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以外加20 Hz交流电源为例,考虑外加电源从中性点注入的方式,分析了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外加电源内阻对电流判据构成的保护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变压器漏抗和消弧线圈漏感对导纳判据构成的保护的影响,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发电机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二次侧接电阻和消弧线圈两种方式接地的等效电路对外加电源型单相接地保护导纳判据的影响,指出忽略配电变压器或消弧线圈的激磁阻抗和漏抗降低了判据的准确性.考虑相应参数的影响因素能够提高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值的计算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保护的灵敏度.试验结果验证了接地装置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装置等效电路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发电机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二次侧接电阻和消弧线圈两种方式接地的等效电路对外加电源型单相接地保护导纳判据的影响 ,指出忽略配电变压器或消弧线圈的激磁阻抗和漏抗降低了判据的准确性。考虑相应参数的影响因素能够提高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值的计算准确度 ,进一步提高保护的灵敏度。试验结果验证了接地装置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外加20 Hz电源定子接地保护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外加20Hz电源定子接地保护在发电机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接地方式下已有很多工程应用,但其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发电机上还没有成功的应用经验。文中分析了外加20 Hz电源定子接地保护应用在发电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与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接地存在的差别,包括计算故障过渡电阻的等值电路、消弧线圈工作参数选择与计算等,为外加20 Hz电源定子接地保护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发电机上成功应用提供了依据,其结果已被现场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有2种不同的主张,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或中阻)接地。分析认为大型发电机中性点应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对这2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实施三次谐波电压型定子接地保护的判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定子接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对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有2种不同的主张,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或中阻)接地,分析认为大型发电机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对这2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实施三次谐波电压稳定子接地保护的判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中性点接地的主要方式及其单相接地继电保护原理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讨论了现阶段双频式保护的原理和导致其误动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介绍了外加电源注入式保护和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对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技术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广泛应用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接地变压器-电阻组合接地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发电机经消弧线圈接地比接地变压器-电阻的组合有更多的优越性,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广泛应用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接地变压器-电阻组合接地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发电机经消弧线圈接地比接地变压器-电阻的组合有更多的优越性,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刘明岩 《电网技术》2004,28(16):86-89
介绍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发展状况,比较了这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一般思路,分析了电网结构、变压器连接组别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针对接地电阻阻值的选择、安装位置、消弧线圈补偿形式的优化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漏电流和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文中对漏电流产生的机理和影响中点电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已有调制策略存在的不足,在已有调制策略的基础上,对传统调制策略下的调制扇区进行重新划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开关序列,得到一种新型的大中小矢量调制策略.文中所提调制策略的共模电压变化幅值低、直流电压利用率高、输出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低,且能够对中点电位进行有效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将所提策略与传统调制策略在漏电流抑制和中点电位控制等方面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三电平中点钳位光伏逆变器,基于断续脉宽调制(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PWM)并通过选择特定矢量进行钳位控制的方法,存在矢量分解计算时间长、注入共模电压分量和漏电流过大等不足。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DPWM的三电平中点钳位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方法。通过计算各类DPWM等效调制波来解析注入的低频共模电压分量。针对低频共模电压分量最小的DPWM1,在低频共模电压不连续点注入新的零序分量,通过减小低频共模电压来抑制漏电流幅值。同时,采用载波实现DPWM,免去了复杂的矢量运算。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20 kW三电平中点钳位光伏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同时结合所设计的125 W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将非隔离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LCL滤波器电容公共点直接引回直流侧中点,可以有效减小漏电流,但同时也会导致桥臂电流有效值增大且易发生共模谐振,降低了逆变器效率和稳定性。对于诸如光伏并网发电场合,建立了非隔离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共模和差模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一种基于共模差模解耦的输出滤波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在结构上将滤波电容分为并联的两部分,仅将其中容值较小的电容公共点引回直流侧中点以降低共模和差模滤波回路之间的参数耦合程度;其次在分析逆变器桥臂电流纹波和输出共模源频谱分布的基础上,给出所提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原则。最后,通过一台5kW三相三电平逆变器样机对所提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满足并网标准和漏电流抑制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网可靠性影响的研究均建立在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等指标基础上,缺乏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因素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复杂网络理论中的最短路径统计特性,对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的支路阻抗以及负荷分布等指标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指标,构建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价体系,根据此体系,利用现场数据,得到了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可靠性影响,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优化配电网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和各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影响很大,通过算例比较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经小电阻、经可变电抗4种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给出了加权多指标区间数灰靶决策算法评价4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在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方面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一种三电平三相四桥臂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电平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数学模型复杂和不对称运行时易导致直流电容中点电位漂移的弊端,本文采用降维策略,将三维数学模型降为平面模型和一维模型的简单叠加;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分析各种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开关矢量,使单个采样周期内流过直流电容中点的平均电流严格为零,从而有效抑制了中点电位的漂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算法在宽范围调制比和不对称负载条件下均能有效保证直流侧中点电位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赵静  何正友  钱清泉 《电网技术》2006,30(16):59-63
分析了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介绍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中性点注入信号和中性点接入电阻的选取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线路所带负荷、不同过渡电阻对中性点脉宽注入法的影响及该方法对供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110 kV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线路区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导致零序Ⅰ段方向过流保护误动问题,对零序电压及零序电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误动原因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母线零序电压过大造成变压器中性点间隙击穿放电是导致零序方向过流Ⅰ段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Most serious failure of power transformers is due to the insulation breakdown. Partial discharge (PD) that damages insulation by gradual erosion is major source of insulation failure. The effective ability of the wavelet packets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isk-to-disk partial discharge faults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transformer windings is shown in this paper. Techniques for locating a PD source are of the major importance in both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a transformer.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methods of PD localization in transformers is based on winding modeling and current of neutral point analysis. Since the impedance between PD location and neutral point of winding depends on the PD location in respect to neutral point,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neutral point current varies when the PD location changes. In the other word, the current components of neutral points vary according to the place where PD occurs. So in this paper, detailed model of transformer winding is modeled and the neutral point current is studied for locating PD. The used method is validated by the simulated model of transformer windings. This model produces a very acceptable current when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is paper for locating partial discharge (PD) in transformer windings, a simulated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and the PD phenomenon mechanism. The impulse current test and wavelet packets transformation are used to locate PD. It is shown that the neutral current measurement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has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PD location.  相似文献   

20.
在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针对传统接地故障选相方法未考虑泄漏电阻及三相不对称情况导致过渡电阻较高时选相错误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相位差的不对称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相方法,考虑线路泄漏电阻及三相不对称参数,分析了故障相电压和故障前后中性点电压变化量的相位差与消弧线圈补偿状态及线路参数的内在联系,得出了接地故障选相判据,最后提出了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相方法实现方案。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中搭建配电网接地故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过渡电阻及消弧线圈不同补偿状态下判据均适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