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模拟体液为溶剂,磷酸钠和硝酸钙为溶质反应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HAP粉体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及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用化学方法分析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Ca/P摩尔比.结果表明:合成的HAP晶体呈针状,长约60~70nm,宽约10~20nm,具有弱结晶结构,含有Na^+、CO3^2-基团,更接近于自然骨磷灰石的结构特点.HAP具有一定诱导钙、磷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长度约为6μm、长径比约为30的结晶度较高、形貌均一的HAP晶须。实验结果表明,120、140℃水热1天情况下制备的样品中含有羟基磷灰石和Ca2P2O7,180℃水热1天制备的样品仅有羟基磷灰石且样品中含有CO32-;升高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晶体沿c轴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相沉淀法控制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AP)晶须,并采用SEM、FT-IR和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从晶体热力学性质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了模板对羟基磷灰石晶须形貌的影响,探讨了羟基磷灰石晶须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团聚,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并对其进行了900℃的热处理。借助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50nm左右均匀分散的等轴晶,超声处理有效控制了纳米粉体的团聚,热处理能显著提高羟基磷灰石晶粒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沸腾水浴共沉淀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制备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粉体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对晶体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对HA/CS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沸腾水浴共沉淀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HA/CS复合粉体,改变pH值可使晶体形貌由针(杆)状与球状同时存在转变为几乎全部是球状晶体.  相似文献   

6.
模拟体液法制备仿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模拟体液为溶剂,磷酸钠和硝酸钙为溶质反应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HAP粉体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及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用化学方法分析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Ca/P摩尔比.结果表明:合成的HAP晶体呈针状,长约60~70nm,宽约10~20nm,具有弱结晶结构,含有Na+、CO2-3基团,更接近于自然骨磷灰石的结构特点.HAP具有一定诱导钙、磷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工艺简单,过程易控制,适于在复杂表面制备厚度均匀涂层的特点,沉积液Ca/P比(原子数分数)直接影响涂料层中的物相组成与涂层形貌,作者采用电沉积与后续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用低Ca/P比溶液在金属钛表面沉积羧基磷灰石(HA)涂层),利用X射线射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镜分析了涂层中物相组成及后续热处理对涂层中物相和涂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压与电解液温度等工艺参数影响涂层中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以及沉积过程中晶体长大和形核方式,随电压与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羟基磷灰石含量增加,在低温,高压下,电沉积过程以晶体长大为主,涂层薄耐致密,在高温、低压下,电沉积以晶体形核为主,涂层厚而疏松,经500℃空气中热处理后,涂层基本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其Ca/P比约为1.61,电沉积涂层由片状和条状物质组成,热处理后,形貌基本改变,但颗粒因失水发生团聚,通过精确控制电压与电解液温度等参数,能获取内层致密外层疏松的理想梯度结构HA涂层材料,满足对生物植入体的多种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直接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基体表面生长出一层致密的、结合良好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电流对生成陶瓷膜的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生物陶瓷膜的物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陶瓷膜是具有双层结构的物相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HAP/TiO_2)。  相似文献   

