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几乎所有的西方作家和文学巨匠都曾从中汲取过养料,形成了以其为"文化元典"的创作与思维模式,也成为我们今天破解西方文学传统的"密码"。无论是在基督教神威远播、一统天下的时代,还是在人性张扬、神性贬抑的当下,基督教文化的穿透力都无所不在。基督教文化在滋养西方文学外在形式的同时,也构筑了西方文学内在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藉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小说的影响。作者对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霍桑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小说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小说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村透谷作为日本初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很容易发现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及印记。通过简要描述北村透谷身上基督教痕迹,以及其与拜伦、爱默生等西方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对比,进一步比较和分析北村透谷浪漫主义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他之前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而这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文章就是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了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7.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之前他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想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小说中表达了作者对东西方平等沟通的美好愿望,其鲜明的博爱和反专制主题反映了进步的反殖民主义意识。然而作为英帝国的作家,福斯特却无法完全消除其文化优越感,无法超越蕴含于自由人文思想深层的殖民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0.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西方文学所蕴含的“忏悔”意识及价值观念,也是从基督教文化产生而来的,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学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张艳蕊 《现代语文》2009,(6):133-135
《天堂消息》是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重要的宗教小说,文本对圣经一一基督教原型的借用主要体现在人物和概念方面。基督教经典人物原型亚当、夏娃.基督在文本中分别化身为现代性的人物形象;作为基督教文化重要概念之一的天堂,文本则在吸收基督教原典和文学传承的基础上做了综合性化用。  相似文献   

13.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造成深远影响。《圣经》中的内在结构“原罪与救赎”是西方文学的经典的叙述模式,同时也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造成深刻启示。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分析曹禺的《雷雨》与北村的《施洗的河》。  相似文献   

15.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先锋小说被认为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的模仿,也被人戏称为"无根"的文学。笔者通过对马原和余华两位作家的分析得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成分,即包含了西方非理性主义因素,又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们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原罪作为基督教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西方宗教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人类始终进行着批判性的审视,作家铁凝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生花妙笔,在<大浴女>中深刻而细腻地刻画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时,有意识地以原罪说对其进行观照,在小说人物塑造、人性恶的展示和主题建构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其独具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中原地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观,少数民族多追求平等、自由的婚姻。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长夜》中以大量笔墨描述了广西西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婚恋习俗,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在启蒙意识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而20世纪末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流变,逐渐淡化了“五四”启蒙立场和社会功利意识,日常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反思文学使长期禁锢的文艺政策逐步解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在摆脱文学过重的负荷,回归文学自身的努力中受挫。在严肃文学被冷落的沉寂中,被商品化思潮左右的大众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使之退居边缘,小说现代叙事在回归故事的通俗性、个性化写作过程中成为日常化、个人化自由写作的具体表现。商业化境遇使20世纪末的小说流变形成了90年代小说很突出的边缘化自由写作的形态。“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女性写作,以及其他小说创作的不同努力,构成了90年代小说的多元格局,使20世纪末的自由写作成为可能,文学的多元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