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腾冲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60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三药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地塞米松(DXM)和鱼肝油酸钠(SM)三药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优点。方法收集1996年9月至1998年9月,用PYM、DXM、SM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115例(156个瘤体),男性50例,女性65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4个月~45岁。瘤体位于颌面部73例(63.48%),口腔内42例(36.52%)。瘤体范围最小1 cm×1 cm,最大5 cm×8 cm。治疗方法用DXM 5 mg/1 ml配PYM 8 mg加1%普鲁卡因注射液4 ml,按每1 cm×1cm的瘤体内注射1 ml混合药液,再按相对大剂量鱼肝油酸钠注射的方法酌情注射鱼肝油酸钠。5~7天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1~2个月,未愈者可重复联合治疗。 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治愈81例(70.43%),基本治愈30例(26.09%),好转4例(3.48%)。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6.52%,有效率为100%。 结论PYM、DXM、SM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4月~2003年3月6年间用PYM瘤腔内注射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7例68个瘤体,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结果经0、5、4年随访,显效45例(78.9%);有效11例(19.3%);无效1例(1.8%),总有效率98.2%.结论PYM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副反应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60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用地塞米松5mg/1ml,配平阳霉素8mg,加2%利多卡因4mg,按体表瘤体面积每1cmx1cm注射1ml混合液计算计量,进行瘤体内注射。每隔10天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可重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经半年至两年的随访,治愈203例(78.1%),基本治愈41例(15.8%),好转16例(6.1%),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钟少波  廖天安  郑长泰 《海南医学》2006,17(10):38-38,40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990年12月至2004年12月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0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率80.2%、总有效率96.5%.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平阳霉素治疗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118例,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3.9%,总有效率达100%。本法疗程短,疗效满意。文章介绍了治疗方法,复习了血管瘤分类,讨论了平阳霉素治疗的作用机理,优点,反应和防治发热等措施,认为平阳霉素治疗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振河 《医学文选》2000,19(4):519-519
根据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PYM)对血管内皮有抑制作用的机理 [2 ,5 ] ,总结一年来用 PYM局部注射治疗 2 5例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瘤体 2 7个 ) ,男性 10例 ,女性15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30岁 ,草莓状血管瘤 8例 ,混合性血管瘤 17例 ,单发 2 3例 ,多发 2例 ,瘤体最小 1cm×1cm,最大 4cm× 6 cm;瘤体位于唇部 8例 ,颊部 5例 ,舌体部 5例 ,口底部 2例 ,颌下区 1例 ,眶下区 2例。1.2 治疗方法 注射 PYM前 ,检查血常规和胸透 ,结果正常者可给予治疗。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等不同,使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平阳霉素,治疗单纯性、混合性和海绵状血管瘤286例。1次未愈者,2周重复注射1次,2—5次为1个疗程。结果286例患儿326个瘤体,经6个月~2年的随访,治愈率55.5%,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6.8%。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体表单纯性、混合性、海绵状血管瘤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颌面部不同部位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分点注射,每次2~3ml,间隔时间为1~2周,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6个月~7年的随访,治愈率58.82%,基本治愈率32.35%,好转率8.83%,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注射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局部注射疗法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总结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草莓状、海绵状、混合性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4~6周重复给药,同时指导家属护理,治疗或预防溃烂,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 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 mg;观察血管瘤消退情况.结果 107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87.8%),显效率(9.3%),无效率(2.8%).结论 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强地松与平阳霉素及鱼油酸钠治疗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口服强地松与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分别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共102例。随访6个月。1年。采用卡方检验处理资料。结果:强地松治疗组治愈率41%,总有效率63%。平阳霉素组患者治愈率75%,总有效率86%。结论:两种方法中,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最佳,并且并发症低、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后的病理变化及疗效,为阐明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瘤内平阳霉素注射并随访观察疗效,同时对平阳霉素注射后的瘤体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经平阳霉素治疗后痊愈20例,治愈率为83.3%。而未治愈的4例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时,出血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注射平阳霉素后纤维组织增生并部分机化,血窦变窄小、融合,腺体变性、融合。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其病理变化是瘤体组织纤维增生和机化。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80例(88个)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瘤周或瘤内注射,用间断注射方法。结果:80例随访2~8年,其中5年以上50例(53个),总有效率96.6%,治愈率90.9%,未出现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P胶体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婴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04例,给予32P胶体注射治疗,根据有无超声引导分为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A组)和无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B组)。用药量及浓度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患者年龄而定,注射量每次不超过500μCi。结果104例患儿注射治疗1~3次不等,平均每个瘤体注射1.51次,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随访5年。A组42例,治愈率为78.6%(33例),总有效率为92.9%(39例);B组62例,治愈率为64.5%(40例),总有效率为77.4%(48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提高32P胶体注射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相对大剂量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眼眶部海绵状血管瘤122例,此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2.62%。对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眼眶血管瘤的剂量、间隔期、方法与疗效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上述因素都会影响疗效。并讨论了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血管瘤的反应和并发症,以及治愈后可能复发的原因。治愈后应定期随访,及时处理,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6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治愈31例(86%),好转5例(1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18例,其中7例蔓状血管瘤、1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混合型血管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单纯手术切除治愈14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曾俊仁  向述天  徐松  周芸  岳黎蓉 《当代医学》2009,15(23):435-436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经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确诊的大小不等、单发及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最大30cm、最小4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推注平阳霉素16~24mg+碘化油8~15ml,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条栓塞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25例患者术后6到12月后复查,24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有效率达96%;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