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8例CHF患者根据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33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CHF进行分级,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FABP、GDF-15及NF-κB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研究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H-FABP、GDF-15及NF-κB对CHF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 NYHA分级Ⅱ级患者血清H-FABP、GDF-15及NF-κB水平显著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预后组患者血清H-FABP、GDF-15及NF-κ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血清H-FABP、GDF-15及NF-κB水平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FABP、GDF-15及NF-κB检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AUC分别为0.850、0.817、0.873,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HF患者预后评估的AUC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H-FABP、GDF-15及NF-κB水平随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升高,H-FABP、GDF-15及NF-κB联合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短期预后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评价临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曲周县医院心内科自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BNP、6 min步行实验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BNP、6 min步行实验等指标,此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BNP、cTnI、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把同期进行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1)观察组血清BNP、cTnI以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NYHA分级高者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分级较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心肌酶谱、血清BNP水平可以对心功能损伤进行分级,对心衰患者的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血浆内皮素(ET)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检测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BNP、ET及CRP,并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BNP、ET及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高者水平高于分级低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NP、ET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BNP、ET及CR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心衰的具体情况,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1(ET-1)与脑钠肽(BNP)的改变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ET-1及BNP,同时记录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血清ET-1和BNP水平,探讨二者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ET-1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PPP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和ET-1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心脏瓣膜病(VHD)合并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V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组,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分级方案将其分为Ⅰ~Ⅳ级,另选取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BNP、hs-CRP水平,比较不同NYHA分级的BNP、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和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间血清hs-CRP和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与hs-CRP、BN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V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和BNP水平逐渐升高,血清hs-CRP和BNP联合检测对评估V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在不同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心肌重构、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CHF患者15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组(51例)、NYHAⅢ级组(57例)、NYHAⅣ级组(42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LVEF<50%组(127例)、LVEF≥50%组(23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K-MB、cTnI及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重构、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K-MB、cTnI、BNP、BUN及Scr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K-MB、cTnI、BNP、BUN及Scr水平随CHF患者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且NYHAⅢ级组高于NYHAⅠ~Ⅱ级组,NYHAⅣ级组高于NYHA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LVEDD、LVPW测量值随CHF患者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5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不同分级及类型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高者水平高于分级低者,混合性心衰及收缩性心衰者高于舒张性心衰患者(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心衰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衰程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4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0例心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血浆脑钠肤(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各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心衰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BNP水平也显著增高(P<0.01).心衰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较对照组高,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衰组各级心功能水平之间也无明显规律.结论 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测定血浆BNP水平对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功能水平的评价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的测定意义在此方面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测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心功能进行相互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按NYHA分级心衰各组间醛固酮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F≤40%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40%组(P<0.001).心衰治疗后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血浆醛固酮水平与NYHA分级及LVEF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5和0.73,P<0.001).结论血清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病人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水平在30~299mg/24h的持续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期阶段,也是CVD(心血管病)的显著标志之一,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常常会发展为临床蛋白尿(≥300mg/24h),并在数年内陆不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下降,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就很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Osler, the legend, the man and the influen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20.
冠心病是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三架“马车”,其中又以介入治疗发展最为迅速,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源于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经过无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使介入器械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先后经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同时介入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扩大,几乎囊括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展望未来,伴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成为下一代支架治疗的新希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