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洪某某,男,52岁。患者孟秋起腰酸尿黄短涩,医进清化渗利之药10余剂,病情如故,后自用车前草、红枣代茶饮,颇觉合适,遂连服月余,10月上旬突然发作肾绞痛,经某院对症处理而缓解。随后经检查,发现右肾及输尿管中段各有黄豆大结石1枚,拟中西结合治疗2月余,进服清利排石中药60余剂后,逐渐出现呕吐涎沫,饮食  相似文献   

2.
代××,男,47岁,干部,1985年4月5日就诊。患阳事不举五年,近三年加重,已无性欲要求,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曾肌注荷尔蒙月余)。诊见阳物不举,周身刺痛,面色晦暗,舌色暗紫有瘀斑,脉沉涩。诊为:阳痿(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投予血府逐瘀汤。方药:当归15克枳壳10克熟地20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川芎15克牛膝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7剂后症状好转,已有性要求,但不能合房,20余剂后能正常合房,余症消失,随访十个月,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3.
马××,男,45岁,农民。主诉:一个月前房事后,随即发生小便短频,涩痛带血,昼夜达十余次,且腹部发生胀满。经几个医院治疗月余,其症如故,遂来我院诊治。初诊以败精死血感染论治,投解毒活血通淋之品不效。后又经几个医院求治月余其症如前,  相似文献   

4.
陈××,男,56岁。1985年3月26日诊。患者于两个月前患外感,经治疗后好转。但半月后出现腹胀、小便不畅、尿频、尿急、甚则涩痛,经用利水通淋等品治疗月余,效果不显,转余诊治。刻诊:小便涩痛、尿频、尿急、咳嗽无痰、胸闷、有时胸痛,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诊为癃证。为肺气郁闭,下焦不通所致。采用提壶揭盖法,拟宣肺止咳,利水通淋治之。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葶苈子10克、前胡10克、紫菀10  相似文献   

5.
一、肾亏当气虚,脱肛未治愈:丁××,男,10岁,芜湖市四合山人。1883年3月20日就诊。患儿疳积并发脱肛,前医用补中益气汤十数剂,疗效不显。症见:发黄稀疏,肚大腿细,消瘦,乏力,大便一日4次左右,不成形,并带完谷不化,每次大便都脱肛,需托揉方可上。辨证属肾虚,固涩失调所致。拟以温补收涩,补肾固脱: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诃子6克,煅龙骨10克,熟地黄10克,山(?)10克,山萸肉9克,五味子10克。三剂药后脱肛痊愈。后用六味地黄丸调理月余而疳积痊愈。  相似文献   

6.
例一:毛××,24岁,1983年11月10日初诊。婚后初孕,无明显诱因而流产。流产后阴道流血数日,伴随小腹刺痛,经刮宫血止,但小腹刺痛不减,持续20余日。肌注青霉素半月余(每次80万单位,日两次),无效;又连续静脉滴注红霉素3日,亦无效。停用西药,邀余诊之。患者素感神倦乏力,畏寒肢冷,眩晕纳差。诊时脉见沉弱而涩,舌诊正常。  相似文献   

7.
薛云 《河北中医》1981,(4):54-54
李××,女,24岁,已婚,1979年10月3日初诊。患者乳头内出血已5个月余,四处求治,多给清热、凉血、止血之品未见好转。患者焦虑易怒,面红,筋粗气壮,胸胁闷痛,食纳不佳,时而呕吐,月经不调,经前少腹胀疼。脉左弦右涩,舌质暗红,乳晕部可见肿块,证属肝郁气滞,气分逆乱,血不循经。宗“木郁达之”之旨,治以疏通气机,解其郁逆,使血归经。方用:醋炒柴胡5克醋炒白芍12克枳壳10克醋炒香附10克川芎6克甘草5克枇杷叶9克橘叶10克苏子9克降香6克茜草炭10克芥穗炭10克水煎服,日1剂。2剂后,血少止、胸胁闷痛减,饮食  相似文献   

8.
赵某某,男,57岁,1998年8月17日诊.患者一年前出现言语謇涩,本院外科治以大活络丹,症状消失.今年年初,出现病情反复,经口服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维脑路通片,静点脉通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均不效.特来我科就诊,诊见舌强,言语不利,伴有头晕、上肢麻木,舌喑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舌喑,治宜滋阴行气,活血祛瘀开窍.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枳壳10g,柴胡12g,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土元10g,丹参30g.3剂后诸症减轻.9剂后舌强语涩消失.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增减,更进药10余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9.
<正> 王某,男,42岁,职工。1988年11月4日就诊。患者自诉,头部间断性摇动不能自制月余。月余前,自发头部摇动不能自制,每次约3s,间隔1~2 min。经用调节植物神经、镇静、维生素类药物无效,遂求余诊治。两年前患尿崩症,现仍尿频、量多。四诊:精神疲惫,神情呆滞,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语言謇涩,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尺脉稍大。  相似文献   

10.
1 慢性结肠炎黄某 ,女 ,4 6岁 ,农民。患者自述腹泻反复发作 3a余 ,近数月来晨起则泻 ,少腹坠痛 ,窘迫而泻 ,泻后则舒 ,泻下为粘液样便 ,色晦暗 ,无脓血 ,经乙状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迭进温肾健脾、收敛固涩之剂效果不显。诊见 :形体消瘦 ,面色晦暗 ,少腹坠痛 ,纳差 ,舌质暗紫、苔薄白 ,脉弦涩。此属气滞血瘀 ,肠道气机失畅。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 12 g,红花、当归、制香附、川芎、枳壳、赤芍各 10 g,柴胡 9g,黄连 6 g,甘草 3g,玄胡 10 g,鸡内金 10 g。日 1剂 ,水煎服 ,忌食膏粱厚味、海…  相似文献   