9.
通过ZSM-5前驱物修饰玻璃表面,利用水热合成法在修饰过的玻璃表面上制备取向ZSM-5分子筛膜,依次考察涂覆时间与结晶时间对ZSM-5分子筛取向性的影响,借助XRD、FE-SEM和ATR-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所得ZSM-5分子筛的取向性和晶体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由ZSM-5前驱物修饰过的玻璃表面有利于生长取向ZSM-5分子筛膜;水热合成所得ZSM-5分子筛主要为b轴取向,分子筛形貌呈棺材形、且平均晶体粒径为1.5μm.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棕榈磷脂酰胆碱生物Langmuir单层膜对不同形貌碳酸钙晶体的成核和取向生长的调控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生物单分子膜诱导作用下,通过改变饱和溶液中的Ca2+浓度,可以获得块状和花瓣状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且均为沿(104)晶面取向生长的方解石单晶,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单层膜在晶体生长上的调控机理以及Ca2+浓度对膜控晶体形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paring process of hydroxyapatite fibers which were widely used as reinforcement for biomedical materials by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The needle-like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in an aqueous system.They were transferred from precursors-dicalcium phosphate anhydrate and octacalcium phosphate crystals.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well controlled in order to obtain crystals in given morphology.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IR),They were verified to be ydroxyapatite crystals with needle-like in shape.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异辛醇(IOA)/环己烷/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体系诱导磷酸铵镁晶体生长,并对影响微乳体系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如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OP∶IOA∶环己烷∶水=1.1∶0.6∶3.0∶0.25,15℃反应15 min时所形成的微乳体系最稳定.对该体系合成的磷酸铵镁晶体进行XRD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晶体基本上是六水磷酸铵镁晶体,主要沿(111),(012),(120)面取向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表面制备了Mg金属薄膜,利用XRD和SEM研究了沉积压力(0.9~2.1 Pa)对薄膜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压力的提高,薄膜结晶程度逐渐变差,晶粒尺寸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薄膜呈(002)择优生长的柱状晶结构,且随着沉积压力的提高薄膜厚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地质聚合物(GP)的力学强度,制备了含钛酸钾晶须、磷酸钙(β-TCP)、羟基磷灰石(HAP)和碳纳米管(CNTs)增强填料的偏高岭土-粉煤灰基GP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并且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热重分析仪分别表征了其微观形貌、结晶形态、化学组成以及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钛酸钾晶须、β-TCP、HAP和CNTs增强的GP的最大抗压强度分别可达71.97,65.10,70.98,67.02 MPa。比纯GP的最大抗压强度(56.91 MPa)分别提高了26.46%,14.39%,24.72%,17.76%。SEM表征显示,加入增强填料后,GP试样断面裂缝大大减少,结构也比纯GP更密实,这有利于提高GP的抗压强度。此外,2%质量分数的钛酸钾晶须能使GP的热失重率降低22.7%,有效地提高了GP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镍基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金属基材的表面性能,以钛铁矿为原料,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采用复合电泳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镍基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数显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对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管/二氧化钛复合粉体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复合镀层中镍的晶粒尺寸,促进了金属镍沿(1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改变了镍的电沉积层结构,提高了镀层的硬度,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在复合粉体的作用下,复合镀层的硬度与纯镍镀层相比提高了110%,腐蚀电位正移了23mV,腐蚀电流密度减少了0.991微安/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焊焊接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分析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8和钴基等轴晶K640M的氩弧焊焊接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焊接后接头形成定向柱晶区、熔合区和母材区.对实验合金进行焊后热处理后发现,熔合区和定向柱晶区中γ相发生长大,且Co等元素的分布趋于均匀,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个别位置出现再结晶现象.热处理前后接头内显微硬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放置于0.4T磁场中干燥后,获得具有织构(取向)特征的透明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双折射现象,显示了该技术在偏光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rystals of semiconductor ZnO were fabricated by means of solid-vapor growth method-carbon thermal reduction.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has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s were wurtzite ZnO crystals and anisotropy of crystal growth relied on reaction temperature in solid-vapor process. The crystals synthes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of short column-like shape, flat top hexagon pyramidal-...  相似文献   

19.
从仿生合成的思路出发,分别以模拟体液和含有壳聚糖的模拟体液为反应介质,通过磷酸和硝酸钙反应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Ap)和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利用TG-DTA、XRD、FT-IR和TEM等对HAp和HAp/壳聚糖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其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中合成的HAp粉体呈现出球状和短棒状形态;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粒度<100 nm,主要晶相为羟基磷灰石.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HAp/壳聚糖复合材料比纯HAp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热法镧-对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尺寸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树叶状的镧(La)-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配合物.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La3+配位,树叶状配合物的组成为La2(1,4-bdc)2.3H2O,树叶状叶片厚度范围约为1~3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