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鱼雷自导过程中近/末程工作特点,提出一种宽带复杂信号设计及检测方法。利用鱼雷自导系统的宽带条件,选择具有一定水声对抗能力的多频编码脉冲,组成一种特殊的复杂信号形式,以实现准全宽带的信号发射;根据该类回波信号特点采用信号相干与非相干联合处理方法实现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202-209
针对国外潜艇均已敷设先进消声瓦,以及对抗鱼雷皆采用多种干扰器材与尺度声诱饵组合使用方式,鱼雷作战效能大大降低的情况,深入分析国外先进鱼雷自导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其发展的特点是:大深度中低频宽带基阵及组合基阵、开放式全数字化高速硬件平台、宽带多频段自导工作体制、远距离探测和中近距离识别及对抗、复杂及浅海环境自适应能力、多声呐系统信息融合及鱼雷与发射平台信息融合、战术软件现场定制及加载、陆上仿真体系建立等。根据其预知鱼雷自导将向多模复合智能化自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为解决畸变信中鱼雷宽带自导信号检测问题而研究的副本相关检测器和副本相关积分检测器,并绫出了其检测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对比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扩展畸变信道中,副本相关积分器具有稳健的,最佳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尾流自导鱼雷攻击水面目标的技术特点,指出确定尾流自导鱼雷射击方式应以一次转角射击所确定的命中角作为依据。系统分析尾流预定命中角和尾流自导最小开机距离是确定二次转向点的关键因素所在,亦是确定鱼雷射击参数的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础建立尾流自导鱼雷二次转角射击参数解算模型,将使得潜艇攻击指挥决策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论文主要介绍了声自导鱼雷尺度靶供靶的原理,并创建了为声自导鱼雷供靶的模型,利用M atlab对供靶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鱼雷非尺度声靶模型仿真结果和尺度声靶供靶仿真的鱼雷回波信号进行对比,得出鱼雷尺度声靶模拟鱼雷声目标的逼真度和准确性,其回波信号能更为真实地反映潜艇等声目标对声自导鱼雷寻的信号的反射特性,从而加强靶标对抗鱼雷识别的能力,更好地保障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的鱼雷武器的靶场试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下鱼雷自导接收系统中宽带波束形成存在的问题,采用高精度分数延迟器设计实现了一种精确时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器,理论分析了该波束形成器的原理、特点和优势;仿真验证了该波束形成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与传统方式进行仿真对比.在Virtex-7FPGA平台上的设计实现展示了该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效率及实用性,利用System G...  相似文献   

7.
周涛  李勐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1):172-175
讨论了基于后向光散射的尾流自导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用唯像模型和Mie散射理论分析研究了舰船尾流中的光传输规律,在蒙特卡洛方法基础上用C++语言编制光尾流探测信号仿真程序。结合真实尾流特征,用该程序模拟了光尾流自导鱼雷的探测信号,并用实验测量数据对仿真信号曲线进行验证,两者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对尾流的光信号进行仿真的可行性,有助于鱼雷光尾流自导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主动自导水下航行器对目标的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自小波变换的主动自导水下航行器的高分辨宽带信号检测技术,构建主动自导水下航行器的回波信号模型,在海水混响干扰下采用自相关匹配滤波器进行信号滤波处理,对滤波输出的宽带信号采用自小波变换进行时频分解,对水下航行器的回波探测信号作WVD-Hough变换,采用二维谱峰搜索方法实现高分辨的目标信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主动自导水下航行器的宽带信号检测的准确检测概率较高,抗旁瓣干扰能力较强,对打击目标的具有高分辨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在声自导鱼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鱼雷的真假目标识别和要害部位识别问题,提出了将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应用于声自导鱼雷的研究思路,可为声自导鱼雷提供判定目标真伪、确定目标关键部位的一种最为有效和直观的手段.简要介绍了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及其在声自导鱼雷中的应用原理,并分析了逆合成孔径成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鱼雷声自导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俊生  陈喜 《舰船电子工程》2014,(4):161-163,173
反鱼雷鱼雷攻击来袭鱼雷时,自导装置将其引到来袭鱼雷附近,当声引信装置判定来袭鱼雷在其作用半径之内时,引爆装药,摧毁来袭鱼雷.文中对主动非触发引信接收样本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鱼雷鱼雷的接收机可采用正交接收机,并阐述其理论模型、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及导出正交处理电路的理论处理增益,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增益可以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