11.
治血一得     
患者刘××,女,19岁,离石县人,1990年6月24日初诊,主诉月经淋漓不止半月余,加重5天,伴胸腹、四肢紫色斑块。询间,适值经期,帮友送菜,出汗后觉身微痒,翌晨,肌肤即现小片红斑。询其月经错后,但无其它不适。某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经中西止血药、脱敏药治疗,惟身痒消退,仍下血不止,遂前来诊治。查:血红蛋白5.5克。诊见面白唇淡而于,指甲灰槁,头汗出,触之凉,应答迟钝,脉细虚略涩,舌淡少津,其经色淡无血块,结合病史辨析,此乃经期血损又受劳役,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血脱气失,统摄无权而致。治以收涩养血益气,拟方:山萸肉45克,人参10克,赤、白芍各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龙、牡各12克,水煎服,2日3剂。服药4日,漏下、  相似文献   

12.
赵某某,男,57岁,1998年8月17日诊.患者一年前出现言语謇涩,本院外科治以大活络丹,症状消失.今年年初,出现病情反复,经口服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维脑路通片,静点脉通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均不效.特来我科就诊,诊见舌强,言语不利,伴有头晕、上肢麻木,舌喑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舌喑,治宜滋阴行气,活血祛瘀开窍.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枳壳10g,柴胡12g,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土元10g,丹参30g.3剂后诸症减轻.9剂后舌强语涩消失.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增减,更进药10余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3.
癃闭治验     
鲍××,男,63岁。1985年9月10日诊。尿痛尿少淋漓不断年余,夜间小便频,多达十余次,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叠服西药乙菧酚等及中药缩尿固涩之剂不效。近日发作尤重,小便不出,用导尿管维持,后邀余诊治。症见小腹疼痛,形寒怕冷,身弱消瘦,四肢乏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秦某某,男,56岁,因咳嗽,喘憋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月余,于2003年1月10日入院.患者10余年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憋,遇寒易发.每年发作超过3个月,月余前外感风寒后再发咳嗽,喘憋,动则加重,且伴双下肢浮肿,吐少量白痰,应用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效果不佳,并于近10余日出现腹胀,下肢浮肿加重,纳少眠可,大便2~3日一行,小便少.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惠莉  王明亮 《陕西中医》1994,15(9):420-420
<正> 笔者近年来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1 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女,50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患者5d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暗、苔薄白、脉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心痛,证属营卫失调,治则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味: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炒水蛭9g,龙齿30g,菖蒲12g,姜枣少许,水煎服。日1剂。3剂疼痛明显减轻,余症好转,6剂诸症消失,继服3剂巩固,1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周××,女,25岁,干部。1983年11月30日初诊。产后两月余,经血淋沥不断,色淡有血丝。经治疗无效。症见:四肢乏力,小腹痛而坠胀,时有腰胀,舌淡无苔,脉弱兼涩。证属:气血虚弱,瘀血留滞。治宜:补益气血、活血祛瘀。方药:熟地、生地、益母草各15克,白术、丹参、黄柏各12克,山药20克,黄连6克,三七、当归各10克,陈艾炭30克。服药二剂后,恶露已尽,小腹疼痛止,病痊愈。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冯某,男,61岁,主因发现右眼视物不清十余天于2011年1月14日入院。患者因2003年4月诊断为Wegener肉芽肿并于外院行鼻部手术,2003年10月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6个月。现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病情稳定。自诉半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视物不清,眼前如有白雾遮挡,伴有头部憋闷感,眼胀、眼涩不适等症状。入院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经前期偏头痛王某,女,32岁,干部,1996年5月16日就诊.2年来每于经前即右侧偏头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腹痛,有血块,伴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脑电图、眼底、血液流变学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常服去痛片,效差.查体:右侧头痛3天,剧如锥刺,形体胖,肢倦懒言,胃纳减弱,舌暗紫,苔厚腻,脉弦细涩.证属痰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化痰,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柴胡、枳壳各9g,赤芍、白芍、川芎各15g,葛根20g,桃仁、红花、姜半夏、全栝蒌、僵蚕、牛膝各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头痛大减,但感头晕目眩,舌苔厚腻.原方去桃仁,加菊花10g,制胆星、郁金各9g,又服5剂痊愈.守方调理月余,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正> 吴某,女,57岁。1985年5月23日初感风寒,诱发20余年的痼疾卒发,咳喘昼夜不得卧,汗出,咯痰不利,色白粘稠,伴胃胀满,纳差,口酸涩,小便短少,大便不爽利,时热汗出,脉濡数,舌质暗、苔黄腻,曾服小陷胸汤加三仁汤,补肾纳气之剂,病益甚,又增大便秘结,用泻下润下药罔效。6月9日邀余诊,咳喘半月余,动则喘咳短气,痰白粘如胶,漏汗如珠,恶风喜温,不思食,口气酸,便秘,4~5日一解,似羊粪,溺短涩,燥烦,耳呜,腹热,舌暗苔厚腻微黄,脉细数。处方:桂枝白芍白术茯苓各10克川朴生姜附子各6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