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在保护大鼠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每组8只.脓毒性休克组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大鼠脓毒性休克AKI模型,去甲肾上腺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分别在LPS处理后滴定式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液体复苏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成为目前治疗该种疾病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就小儿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液体复苏治疗在小儿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方法和作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脓毒性休克中的鉴别诊断和监测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分析脓毒性休克早期和失代偿期上述指标变化。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比较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脓毒性休克时WBC、CRP和PCT水平。结果①68例患儿中脓毒性休克早期39例,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29例,两组患儿体温、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脓毒性休克早期患儿(P〈0.01)。②68例患儿血培养结果显示。G+感染27例,G-感染41例,G+感染与G-感染患儿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制惑染患儿,G+感染患儿PCT在2.1~10.0¨g几者居多,占66.67%,G-惑染患儿PCT在〉10.0μg/L者居多,占73.17%。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诊断小儿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是儿童脓毒症最严重的类型。以往难治性脓毒性休克被认为是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管理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ECMO可以作为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措施。目前在ECMO治疗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过程中仍存在多种争议与难点,如ECMO治疗的时机以及选用不同插管方式都会对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ECMO治疗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现状、难点与探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循环衰竭,是ICU患者的首要死因。早期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容量复苏、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早期器官功能保护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儿茶酚胺药物对于升高血压和稳定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有重要作用。2008年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首选的一线血管升压药。  相似文献   

6.
该论文说明不同剂量HC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小剂量可能有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的凝血紊乱,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大、中剂量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紊乱的改善并不显著,大剂量HC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会加重损伤,可能促进高凝状态发生;中剂量HC作用介于两者之问。该结果为临床使用GC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脓毒性休克系内、外科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现代医学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与脓毒性休克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脓毒性休克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调控机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作为“晚期”细胞因子的作用、白介素-18参与休克发生及组织损害的证据等。  相似文献   

8.
王长远  秦俭 《疑难病杂志》2012,(11):871-872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院后给予NT-proBNP、动脉血乳酸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51例)及严重脓毒症组(4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9例)NT-proBNP、乳酸、LVEF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结果死亡组NT-proBNP、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LVEF小于存活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NT-proBNP、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小于脓毒性休克组,LVEF大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 NT-proBNP和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评估作用,高水平的NT-proBNP和乳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内皮素 - 1(endothelin- 1,ET- 1)和内皮素 A受体 (ETAR)基因在肺、肾和小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2 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 ;通过持续静脉泵注大肠杆菌内毒素 (L PS)复制大鼠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模型 ;运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以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 PD)基因为内参照基因 ,分别检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肺、肾脏和小肠粘膜组织 ET- 1和 ETAR基因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白蛋白 (A )、尿素氮 (BU N)、肌酐 (Cr)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大鼠脏器组织 ET- 1和 ETAR基因表达产物较正常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1) ;脓毒性休克组大鼠血清AL T、BUN和 Cr较正常组、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均显著上升 (P<0 .0 1) ,脓毒症组上述指标也较正常组明显上升 (P<0 .0 1) ;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早期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和呼吸性碱中毒 ,脓毒性休克组后期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和 CO2 潴留。 结论 :ET- 1和 ETAR参与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且很可能是参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启动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脓毒性休克系内、外科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现代医学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与脓毒性休克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脓毒性休克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调控机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作为“晚期”细胞因子的作用、白介素-18参与休克发生及组织损害的证据等。  相似文献   

11.
朱玉兆  郑唯强 《医学综述》2006,12(21):1293-1295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是一类与广泛的细胞因子和生长相关因子信号有关的负性调节蛋白家族,特别是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的信号分子,有8个成员:SOCS1~SOCS7和CIS(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区域的蛋白)。其功能涉及到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发育和细胞的凋亡等。SOCS2为该家族中含SH2结构域的SOCS成员之一,本文着重对其分子的结构、调节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多个组织系统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现有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为化疗和放疗,但不良反应较大,疗效欠佳.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模式,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治疗上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但CAR-T细胞也会杀伤带有CAR相对应抗原的正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等副作用.本文从CAR原理及结构及其在ML中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功效的中药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为进一步证实此“配伍理论”,以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具有温通经脉功效的桂枝及其配伍环境来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密切关系,以及桂枝复方对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提出桂枝温通经脉功效及其配伍环境对类风湿关节炎促炎细胞因子具有下调作用,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肿瘤免疫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中占有重要地位。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细胞因子,随着对其功能的深人认识,发现其在肿瘤免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IL-18的生物化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对红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山  张小霓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6,12(21):1296-1298
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的同时机体产生和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性细胞因子使红细胞膜受到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膜流动性、脆性、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膜上受体数目和酶活性发生显著性变化。CPB期间红细胞结构的剧烈改变必然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医学综述》2013,19(4)
骨关节炎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病理是软骨的改变。软骨细胞分解和合成活动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打破这种平衡,导致骨关节炎慢性进行性发展。双醋瑞因是骨关节炎病程中促软骨分解核心因子白细胞介素的抑制剂,从软骨降解链反应的源头阻止软骨被破坏,同时具有促进软骨合成及修复的作用。双醋瑞因能够良好地缓解骨关节炎症状,胃肠道安全性高,服用后延迟效应明显,为延缓骨关节炎病程的优良药物。  相似文献   

17.
抵抗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占军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7,13(22):1694-1696
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起初作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间的关联物质被提出,最新证据提示抵抗素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过去几年,通过对抵抗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和心血管等相关并发症模型中的结构、表达、分泌、调节和循环水平的分析,试图解释抵抗素在啮齿类动物和人体中的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目前对抵抗素在这些条件下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和来源,从植物雌激素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效应阐述其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对血脂代谢、动脉血管、细胞因子和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interhukin-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许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IL-6只有通过和其受体形成IL-6/IL-6R/gp130六聚体复合物,才能进行信号传导,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是介导这个六聚体复合物形成的“中介分子”,它以其胞外区的相应结构与IL-6结合后进一步偶联gp130的胞外区并通过gp130的胞内区将IL-6的信号传递到胞内。鉴于IL-6R在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6和其受体成功克隆表达,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结构和功能关系的了解,特别是近几年来,对IL-6R的拮抗剂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用IL-6R来治疗IL-6的相关疾病开辟了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IL) 33是一种新型的IL 1家族的细胞因子,在各种器官和细胞中均有表达。IL 33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细胞因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也在细胞核内发挥转录调节的作用。IL 33在炎症、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许多疾病中有异常表达,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L 33的免疫学功能及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