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缀术算经》是日本和算家建部贤弘最富创造性的一部和算著作,代表了当时日本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数学传播史和比较数学史的角度,将其置于整个汉字文化圈数学文化背景下,对其数学内容、思想实质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关系予以深入分析,对其数学成就与建部贤弘的数学方法论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萨博论点认为希腊数学证明源于埃利亚学派,但没有涉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原因。把视野扩大到社会文化背景,可以发现,古希腊重甲步兵的出现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以对抗或竞赛为象征的民族精神,从而既摆脱了怀疑主义哲学的束缚,又使得批判思维统治社会成为可能,这才是埃利亚学派及其数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的考察,分析《九章算术》源于日常实践的问题以及复杂的理论回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农业技术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术发展,都得益于其算法的实用性,中国传统数学由此而成为东方数学的最高形式。两种数学实践的原型代表着两种重要的数学价值观,即确定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典》是《中华大典》24个典之一,由吴文俊任名誉主编,郭书春任主编,郭世荣、冯立昇任副主编,于2006年春启动,经过30多位同仁12年多不懈努力编纂完成,于2018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典共4卷9册,1491万余字。是有史以来首次以类书编纂的方式,按照现代图书分类和数学学科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分类汇编。本文叙述了《数学典》启动的曲折历程、编纂过程中的点滴回忆,介绍了《数学典》的内容结构、编纂人员,最后论述了《数学典》的编纂对数学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相对于同时代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数学,中国古代数学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在世界数学发展的脉络乃至人类科学思维演进的长河中,中算家的思想、方法和成就占有何等位置? 在数学观念和成果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华古算为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 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库恩当年阅读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时的奇妙经历一再地浮现在作者脑海:刚开始这位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对书中那么多“明明荒谬之处”感到困惑,而当他一朝顿悟“可以从一开始就一贯采取另一种方式阅读”时,“这些困惑突然消失了。”现在让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库恩当年读的不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而是欧几里得《原本》,那么他还会先是遇到类似的困惑继而获得产生“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概念那样的灵  相似文献   

5.
《中西数学图说》是晚明进士李笃培在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背景下,撰写的一部会通中西的数学著作。该书对勾股和较问题的研究,在晚明时期别具特色,颇有创获。通过对该书勾股和较问题的分析,本文指出,虽然《勾股义》与《同文算指》是《中西数学图说》勾股和较知识的直接来源,但该书并没有采用前两者仿照《几何原本》给出的证明形式,而是利用传统算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给予证明。与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注"文字相契合的勾股和较图形,是《中西数学图说》证明勾股和较问题的依据。在原有勾股和较问题的基础上,该书对所有勾股和较情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其中需要论证的情况一一绘图证明,与清代中前期中算家在勾股和较领域所做的工作有很多重合和相似的地方。对勾股和较问题的几何证明和系统总结,体现了《中西数学图说》在西方数学的影响下,整理传统算学内容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便捷的计数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国古算在《九章算术》中即已建立起分数表示的有理数系与小数数系,构成此后算法数学的基础。在西方,希腊人从数与数的比出发,在克服数学危机的努力中,建立起有理数域和"量"的比例理论;欧洲近代数学由于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发展,在"数"与"量"的混合中,把有理数域扩展到代数数域。十九世纪末,适应于分析的严格化,各种无理数(量)被统一为有理数的极限,然后,在有理数子集的等价类的意义上建立起实数系,完成实数理论。本文通过中西两种数系发展的历史考察,说明它们的建立、扩展和完成有着很大的差异,并由此对"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置疑。  相似文献   

7.
《算学名词汇编》是中国首部现代数学词典。其中名词历经4次审查,约有80%以上译名与今译名相近或相同。这些名词虽因经费、人员等因素限制,当时未能得到全面推广,但仍产生一定影响,并成为后世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重要借鉴对象。《算学名词汇编》的编订过程从侧面映射出科学活动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8.
面积贴法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重要方法,它甚至涉及希腊数学的起源问题,以往的数学史家多用”几何代数“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仔细分析面积贴合法在《几何原本》中的地位和中以看出它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面积几何学,是纯粹的几何命题,与解代数方程无关。  相似文献   

