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维生素B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PICU住院的4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患儿维生素B_(1)皮试结果分为A组(10例,维生素B_(1)肌肉注射)、B组(15例,连续3 d维生素B_(1)肌肉注射)、C组(15例,无维生素B_(1)治疗)。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维生素B1含量及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后第3 d、第7 d的维生素B1含量高于A组与C组(P<0.05)。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C组(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立即接受连续3 d维生素B_(1)补充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维生素B_(1)含量,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需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n=22)、B组(n=20),术后,A组患儿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B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程度、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个性经护理措施,即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又能优化临床指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5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A组(n=28)患儿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B组(n=28)患儿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lb,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43%,较A组的78.57%要高;B组的疱疹消失时间(3.01±0.82)d、退热时间(1.98±0.54)d,均较A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干扰素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l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较肌肉注射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美丽 《现代养生》2014,(14):118-1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患儿还在肌肉注射氨茶碱,剂量为两天一次,每次注射0.5mg;而对照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还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剂量0.1mL,仅注射一次,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0.6%);而治疗组患儿的无效率(3.1%)则大大低于对照组患儿的无效率(9.4%)。治疗组患儿血清IgE及IL-4、IL-5、IFN-γ数值结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哮喘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氨茶碱注射治疗,其疗效明显要优于注射氢化可的松,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和B1治疗的2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穴位注射组,同时选取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6和B1治疗的18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肌肉注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穴位注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肌肉注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穴位注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穴位注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方法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经肌肉注射的操作要点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臂丛神经受伤患儿50例,入院后均给予金路捷肌肉注射、维生素局部封闭治疗、射频理疗,并根据患儿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治疗。按照正规操作流程遵医嘱加强护理及观察,并对患儿及家长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50例患儿未出现过敏及感染,1例皮下血肿,1例硬结,家长情绪稳定,配合程度增强,38例患儿家长配合完成注射疗程及康复训练,3个月后患儿手功能较前有较大进步(P<0.05)。治疗后患儿疼痛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注射操作要点及加强对患儿注射前后的观察,有助于提高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注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行鞘内注射治疗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A组(45例)与B组(45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强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质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护理模式可缓解患儿鞘内注射治疗不良反应,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治疗顺利完成,提高家长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方法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孕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592例,分成3组,A组采用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24 h自控电子镇痛泵连续给药;B组一次性椎管内注射吗啡后拔除导管;C组拔除硬膜外导管后,等病人自觉疼痛时肌肉注射度冷丁75 mg。观察术后24 h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及哺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B两级镇痛效果优于C组。  相似文献   

9.
李萍  付雪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09-55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对两组患儿均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溃疡面情洗后在其上喷涂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B组患儿疼痛改善天数、进食改善天数和口腔溃疡愈合天数均优于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取环术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取环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5ml;B组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10ml。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宫口松弛度、术后宫缩痛、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1例重度疼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综合征终止手术,三天后肌注高乌甲素在宫腔镜下取出。两组间镇痛满意度、术后宫缩痛、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宫颈口松弛度及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注氢溴酸高乌甲素8mg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效果好,有效率达100%。高乌甲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而减轻术后宫缩痛,且不增加子宫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纠正营养缺乏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 I)患儿各类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积极纠正营养缺乏对儿童RR 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就诊于沙市区妇幼保健院的256例RR I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同时给以抗感染、对症等基础治疗,其中A组患儿进行营养缺乏病.及治疗;B组患儿补充V it A;C组患儿仅基础治疗。并观察治疗后1年,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确定是否有效。结果:A组患儿经营养缺乏病纠正,呼吸道感染患病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97.67%,B组患儿总有效率70.93%,C组患儿总有效率4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RR I患儿同时伴有多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纠正营养缺乏对治疗RR 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小儿亚临床状态V it A缺乏较为普遍,但对RR I患儿仅补充V itA是不够全面的,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寻找一种有效、成功率高、副反应小的方法。方法:68例患者分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A组)和MTX单次肌肉注射(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成功率高于B组,两次用药比例A组少于B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A组比B组平均少6天,A组的胃肠道反应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评价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一2017年3月间收治的57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9例和28例。A组给予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B组给予冲击波单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且A组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55%,B组是71.4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冲击波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反向添加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性激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39例行腹腔镜保守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B组20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第5天给予亮丙瑞林3.75 mg皮下注射,每次注射间隔4周,共注射3次;B组患者在应用亮丙瑞林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2天联合应用利维爱2.5 mg/d,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症状、绝经症状及性激素水平、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盆腔疼痛、痛经和性交痛均得到显著改善,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下降,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4例患者复发(21.1%),B组5例复发(25.0%),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3个月后有明显的绝经综合征,两组的潮热、情绪激动、性欲减退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骨密度值无明显改变,而A组骨密度明显降低,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1年后,A组骨密度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且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中、重度EMT患者术后采用GnRH-a联合反加疗法可维持体内雌激素在低水平窗口内,既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还可降低绝经期综合征,维持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女性中枢性性早熟(CPP)患儿对雌激素水平和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女性CPP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儿分成A组、B组及C组各30例。3组在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药物皮下注射的同时,A组配合0.15 U/(kg·d)的rhGH注射,B组配合0.18 U/(kg·d)的rhGH注射,C组配合0.20 U/(kg·d)的rhGH注射。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7个月后体内激素水平[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发育指标[骨龄(BA)、预测成年期身高(PAH)及生长速率(GV)]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B组及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vs. 96.67%,χ~2=0.523,P0.05)。治疗后6、12个月A组、B组及C组的E_2、LH、FSH、BA、GV及PA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6.67%vs. 13.33%,χ~2=2.169,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rhGH对CPP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相似,均可有效改善患儿体内激素水平且降低患儿GV,但0.20、0.18 U/(kg·d)的rhGH不良反应略高,故认为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效果最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保守治疗方法对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方法对用MTX、中药治疗的117例子宫切口妊娠病人做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将117例病人分为A、B两组,A组69例采用甲氨碟呤(MTX)胚胎囊内注射+MTX肌肉注射+中药治疗,待血β-HCG下降低于100IU/L后成功行宫腔镜下清宫术;B组48例采用MTX肌肉注射+中药治疗,待血β-HCG下降低于100IU/L后成功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结果 A、B两组血β-HCG均下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β-HCG≤100IU/L所需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对子宫切口妊娠均有效,而MTX胚胎囊内注射+MTX肌肉注射+中药治疗的效果优于MTX肌肉注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于丹 《智慧健康》2022,(24):137-140
目的探讨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7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A组行欠量根管填充治疗,对照B组行超量根管填充治疗,观察组行适量根管填充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疼痛发生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3.44±0.34)分低于对照A组(4.28±0.46)分、对照B组(4.77±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发生率4.65%低于对照A组21.43%、对照B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A组80.95%、对照B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间疼痛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采取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在疗效上存在差异性,以适量根管填充治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发生率与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疗法,B组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为为82.0%、7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SO2、RR指标分别为(98.1±1.3)%、(24±1)次/分;B组的SaO2、RR指标分别为(97.9±1.4)%、(23±2)次/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数为学龄儿童,早期临床诊治对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及盐酸氨溴索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对新生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160例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患儿。根据新生儿的低血糖程度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42例、B组54例、C组64例(A组≤1.0 mmol/L,1.0 mmol/L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25-162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急性荨麻疹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抗肺炎支原体治疗,72例)和B组(常规治疗,7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儿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急性荨麻疹患儿进行抗支原体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