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采用论述与分析的形式,通过收集大量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而从这些文献资料中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分别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自由基代谢、血脂代谢、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并进一步对用中医药和单纯用西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比较,从而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总结了中医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与优势,同时也看清了不足之处,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吴红斌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34-103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志焕  高秀梅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20-202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到来过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称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发病率占75%。其中25%的患者症状明显,需要治疗。西医采用HRT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但长期使用HRT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少,因此中医药有望替代或补充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近年来,许多实验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就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其疗效方面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研究。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预防、改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由于发表大部分文章缺乏科学的随机对照试验,其疗效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需要进一步探求更好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仍然是中医药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个瓶颈,增加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可靠科学证据;另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个多症候群的病证,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病症特点,归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临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模型的量化评价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病证相结合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西医发病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从性激素、GnRH及神经递质、雌激素受体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中医药研究领域运用的脑出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胶原酶诱导法、脑内注血法、自发性脑出血大鼠、明矾溶液脑内注射法、病证结合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做一评价,从而提出建立合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医药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药新药在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新药有效性机理探讨的新思路、新方法,指出目前国内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中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使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尽快建立中医药试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药新药在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新药有效性机理探讨的新思路、新方法,指出目前国内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中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使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尽快建立中医药试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记忆能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复杂,与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有关,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传统降糖药也具有一定控制糖尿病认知损伤的作用,但目前尚无有针对性的有效药物上市,从而导致该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中医认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阴虚燥热为主,痰浊阻窍、瘀阻脑络为其标,治疗多以补肾填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治疗大法。近年来,有关中药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中医学者针对该病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降血糖、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排出、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等多个作用机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其发展。文章从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中药方剂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揭示中药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教育入门课程,其内容抽象、深奥、晦涩难懂,加之部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等因素给《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带来了困难并提出了挑战。笔者基于相关教学经历与体会,结合团队成员关于构建中西基础医学“创新性融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展开的系列探索,对基于中西基础医学“创新性融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理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推广实验教学、丰富实验类型、拓展实验范畴等的意义在本文进行刍议。  相似文献   

16.
王铭  雷燕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016-1018
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医防治冠心病的特色和优势,指出充分运用活血化瘀理论是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双心"疾病和冠心病冬季预防两个角度,介绍了关于中医防治冠心病和发展活血化瘀理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特别认为中医防治冠心病应该坚持以活血化瘀理论为基础,选择符合中医特点并体现中医优势的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做到疗效确切,机制清楚,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10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文献分析,总结引起中药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以及新技术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医院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现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脑出血的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文章介绍了现代医学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血压药物、超早期止血药、亚低温治疗及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概况及评价,同时介绍了目前较大规模的中医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试验研究及用药的系统评价,为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虚模型小鼠在不同方剂干预下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以"血虚小鼠"为主题词,从万方数据库检索了近5年发表的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并按其研究具体内容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共引用参考文献27篇。结果:血虚模型小鼠在中医方剂干预下的补血作用研究共分为三大类: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血液作用及骨髓作用的研究、血虚模型小鼠在方剂干预下的代谢组学研究。结论:通过多种中医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研究,可以用客观检测指标证明或发现传统方剂对血虚证的疗效。但目前的客观指标检测多参照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小鼠血虚证的中医症状诊断标准,完善中药复方治疗血虚证的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