9.
和算解伏题是关于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组求解问题,因其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导入了行列式算法而向为学术界所重视。文章从数学机械化这一视角对其提出新的认识,重新讨论和算解伏题的消元理论问题,认为和算解伏题是中算代数化几何与以元天术为核心的代数演算的机械化数学传统的后续发展,关孝和给出了多元高次方程组消元的一般性程序,从而构筑了和算后期计算几何发达的基础,比诸行列式理论,解伏题的数学机械化思想的价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墨经》数学今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墨经》是墨子著作的一部分,其中也有墨家弟子增补的内容。《墨经》包含丰富的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知识,是研究先秦科学技术史的宝贵文献,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墨经》文字古奥简晦,现传本又多有衍脱讹误,因此如何理解各条经文,历来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争论很多。本文对《墨经》中涉及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经文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整理,并对较重要的或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的数学定义和命题作了新的诠释,最后对《墨经》数学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为深入探讨《墨经》数学和墨子数学思想提供一个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明代数学有其特殊性,算盘的发明和珠算的发展是中算的一场革命。该文对明代数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应用性,以算为主、算理合一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以及吸收西洋数学、开中西数学合流之先河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明代数学处于所谓“沉寂”、“倒退”之说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与关学尤其是数学与美学的关系值得关注.早在古希腊时期,揭开了古希腊美学思想发展的序幕的是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正是他们首先将数学与美学相结合,开始了美与数理学科相联姻的潮流.后来经德谟克利特的发展,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极为关注.由于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重要源头,这就使西方美学不仅与科学紧密相联,而且形成了与中国美学不同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程序思维为主线,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筹算制及其学术的最重要成果《九章算术》。并指出:中国传统数学沿着《九章算术》所开辟出的方向,走上了一条不甚博大但不乏精深的程序化数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盈不足方法是古代数学中一项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算数书》和《九章算术》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探讨它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形成与流传。认为:先秦时期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种东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得到合适的数量,人们通过运用比、比例和分数的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盈不足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形成了先秦数学的一个科目——盈不足,并记载于《九章算术》在先秦的祖本中。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算数书》中的盈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中国大陆地区在基础数学顶尖科研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了解我国数学的发展和现状,本文选取了10个国际最权威的基础数学期刊,分为两类,对中国数学家在这些刊物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在第一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这表明我国数学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原创性研究方面还有待努力;但是近30年来,我国在第二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地逐年增加,这显示我国数学研究团队的数量和实力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土《算数书》初探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通过分析《算数书》的体例和结构,对照《算数书》与《九章算术》,并结合其他文献和社会背景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算数书》是至少有两个来源的撮编之书,它与《九章算术》没有直接的文本影响关系,它们在先秦可以追溯到共同的来源,《九章算术》的主要方法产生于先秦,《算数书》是利用某种后来演变的《九章算术》主要来源的先秦数学著作或其衍生本的数学方法并结合下层官吏管理的实际而编成的作用品。《算数书》有助于确立先秦至秦汉实用算法式数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元数学人才群体之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两代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大批量有成就的数学家。该文综合研究了宋元数学人才群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在数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这均元时期人才政策为数学人才群体的形成所提供的良好环境,并分析了宋元空才群体的数学研究之特色。  相似文献   

19.
格物致知论的源流及其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认知理论。它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起源及发展早期,基本是以道德化诠释为主。到宋代时,心学派基本沿袭了早期道德化的诠释方向,但理学派则强调其中的理性精神,对宋代科学的兴盛影响重大。在明清之际,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实证化的取向更加显著,使格物致知论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为近代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对接铺平了道路。而到近代之后,格致论几乎完全成为西方科学技术的代称。对格物致知论历史源流的梳理,从中还可以发现其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