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是生长最快的优质用材树种 ,发叶迟 ,落叶早 ,一般栽后 2~ 3年是干形培育的重要时期。但泡桐顶芽不发达 ,顶梢易受冻枯死 ,由顶芽旁的两个侧芽萌发抽出新梢 ,形成假二叉分枝 ,所以栽植后要促进高生长 ,对树干低矮而不易自然接干的幼树 ,可采用人工接干的方法 ,防止干矮径粗 ,达到培育高干良材的目的。1 平茬换干生长势弱 ,主干弯曲 ,矮小无培养前途的 1~ 2年生幼树 ,在春季树液尚未流动前 ,将泡桐靠近地面处利刀截断 ,截面要平整 ,随即用土掩埋 ,待萌芽条长至 15~ 2 0cm时 ,留一健壮植株 ,其余全部疏除。2 抹芽接干芽体饱满 ,主…  相似文献   

2.
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我省从河南引进不少兰考泡桐,殊不知,我省还有自己的乡土泡桐——白花泡桐。我省的白花泡桐,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近3米。较之兰考泡桐,它的优点是:不需抹芽、分枝高、干形好。白花泡桐的假二杈分枝,往往发育一强一弱。较强的分枝,沿主干向上生长,自然接干。因此,白花泡桐比兰考泡桐生长高大,主干可达15米。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属假二叉分枝植物,顶芽一般在冬天自然死亡,不能萌发成向上生长的主干。过去我们多采用抹芽和目伤等接干法培育高干良材,近几年来我们在海拔1050米的半山阳坡,试用了泡桐干顶粗技环状剥皮接千法,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当年最高生长量达7.25米,萌芽枝1.3米处粗4厘米,平均(10株)年高生长4.92米,当年朐径增粗6.6厘米。具体做法: 1.掌握好适宜的接干树龄。泡桐栽植后,一般当年缓苗,第二年恢复正常生长,第三年开始旺盛生长,枝叶多,根系发达。因此,一般栽植3—4年后进行环状剥皮接干最好。剥皮时间,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进行完。  相似文献   

6.
泡桐单芽接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泡桐属假二杈分枝,自然接干能力差,一般主干较低,往往形成二节材或三节材,严重影响泡桐材的经济价值,如何使低干变高干,培育出4m以上通直无节良材,增加外贸出口,提高经济效益,是泡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于1987年在新乐县对泡桐单芽接干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美杨品种平均分枝数量较多、长度较短、角度较大、粗度较细。不同冠层间的分枝性状也有差异,且此差异从树冠下层向上层逐渐变小,其中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总体表现为从树冠上层向下层增大,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分枝性状在不同冠层中的遗传力也不同,呈现出第1轮枝中较强、第2、3轮枝中较弱的规律。相关分析得出分枝数量与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分枝长度和粗度在第1轮和第2轮枝中与生长和干形(胸高形数和每轮枝上部与下部主干的直径差)呈负相关,在第3轮枝中呈正相关。依据测定指标6个供试杨树品种的冠型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8.
大叶白蜡分枝习性与平茬接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白蜡是北方常用绿化树种,但在幼年期干性较差,影响苗木质量,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密度条件下大叶白蜡分枝类型及其比例,也研究了在不同苗龄和不同土壤条件下平茬的效果。结果表明:大叶白蜡可以分为4种分枝类型: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和三叉分枝。各种分枝比例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而与密度关系不显著,优良的土壤条件能够有效的提高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的比例,在本试验中这两种分枝比例达到70%,从而提高自然接干的比例。对于过早分枝的苗木则应选择较好的立地条件,在定植后的第2年进行平茬接干,在平茬后的当年可达到1.8m以上的干高标准。  相似文献   

9.
泡桐斜截接干方法与施肥种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幼苗在北方地区,一般顶芽及顶部第一、二对腋芽每年落叶后多因组织不充实不能越冬而枯死,翌春从第三、四对腋芽萌发出侧生枝而形成假二叉枝,造成主干低矮,出材率低,从而降低了经济价值。为培养高干无节的优质材,我们应用了斜截接干新技术。这一新技术的具体做法是:在造林后第一年春季或是平茬后第二年春季树腋开始流动,至新芽长到3—4厘米时,选择树苗顶端尖削度变化明显处约3—4节上,以迎风方向饱满健壮的芽作为接干芽,然后以不损伤节间隔膜为原则,以接干芽的上方0.5厘米处至对生芽的叶痕下沿斜  相似文献   

10.
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野外观察、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水平上存在着广泛和明显的遗传变异;2)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全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和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性状,其变异系数(CV)≥30,CV变幅为30.159-52.620;3)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其他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初步提出划分泡桐自然接干类型的"三分法"标准并证明了连续接干类型是最好的自然接干形式;5)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他自然接干性状都达到极显著差异;6)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7)很多具有胸径生长杂种优势的杂交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却很差,而有些杂交无性系既有强大的胸径速生性又有特别优良的自然接干性;8)接干材积因子、主干材积因子和主干平均削度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一三者的累积贡献率达75.91%;9)"9501"、"9502"和"8508-2"是呈连续自然接干且自然接干性状表现最好的3个速生优质抗病优良无性系;10)简单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