在播种期和苗期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一、严把种子检疫关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是检疫对象,严禁在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繁育小麦种子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难以根除的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小麦种子的频繁调运,小麦全蚀病迅速发展,危害逐年加重,给河南省焦作市小麦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控制该病的传播和蔓延就成了植保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从2006年开始,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对小麦全蚀病进行综合防控,取得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了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了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检疫性疾病。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各地呈蔓延趋势,部分地块损失严重。本文作者综合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病原菌、侵染过程、症状、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并针对该病综述了一些防治措施,同时讨论了今后防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汝南县常年种植小麦8万hm2,2006年小麦全蚀病在汝南县板店乡首次被发现,刚开始群众对该病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进行防治,导致病情进一步扩大。随着近几年小麦的连续种植,全蚀病在汝南县的发生逐年增加,留盆、金铺、三门闸等乡镇也相继出现,全县已由过去的部分地块零星发生发展到点片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目前,全县已经扩展到7个乡镇(街道)、48个村,面积达1.1万hm2,其中重发面积0.21万hm2。为了查清该病的发生发展状况和防治办法,县农业局组织植保、土肥、农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全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全面调查,并利用深耕、土壤处理、药剂拌种、轮作等方法对全蚀病进行了系统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近几年的连续调查,我们对全蚀病的病状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全蚀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及其产品调运频繁,增加了以小麦全蚀病等检疫对象传播扩散的机会。因此,了解其发生传播原因,探讨出一套综合治理技术,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稳定发展,扩大出口是十分必要的。1发生与危害小麦全蚀病于1997年传入郑州市,1998年开始在个别县零星发生。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小麦全蚀病曾一度迅速蔓延,波及全市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平均病株率0.1%。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30%,为遏制其迅速蔓延的势头,郑州市植保植检站制定了严…  相似文献   

14.
正开春后,随着温度的回升,小麦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各种病虫草害也进入发生危害期。春季小麦病虫草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红蜘蛛、麦叶蜂、蚜虫、杂草等,针对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制定了其防治技术。1.小麦全蚀病: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具有传播快、防治困难、不易根除等特点,主要危害小麦根及茎基部,严重时植株生长迟缓,在5月下旬湿度大时在小麦茎基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是典型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该病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玉米、早稻、燕麦等农作物,以及毒麦、看麦娘、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危害大,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将其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过去,小麦全蚀病四川省从未发生、发现,自2014年5月上旬,在阆中首次发生、发现。南充市农牧业局接到阆中情况汇报后,立即安排市植保植检站专家赴阆中现场调研和诊断,并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对于小麦根部产生危害的疾病。得上小麦全蚀病的小麦根部会变成黑色并且腐烂,使得小麦无法正常健康的生长,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本文主要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进行了描述以及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开封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来,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并呈现出,扩展速度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间歇发生发病隐蔽的特点,在小麦全蚀病防控方面,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大大提高了对全蚀病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防控的积极性,农业部门从加强检疫,药械试验,示范入手,多方争取资金,购买防治药剂,切实搞好防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了解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规律、传播途径是我们发现和采取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性,危害十分严重,轻病地减产10%~20%,重病地减产50%以上,是我国小麦上的检疫对象之一,目前国内20多中省(区)已有发生的报道。1992~1993年,我们在送检材料鉴定和病害调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省原阳、浚县、扶沟县发生危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如扶沟县包屯镇陈岗村三年前只有一块麦田发病,而今年发病面积扩大了几十倍,造成很大损失。全蚀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一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