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吕鑫  张锐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8):4712-47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半夏、茯苓、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三棱→莪术""牡丹皮,桃仁→赤芍"等;新处方包括"莪术,三棱,穿山甲,夏枯草,续断""重楼,沙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多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符合中医标本兼治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丹参、茵陈、白术、柴胡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赤芍"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白术-茯苓","黄芪-茯苓","党参-茯苓"。结论:纳入研究治疗肝病的处方多用健脾渗湿、凉血活血、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之品,配伍精巧,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中文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运用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文献中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白术,黄芪,茯苓,柴胡,甘草等;实验研究文献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茯苓等。临床用药两两配伍的频次由高到低是白术配伍茯苓、白术配伍黄芪、黄芪配伍党参、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茯苓等。常用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其他常用类别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等。结论:治疗肝癌中医用药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同时结合辨证的具体情况配伍其他类别的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成药治疗阳痿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中有关治疗阳痿的中成药,分析中成药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并采用复杂网络、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总结中成药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86首,涉及中药1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鹿茸、当归、肉苁蓉等。药物以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多归肾、肝、脾经;药性以温、平性多见;药味以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得到最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黄-山药-茯苓-枸杞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得到当归-黄芪-甘草-白术-白芍-锁阳、鹿茸-人参-远志-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山药-茯苓-肉桂-补骨脂等6个模块组合。聚类分析得到熟地黄-当归-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茯苓-山药-补骨脂-五味子-枸杞子、黄芪-甘草、鹿茸-人参等组合。因子分析贡献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巴戟天-杜仲-茯苓-肉苁蓉。结论:中成药治疗阳痿的核心药物为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验案313例,处方中出现的药物225味,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结果显示,气血虚弱是崩漏最重要的病机;益气补血止血是崩漏最重要的治法;治疗崩漏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芍、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最常用的二联药物分别为生地黄-白芍、墨旱莲-白芍、黄芪-党参、阿胶-白芍及白术-党参;三联药物分别为阿胶-生地黄-白芍、当归-黄芪-党参、党参-生地黄-白芍、当归-党参-白芍及白芍-党参-黄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门诊病案, 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对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处方65首, 涉及中药150味, 药性以温、寒、平为主,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 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 常用茯苓、猪苓、半枝莲、生黄芪、莪术等药, 以及猪苓-茯苓、生黄芪-炙黄芪、半枝莲-莪术等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分析, 得到高关联药对29对, 包括猪苓-炙黄芪-生黄芪、茯苓-半枝莲-猪苓、半枝莲-莪术-猪苓等;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药物组合, 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涩肠止血为主。结论王沛教授多从脾湿、正虚、热毒、血瘀、出血论治结肠癌, 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涩肠止血,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扶正祛邪思想, 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6月15日期间发表的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相关的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分析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录入313首处方,使用中药共160味。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55次,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对这5味药分别进行药物用量点分析,可得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常用剂量分别为30 g、15 g、15 g、30 g、20 g。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组合有29组,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术-茯苓、黄芪-茯苓、丹参-茯苓、丹参-黄芪、桂枝-茯苓。演化出20个药物核心组合及10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有“正虚、瘀血、痰浊、水饮”为四大特点,临证以“益气活血为主,化痰逐水为辅”为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医案的处方资料,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方剂基本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剂134首,涉及147味中药,用药频次达1 886次。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茯苓、甘草、三七、丹参、薏苡仁、党参、密蒙花、白术、枸杞子、白芍、五味子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79条关联规则和关联强度较强的药物组合31组,聚类分析得到6类。【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处方用药规律如下:首辨虚实,虚者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实者利湿化痰、清热养血,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通络、明目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用安神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安神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甘草、当归、麦冬、朱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甘草、茯苓"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朱砂""酸枣仁、茯苓"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炒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丹参、麦冬、生地黄"等。结论:安神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养血定志,补气滋阴和重镇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挖掘国家专利数据库中肺癌化疗期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关于肺癌化疗期的中药复方专利,将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统计药物频次,进行药物关联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 共录入89首处方,涉及390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麦冬、半枝莲、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贝母、半夏、瓜蒌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白术”“黄芪,甘草”“人参,黄芪”等,频度较高的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黄芪”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并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8个以及新方4首。【结论】 治疗肺癌化疗期以扶正固本、兼顾祛邪为原则。扶正以益气养阴、固肾健脾为主,尤以补益肺脾气阴为核心;祛邪则在解毒抗癌的基础上,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为基本治法。各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具有以下特点:补气健脾以培土生金,祛瘀化痰以散结除积,清热解毒以抗癌消瘤,养阴生津以补虚清燥,固本补肾以填精益髓疗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方规律。方法检索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方剂,对入选的中药处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3.3.0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药配伍规律;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03个处方,200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频次,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药为白术、黄芪、茯苓、甘草、附子、山药、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等,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9个,强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提示以白术、黄芪、附子、肉桂、甘草、茯苓、桂枝、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等核心药物组成的薯蓣丸、四逆散等为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本新处方,组新方7个。结论开源软件包R3.3.0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通过对药物关联规则、聚类的分析,揭示了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心肌缺血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关联规则、熵方法用药规律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47首方剂,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30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是丹参、黄芪、川芎、红花、当归。排在前5位的中药组合分别是黄芪-丹参、丹参-红花、丹参-川芎、川芎-丹参-当归、丹参-当归-黄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4个,挖掘出新处方12个。结论: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养心安神药、理气药为主,契合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0.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内服复方用药规律规律。[资料来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纳入药物组成齐全的中药内服复方。排除药名不全的方剂、外用方剂、单味药方、未注明药物组成的方剂。[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筛选出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该软件"方剂分析"功能,研究组方用药规律;"频次统计"每味药出现频次排序。"规则分析"(支持度个数45,置信度0.8)药物间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相关度8,惩罚度2),挖掘组合新方。[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纳入内服复方253首,用药234味。使用频次15的有23味药,前6位是甘草、茯苓、人参、白术、生姜、当归。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前3位是"人参+甘草";"白术+甘草";"甘草+茯苓"。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4个新处方。[未来展望]运用大数据、循证医学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计算机人工智能作用,结合临床实际分析灵活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研究得到组方规则、核心组合和新处方,能更好、更全面地继承古代名医学术思想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